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晚,苏国邦几乎没睡,终于赶在天亮之前改装好了最后一个木犁。
进屋看到穿衣起身的苏子宁他们,招呼没打就倒在床上睡了过去。
他已经好久没这样熬过大夜了,身体都有些吃不消。
苏年年没做啥累活,起的很早,一出房门就看见苏子宁他们在劈柴。
“大哥,你们今天送完柴就不要去了吧。”
现在家中的活干不完,有砍柴的时间,还不如留在家帮忙或者去其他村招揽生意。
昨天初步猜测会有人改装,但没想到效果这么好,所以没有提前跟苏子宁他们说这件事,不过今天说也不迟,早点送早点回来。
她还想去趟隔壁李家村,也就是大伯娘李香莲的娘家,和苏家村隔了一条大河。
有苏子宁和苏子轩在,相信事情进展会快很多。
从墨染那回来,苏子宁第二天就去翠竹轩婉拒了林掌柜,他不仅要在家做事,还得去竹林学习,确实没有那么多心思去钻研算学。
看苏国邦忙活了一夜,就算是苏年年不说,他也有这样的打算,轻声说了句好。
早饭除了苏国邦在睡觉,其他人都起来了,苏年年就把自己打算去其他村扩展业务的事说了,反正不存在成本问题,也有熟人,大家都欣然同意了。
砍柴的苏子宁他们想到之后一段时间不用去山里砍柴,脚步都快了几分。
田里耕种的苏志勇他们则想着早点干完地里的活,帮忙推销木犁改装的事。
大伙都是干劲满满。
……
苏年年下午就一直坐在院门前等苏子宁几人卖完柴回来,苏国邦在旁边制作零件,王桂花负责跟前来问询的人交流和收钱。
当苏子叶的身影出现在视野中,苏年年就快步跑上去迎接几人,殷勤地给他们倒水。
苏子敬拉过跑来跑去的苏年年,好笑地说:“坐着歇会吧,小心再伤着脚了,等我们休息片刻就去李家村。”
“没事,我的脚已经好了。”
不得不说,苏根生的药非常好用,就一天多时间,苏年年脚上的伤就快要好了,不妨碍正常的走路,要不然王桂花怎么会让她出门呢。
“二哥,你们休息,等休息好了我们再出发,不急。”
苏年年知道几人累,并没有催促他们,只是她,闲的有些无聊,想给自己找点事做罢了。
苏子宁几个也没休息,他们背负着赚钱的重担,哪有时间休息,把手洗净后,扛上苏国邦新改装要送给李香莲娘家的木犁就出了门。
春光和煦,蓝天澄澈,微风轻拂,带着泥土与新绿的气息,流水潺潺,偶有小鱼游过,惊起池塘涟漪。
不到一刻钟,踏过拱桥,几人就来到了李家村地界,敲响了李壮家的大门。
“谁啊!”一道爽朗的女声从里传出。
苏子轩从年后就没见过姥姥姥爷了,这时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也不报姓名,一个劲地敲门,“姥,是我啊,快开门。”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有人上门催债呢。
苏子宁对这场面已经见怪不怪了,每年来姥爷家省亲,不用人叫,苏子轩自然而然就会去敲门,简直跟土匪一样。
还好家里人都性子豪爽,不拘小节,要不然真是闹笑话。
甫一开门,苏年年就见一个身着粗布衣衫,身材微胖,面容温和的女子将苏子轩给结结实实抱住了,一个劲地喊心肝。
突如其来的动作把苏年年吓一大跳,趴在苏子宁怀中平复心情。
据苏子宁的解释,他外祖家平日是做猪肉生意的,面对的客人多,性子也就豪爽了些。
她对此并不介意,只是终于知道三哥这性子像谁了。
邹芳从见到外孙的惊喜中回过神,抬头看了眼杵在门口的几人,忙松开怀里的苏子轩,招呼几人,“苏家的娃娃都来了,快快快,进屋,姥姥给你们倒糖水喝。”
苏子宁让苏子敬把犁放下,对着要转身进屋的邹芳说:“姥姥,不用麻烦了,我们今日来是把这个送过来的,这是我爷做的,比之前用的犁方便,就想着送一个过来给你们用。”
邹芳这才看到地上的犁,她也不懂好坏,但知道是亲家的一片心意,让几人稍等,自己转身进屋倒了几碗糖水出来。
“你们大老远送过来,先喝水,等喝完了我领你们去地里,这些我也不懂,给你姥爷看看。”
苏子宁接过后,先喂给苏年年喝,等苏年年喝完自己再喝。
苏子轩则是一口气咕了干净,疑惑地看着端着碗还没动的几人,催促道:“快喝啊,甜的!”
糖水,自然是甜的,但他们没法像苏子轩喝的这么毫不客气,又不是他们的外祖家。
在苏子宁的点头和邹芳的催促下,几人面色发红地低头将糖水喝完了,被领着出了门。
路上,邹芳从苏子宁怀中抢过苏年年,抱在怀中稀罕的不行,“丫头都长这么大了,快叫声姥姥,等会姥姥给糖吃。”
两个村离得近,苏年年得到仙长救治的事,她也听说了,一方面是为小姑娘恢复健康高兴,另一方面是为自己女儿以后日子好过些而高兴。
这几年,自家女儿每次回来从来不说过得如何,她多少也能猜到几分,肯定不好过。
她虽有心帮扶,但苏家不愿接受,只能干着急。
不过现在不一样,小娃娃人不傻了,再加上苏家人都勤快,日子终归会慢慢好起来的。
想到这,她心情很好,笑着逗弄怀中的小姑娘。
苏年年有些招架不住邹芳的热情,心中很是别扭。
但她还是很有礼貌地轻轻叫了声姥姥,然后眼神求助苏子宁。
她愿意接受苏家人,并不意味着她能这么快的适应所有人。
即便那人是大哥的姥姥。
苏子宁抱回人,淡笑着跟邹芳解释:“姥,小妹刚好,还有点认生,你别生气。”
邹芳性子大大咧咧的,对此不甚在意,揽过一旁的苏子轩开始碎碎念。
……
李壮家地头。
三人正在忙活,李壮赶牛,李家福锄地,他媳妇彩霞在后面插秧。
苏子宁几人到地头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场景。
“当家的,你先过来,宁哥儿还有苏家的几个哥儿来给咱家送木犁了。”
苏子宁将先前跟邹芳说的话重复了一遍,李壮上岸接过苏子敬手中的木犁细细研究了几秒,不懂装懂,张口就夸:“不错,真不错,宁哥儿,你回去替我好好谢谢你爷爷,难为他还记挂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