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哲对承接木犁改装的活极为上心。
一回到村里,连水都顾不上喝,扯着苏国邦就立马挨家挨户通知到村口开会去了。
这次开会,是关系全村的大好事,他也希望全村人都能沾沾喜气,畅所欲言,一起弄出个点名堂给官老爷看。
祠堂太小,还是村口合适。
虽然村里大多数都已经改装,但还是有不少人家都还在地里忙活,等所有人都聚齐,已经是一个时辰之后的事了。
此时天色渐暗,村长和苏国邦站在最前头的树桩上,脸上均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就连褶皱里都盛满了开心,这份激动劲感染了陆陆续续赶来的村里人,都三三两两地站在一块闲聊。
“最近也没听说村长和三伢家发生了喜事啊!瞧这哥俩有说有笑的,肯定是大事。”
“他们俩不是不对付嘛!咋个挨到一块子去了?”
“莫急嘛,等人来齐了自然会说撒!”
……
村长见人差不多都来齐了,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对围拢过来的村里人说:“大伙啊,都安静一下,听我说。”
“今天咱们村发生了两件天大的好事,第一件呢,是国邦家的木犁献给县衙后得到了官老爷的认可,这犁是以咱们苏家村的名义送上去的,过几天官老爷还要亲自来给咱村送牌匾,褒奖咱们村。”
“这第二件呢,就是志勇替咱们村谋了个好差事,咱们村承接下做木犁的活,帮县衙替其他村子改装,所以我也想问问大伙的意见,如果大伙愿意,咱们就尽快商量出一个章程来,明早呢,还得回复官老爷。”
此话一出,立即在底下的人中炸了锅,众人脸上表情各异,有高兴,有震惊,有疑惑,还有担忧。
“大家安静,一个一个说,你们七嘴八舌的,我咋个听的清,各家的管好自家人,要不然咱就别商量了!”
苏哲的声音被人群的议论声淹没,费了好大劲,才让在场众人安静下来。
苏喜苟站在最前头,听的也最清楚,率先提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村长,这木犁是白做呢,还是有钱拿?”
他知道帮县衙做活是有面的事,本不该拒绝,但他们也有家要养,若是没钱,他只能挑空闲时间帮帮忙。
苏哲点点头,这个问题他和志勇在回来的路上已经商量过了。
所以他非常坚定地说:“都说了是好差事,自然不会让大家白忙活,钱的事,我预先跟志勇商量的是,保证每个木犁至少能赚五文钱,而且按照国邦的法子来,他一个人一天至少能做五六个木犁,若是家里人多,那你算算……”
“但是,具体的钱,还得大伙商量出一个结果来,不能太高,毕竟咱们是替县衙做事不是!”
众人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他们要干,这活计可比砍柴卖菜更赚钱,而且坐在家里,轻轻松松赚钱,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
家里人多的更是笑的合不拢嘴,要是这样算,他们做木犁一天的钱就能抵上辛苦在外做工几天的钱了。
底下有人还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相互对掐,试图证明他们没有听错,感觉到痛后立马对视而笑。
就在众人都沉浸在即将赚钱的喜悦中时,苏家族老面上的表情却越发凝重了,“狗蛋,县衙做事要求严格,若是这木犁没做好或是出了差错,那咱们是不是得承担严重的后果?”
听到狗蛋二字,苏哲面色一下子由晴转阴,又看见旁边苏国邦偷偷地憋笑,差点想揍人。
狗蛋,狗蛋,该死的狗蛋,他花了多长时间让大家伙只记得叫他村长,结果他叔一句话把他打回原形。
心中默念,他是族老,他是族老,不能欺负老人家。
但在底下人的眼里,村长的表情就是在害怕县衙的惩罚,原本热闹的氛围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
那些刚刚还满脸兴奋的村民们,笑容僵在了脸上。
偏偏苏国邦还在一旁拱火,“狗蛋可不是我说的哦,可不能赖在我身上,狗蛋!”
苏哲一咬牙,扶着族老到了一旁,小声嘀咕:“三叔公,不是说了别喊我小名嘛,你这让我在村里人面前如何立威!”
三叔公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凑近苏哲,大声说:“狗蛋,你说大点声,叔耳背。”
苏哲:算了,别说了,越说越难受。
他扶着不明所以的三叔公,再次回到大伙面前回答问题。
“我跟国邦商量过了,到时候领取木犁和交还木犁拿钱,都是得验收的,合格的就能拿钱,若是偷奸耍滑不好好干的,第一次返工,发现第二次,就取消他改装木犁的资格,不过我相信,咱们村没有这样的人,大伙说是不是?”
众人纷纷附和,心里对其中利害关系门清。
这是帮县衙做事,不是在玩扮家家,可容不得半点马虎。
要是真有人做这样恶心人的事,被村里人戳一辈子脊梁骨事小,连累整个苏家村,那就是罪人,祠堂里的牌位都会被移出去,这可是比死还要可怕的惩罚。
因为这意味着死后都不能被家族所接纳,灵魂将永远漂泊无依。
不过有苏国邦在,大伙也算是稍稍放下心来,他在做木犁这块算是老师傅了,有他把关,肯定没问题。
最关键的问题来了,说这么久,他们根本不会做木犁啊!
“村长,国邦爷爷能教我们做吗?”
一道稚嫩的童声响起,苏年年在她爹怀里,寻声望去,瞧见了一个穿着满是补丁单薄衣服的瘦弱小孩,看着年纪和她三哥差不多大。
却有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稳重和成熟。
见自家闺女一直好奇地打量着说话的娃娃,苏志坚唏嘘地叹息一声,跟苏年年解释。
“这娃娃叫苏平安,是最靠村里的人家,他爹去深山打猎被猛兽咬死了,娘也因此一蹶不振,没多久跟着去了,家里就剩他和奶奶,这活要力气,估计他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