在回京州城的路上,蒋文不止一次在想,永康帝要是死了,天下可能就真没那么多的灾祸了。
他没想到,他路上心里还诅咒了永康帝几次,回到京州的当天晚上,修和便通知他,让他明天早上进宫面圣。
“道友知道陛下召我进宫所为何事吗?”
“应该与你之前传给几位太医的先天孕灵术有关!”
“怎么?几位太医修炼的先天孕灵术有什么问题?”
“不是!”
修和摇摇头,说道:“好像是陛下让他们以先天孕灵术培养什么灵草,他们没能帮陛下培养出来。”
“是这样啊!”
蒋文点点头,想了想,又问道:“道友明天随我一起进宫吗?”
“陛下让你单独进宫,我就不陪道友了。”
“既然如此,那就算了。”
第二日,宫门刚开没多久,蒋文便进了宫。
太曦殿!
蒋文见到永康帝,对永康帝行过礼,永康帝便对着他问道:“听越国公说,你想要《金门经》?”
“嗯!”
蒋文点点头,回道:“臣缺少打下金行根基的修炼法门,因为之前得陛下赐下《丹灵宝经》,便想到,要是能以跟《丹灵宝经》同样玄妙的《金门经》打下金行根基就好了,所以才向越国公打听《金门经》。”
“皇宫有《金门经》!”
“不止《金门经》,黄龙帝君的《黄龙经》和洞阴帝君的《洞阴真经》也都有。”
“五方五老传下的五门五行真经,皇宫之中都有完整的筑基期的法门,和部分金丹期修炼的道法、神通。”
“你要是能帮朕将朕想要的仙稻培育出来,朕便将皇宫之中五方五老的五行真经典籍都给你。”
“永曦朝建立的时候,五行宗送来的五方五老的五行真经之中,没有金遁术的修炼法门,但是,朕得到了金遁术的修炼法门。”
“所以,皇宫之中的五行真经,五门五行遁术都有。”
“有了这套五行真经,修成仙境之前,你便不缺五行法门修炼。”
永康帝说完这番话,便静静的看着蒋文。
好一会,蒋文才回道:“陛下如此重赏,想必陛下想要的这种仙稻十分难培育吧?”
“对于其他人而言很难,对你则不一定。”
“陛下太看得起臣了!”
“呵呵!”
永康帝淡淡一笑,问道:“鹊山乃是远古草木之妖聚集之地,你在鹊山,得到过远古草木之妖的传承吧?”
“是得到了一些远古草木之妖的粗浅法门!”
“朕无法修炼,皇宫之中也不缺神功妙法,朕对你得到的这些法门没什么兴趣。只要你能帮朕培养出让朕满意的永康仙稻,朕便将五方五老的五行真经给你。”
“而且,不用等你将永康仙稻培养出来,只要你有一些让朕满意的进展,朕便会赐给你一部分五行真经。”
蒋文虽然十分心动,但是却没有立刻答应下来。
他想了想,问道:“陛下培养着永康仙稻,是为了救灾?”
“嗯!”
永康帝点点头,沉声道:“皇宫之内有一株海外仙山得到的祝余仙草,祝余本无种,这株祝余仙草却意外的有了一些种子,而且种子与稻种十分相似。”
“这几年,北方旱灾严重,南方洪涝也不轻,各地都缺粮。”
“于是,朕便想到,要是能用这些种子繁衍出大量祝余仙草来,便可以用这种仙草来解决各地之饥荒。”
“这些种子到时种出了一种幼苗时期与祝余一样的稻子来,这种稻子的稻米与祝余仙草一样,食之十分耐饿,但是,这种稻子产量太低,即使用法术来催生,短时间内也难以繁衍出足够多的祝余仙稻来。”
“朕想到,可以用杂交之法来培育出一种产量又高,又具有祝余仙稻食几粒而不饿的特性的永康仙稻来。”
“太医院擅长培育灵草的几位太医,想了各种办法,后来还用了你传授他们的先天孕灵术来培育永康仙稻,都没能培育出让朕满意的永康仙稻来。”
“你要是能培育出永康仙稻来,朕不吝赏赐。你不想要五行真经,想要其他法门的话,只要皇宫之中有,朕都可以赏赐给你。”
永康帝说完这些话,便目光灼灼的盯着蒋文。
蒋文想了想,说道:“天道平衡,一种灵物越是非凡,便肯定越稀有,这永康仙稻肯定很难培养,不过,臣会尽力而为。”
“好!”
永康帝用力点点头,起身从身后的书架之上拿出了一本典籍,递向了蒋文。
“这部典籍记载了《青华真经》六门适合金丹期修炼的道法神通,朕先赐给你。”
“谢陛下!”
蒋文对着永康帝微微躬身行了一礼,上前接过了典籍,将它收进了储物袋。
“朕带你到培养永康仙稻的地方看看!”
“是!”
蒋文应了一声,等到永康帝走出来,他错半步跟在永康帝身后,一起往外走去。
他一边走,一边在想:“皇宫之中肯定有仙人,是这个仙人看透了我现在正在修炼木行根基,但是,他应该察觉不到我丹田之中的蛟龙龙珠。”
永康帝没有乘坐龙辇,而是带着蒋文步行。
他一边走着,一边对着蒋文道:“要是永康仙稻培养出来的话,以后就不用再怕什么旱灾水灾了。”
“不过,要是天下百姓都不缺粮,时间长了也出问题。”
“陛下,这会出什么问题?”
“历朝历代,天下间长时间的风调雨顺,百姓都不怎么缺粮,百姓的数量便会迅速增加。百姓的数量过多,即使天下还是风调雨顺,也会开始缺粮。”
“以前的时候,百姓的数量如果超出土地能承载的极限,则必然会爆发兵灾,以兵灾来减少百姓。”
“要是永康仙稻培育出来了,同样的土地倒是可以承载更多的百姓,但能承载的百姓肯定有一个极限。”
“等到了这个极限,还是会诱发兵灾。”
蒋文想了想,说道:“可以通过控制生育的方式来延缓这种矛盾,甚至可以通过生育的方式让这种矛盾不出现。”
“呵呵!”
永康帝淡淡一笑,说道:“你这办法听起来不错,但是没法实施。富裕之地,贫苦百姓无妻者有两三成,贫弱之地,无妻之人超过五成。”
“人口暴涨的祸根不在贫苦百姓,而在权贵以及依附于权贵的各类大户人家,这些人是既重家族传承,又崇尚多子多福。”
“皇帝要依靠这些人掌控天下,无法太强硬的要求这些人如何,是无法要求这些人控制生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