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终于诚心归附,这位三国第一谋臣,此刻终于为自己所有了!
张尘的内心百感交集,急忙拉着郭嘉起身,道:“能得先生肯相助,子凡三生有幸。即日起,我拜先生为军师,事以师礼,内外诸事,必聆先生教诲。”
“主公言重了,属下愧不敢当。”
张尘紧紧握着郭嘉的手,激动地道:“奉孝,你我携手,共图大业,平定天下!还苍生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愿随主公,平定天下,还民以安!”
这一刻,二人双手紧握,共同许下承诺。
良久,张尘忽然想到了什么,抬头看向了郭嘉,暗自使出了“掠夺之手”。
他要将郭嘉【天妒】的词条掠夺过来,这样他便不会短命了!
张尘并不担心【天妒】的词条会影响到自己,因为他自己又没有【慧眼】。
【叮!掠夺失败!该词条为对方绑定词条,无法掠夺!】
失败了?!绑定词条?这是什么意思?
一连串的疑问出现在张尘的脑海中,张尘赶忙在心里默默召唤了系统。
“系统,绑定词条是什么,为什么我不能拿走这个【天妒】?”
“绑定词条是指与该人物绑定的词条,只有少数特定人物才拥有绑定词条,绑定词条只对绑定人物生效,无法夺取,只能在该人物死亡后掉落。”
耳边闪过系统平淡机械的回答。
“那……我该如何改变郭嘉的命数?”
“有两个方法,一是尽量少用或不用慧眼,二是为他寻来延年益寿的宝物。系统提醒宿主,郭嘉现有命数为45岁。”
45岁?历史上,郭嘉只活了38岁便去世了。也就是说,他后面一定多次使用了【慧眼】!
罢了,在寻到能为他延寿的宝物之前,还是尽量不要让他使用【慧眼】了吧。
想到这,张尘看向郭嘉,道:“奉孝,我有一言,望你听之。”
“主公请讲。”
张尘道:“奉孝,我知你身具慧眼,能察人心,识善恶,但你可知,此举或有泄露天机之嫌?”
郭嘉闻言,不禁一愣,道:“主公如何得知?不瞒主公,属下确有此等天赋异禀,主公方才所言,也曾有人对属下说过。”
“哦?是何人?”
“正是传授属下《遁甲天书》的左慈仙长。”郭嘉道,“仙长曾说,慧眼识破天机,恐伤寿元,故传我《遁甲天书》,望我日后少开慧眼,以免自伤。”
“不愧是仙长,果然有先见之明啊!”张尘不由叹道,“奉孝,听我一言,仙长所言不错,日后莫要再开慧眼,窥测天机。我相信以你之才,即便不用慧眼,依旧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郭嘉听罢,躬身拜道:“主公教诲,奉孝谨记,今后若非必要,我便不用慧眼就是。”
张尘点点头,便先叫郭嘉退下。
奉孝,你放心,这一世,我定会为你寻到延寿的方法,绝不会让你如历史上那般英年早逝。
郭嘉退出帐外,张尘随即又令高顺将徐晃带来。
不多时,高顺带了徐晃来见。徐晃身被绑缚,却是怒目而视,眼神中颇有几分不屑之意。
高顺一见,顿时大怒,喝道:“大胆!大人面前安敢无礼,还不跪下!”
“孝父。”张尘忙道,“不可无礼。”
张尘说罢,亲身走上前来,拔出赤山剑,将徐晃身上的绳索砍落。
徐晃见状,不由一惊,却依旧神色冷然道:“大人,这是何意?”
张尘抱拳拱手,言道:“公明将军,战场一晤,我亲见你之武勇,知你是个人才,委身于贼,实属可惜。不如为我效力,日后建功立业,也可光耀门楣,可好?”
“要我降汝?哼!”徐晃冷哼一声,将头扭至一边。
高顺见状,不由怒从心起,喝道:“大胆贼人!你已是阶下之囚,还敢如此倨傲!”
张尘摆了摆手,又道:“公明,你以为我看重的只是你的武艺吗?我麾下诸将,张合、高顺、牵招、麴义,哪个不是万夫不当之勇,能征善战之将?真正让我看中你的,是今日之事啊!”
徐晃听罢,微微一愣,不由回过头来。
张尘又道:“今日山谷一战,你领军守在谷外。黄巾大败之时,你明明可以引军自去,却仍然杀进谷中。你明知一旦入谷,便插翅难飞,却依旧为了救你义兄杨凤而奋不顾身。我真正看中的,正是你的这份忠义之心哪!”
张尘顿了顿,又道:“我知你与杨凤八拜之交,不忍让你背负叛主之名。若你不愿,我也不强求,你自去寻他便了……”
张尘说罢,看向徐晃。
徐晃犹豫片刻,转身走向帐外。
高顺见状,眉头一皱,便要伸手摸剑。
徐晃来至门口,却是有些踟蹰,接着转过身,对张尘道:“大人可否应我一事?”
“你说。”
“倘若日后,我义兄与大人为敌,大人能否……留其性命?”
“好,我可以答应你。只要他未做过伤天害理之事,只是两军交战,各为其主,我可留他性命。”
徐晃闻言,当即上前一步,屈身拜道:“大人虚怀若谷,气度胸襟令人感佩。徐晃不才,愿为大人效力!”
张尘闻言,顿时大喜,连忙走上前来将他扶起,道:“哈哈!得公明相助,真如虎添翼也!”
张尘得了郭嘉,又得徐晃,心情甚好,当即传令在太守府设宴,大贺凯旋。
……
数日之后,洛阳,大将军府。
大将军何进拿着张尘呈递上来的捷报,心情大悦。自黄巾之乱平息以来,各地打着黄巾旗号作乱的叛军数不胜数,朝廷终日忙于剿贼,不胜疲惫。如今十万黄巾覆灭,这可是少有的大胜,定然能令那些贼人胆寒!
不多时,一个青年文士走了进来。
“将军。”那青年躬身施了一礼。
何进一见,连忙招呼他过来,笑道:“甄俨啊,你们冀州近日可是出了件大事,你可曾听说啊?”
甄俨道:“禀将军,属下近日未曾接到家中书信,倒不知冀州出了何事?”
“来,你看看。”何进说着,便将这封捷报递给了甄俨。
何进抚须笑道:“这个张尘,是个人才,五万兵马,杀得十万黄巾贼片甲不留!这一次,可真真是挫了贼人锐气,扬我大汉军威啊!哈哈!对了,甄俨,你久在冀州,可知道此人啊?”
甄俨翻开捷报,查阅一番,不由惊道:“是……是他!”
“怎么,你认得此人?”何进不禁一惊,急忙问道:“此人如何?你对他可否了解?”
甄俨道:“将军,这个张尘,我虽未曾亲眼见过,但其事迹,却早已传遍冀州。他原为广平县令,不但治县有方,令百姓生活富足,更胸怀韬略,甫一上任,便组建七百县兵,一举荡灭了盘踞在广平周边的三千匪寇!后来,黑山贼人围攻瘿陶,他又率军驰援,以不足万人的兵力,大破五万贼众,解了瘿陶之围!”
“好!好啊!”何进听罢,当即大喜道:“想不到,一个小小的魏郡,竟有如此人才!真乃朝廷之福啊!”
甄俨又道:“将军,此人与我甄家还渊源颇深,他正是属下的妹婿。”
“什么?!你说他是你妹婿!”何进听罢,不由一惊。
“正是。”甄俨道,“舍妹甄姜,已经与张尘定下姻亲,佳期就在明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