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就是不知道我死了以后,究竟是谁摘了桃子,希望还是老四吧,就他还能为老百姓干点实事儿。’
听到这儿,康熙手一抖,差点没把粥碗扔出去。
老四?
居然是老四?
康熙脑子里浮现胤禛那张长得不算好看的小脸儿。
怎么会是他?
康熙眉头深深皱起。
所以胤礽心声里的雍正,那个史上唯一被累死的帝王,竟然是胤禛吗?
就在康熙不知所措的时候,胤礽的心声又响起了——
‘唯一一点不好的,就是他儿子活的太久了,若是弘历少活二十年,说不准大清内部的腐败还能再少一点……’
想到这儿,胤礽又蔫儿了下来。
‘腐败少一点又有什么用呢,反正日后都会被洋鬼子入侵,大清最大的问题跟谁继位没关系,有关系的是满人为了统治数量庞大的汉人而闭关锁国的政策,若是他们不那么鼠目寸光,满人的后辈子孙日后恐怕也不会如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了。’
胤礽吃饱了就往那一趴,表示自己不想吃了。
康熙机械的把手上的空碗搁到托盘上,然后轻声道,
“阿玛叫人把折子都拿到外头去批,保成要是有什么事尽管叫阿玛。”
胤礽点头。
“知道了。”
康熙来到外间等候,梁九功给他奉上热茶,他就拿起茶杯愣愣的盯着窗外发呆。
所以,上辈子胤礽死后是以别的形式又活了几百年吗?不然他对后来的历史走向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可他为什么又对胤禛继承皇位的事不太确定呢?
这中间到底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
康熙脑子里无数个念头疾驰。
他对胤禛说不上多喜欢,总归是他的血脉,除了胤礽,他对其他儿子的态度都只是说的过去而已。
倒是没想到他最后竟会选择胤禛继任。
起初听闻自己在位六十一年时,康熙是挺自豪的,说明他养生有道。
今天听闻胤礽心声后,他才发觉,其实一个皇帝在位久了,对他的儿子其实并不是好事儿。
在胤礽心声中他曾无数次听过满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是大清未来被侵略的罪魁祸首,但是让他着手去改变汉人的处境,他又无从下手。
此时此刻,他才明白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是桎梏。
如果他敢着手抬高汉人的地位,八旗中那些倚老卖老的老头子们绝对会跳出来反对。
大清连年战火,根本没多久休养生息的时间,他就算有心去做些什么,在境内政局不安稳的情况下,也无能为力。
康熙深吸了一口气,身上的压力如山峦一般一层一层的叠加,压的他快要喘不过气儿来了。
有时候他会觉得自己杞人忧天,横竖还有两百年时间,只要他在位期间一点点去改变八旗内部的管理机制,改善汉人的处境,以及临死之前把皇位交给胤礽,大清的未来一定不会如同胤礽心声中所说的那样,历经磨难。
可现在的现实却是,他根本无从下手。
无论是八旗中的王公贵族也好,平民百姓也罢,他们都觉得自己在血脉上就高汉人一等,根本不屑去与汉人打交道。
京城里分内城外城,内城是不允许汉人居住的,除非是抬了旗的,例如佟家……
对了,佟家!
康熙一拍脑门儿。
他怎么把佟家忘了。
佟家是正经汉人出身啊,他若是想抬高汉人的地位,那他以身作则,多生几个有汉人血脉的儿子,再叫胤礽多优待他们一些。
上行下效,肯定有人会模仿他的喜好,汉人血脉的孩子多了,再提血统这件事,就会引起众怒,时间久了,潜移默化之下,应该也会起些作用。
除此之外,他还可以培养几个出身寒门的汉人心腹,千金买马骨,百姓总能看见他这个帝王对待汉人的态度。
这边康熙绞尽脑汁的一条一条的列举着破局对策,那边胤礽无聊的啃手指。
他的屁股被淤血充斥,稍微挪动一下就抽痛难耐,所以他连动都不敢动,昨夜喝下去的水仿佛都化成了汗水流失了,他到现在也没有感觉到尿意。
其实他本来也没喝下去几口水。
于是他叫何柱儿。
“爷。”
此时的何柱儿已经换成了另一个人,伺候胤礽有一段时间了。
至于之前那个,胤礽拜托梁九功在内务府给他谋了个差事,轻松还没什么危险。
基于习惯,新来的小太监胤礽还是给他赐了这么个名字。
主打一个为难别人,不委屈自己。
“给爷拿点九连环鲁班锁什么的玩意儿,爷无聊。”
何柱儿躬身应了之后就匆匆往外跑。
他倒不是亲自去拿,而是得请示梁九功。
梁九功的动作惊醒了沉思中的康熙,听闻是胤礽要玩具之后,无奈又宠溺的笑了一声,
“去给他拿,多拿几个。”
梁九功笑眯眯地应了,然后派人去小库房翻找胤礽要的东西。
他自己是不会去的。
外头天儿多冷啊,眼看着又要下雪了。
不多时,两个小太监提着木盒子走进来,梁九功见状连忙去给他们引路。
胤礽瞧见梁九功,直接指挥着几人把东西散落在地上,他只能趴着,玩具放到桌子上他都捞不着。
“那个……”
胤礽指了指距离自己不远处的孔明锁,何柱儿有眼色的直接拿起来递到他手上,于是他就这么抠起玩具来了。
康熙竖着耳朵听了一会儿,见动静实在不大,就低下头仔细看着手上的折子。
康熙在勤勉这方面确实优于绝大部分的皇帝。
胤礽在乾清宫趴了三天便能正常下地了,就是不能躺着,也不能坐。
胤礽想回毓庆宫继续趴,但是康熙不让。
他无奈,只能又在乾清宫住了几天。
顺道还过了个腊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