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眉头轻皱。
紫禁城里人员纷杂,不算各宫主子,光太监宫女和侍卫的数量都超过了十万人,如果不制定一些严苛的规矩,恐怕每日都要生出一些事端。
至于皇子们的教育,他也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既然他能忍受,那他的儿子们也能忍受。
尚书房坐落于乾西五所一旁的轩华阁,距离乾清宫不算远,坐着轿子晃悠了一刻钟就到了。
康熙在门口落轿,胤礽便也跟着落轿。
等康熙站稳,胤礽已经从后头疾步走到他的身边了。
康熙抬脚走入院子,眼前是一道颀长的门廊,门廊底下是一个荷花池子,里头的荷花已经败落,就连茎叶都开始渐渐干枯发黄。
穿过门廊便来到了尚书房。
此刻约莫是下午两点多,众阿哥们也都用完了午膳,此刻正趴在各自的桌子上温书。
说是温书,其实大部分皇子都在打瞌睡,只有那些哈哈珠子在努力的撑着眼皮,盯着自己面前的书籍。
侍奉阿哥们的小太监都站在门口,看到康熙和胤礽走过来就想下跪行礼,梁九功打了个手势,众人就都不敢出声了。
其实康熙这会儿过来属于突击检查,平常只有在申时末,他才能腾出时间来检查儿子们的学习进度。
胤礽跟在康熙身旁,瞪大眼睛朝里头看去,一眼就看见了撑着脑袋一点一点的胤祺,无他,这小子脑袋大……
太后的分例自己根本吃不完,养了胤祺之后就可劲的给他补充营养,便也把这小子的体格子养了起来。
老三到老八几个当中,就数他胖。
不过后面因为学业和骑射课程太多,胤祺又慢慢瘦了下去,叫太后心疼的,每次见他都得准备几盒子吃食给他。
胤礽又看了看其他几个弟弟,其实没多大区别,每个人都蔫蔫的提不起精神。
区别只在睡没睡着。
房间最里头摆着一张桌子,徐元梦坐在桌子后头,皱巴着一张脸,手中的毛笔不断颤动,看起来像是正在做批注。
‘哦,我可怜的欧豆豆们,又要挨训了!啧,竟敢在温书的时候睡觉!今天就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做来自亲爹的关爱。’
胤礽兴奋的话语在耳边响起,康熙忍不住偏过头瞟了他一眼。
虽然不知道“欧豆豆”是什么意思,但胤礽这么兴奋,也能猜出这个词大抵代指胤祉他们。
他要教训儿子们了,胤礽这个当兄长的竟然如此兴奋,果然昨日在毓庆宫他表现出来的,对弟弟们的关爱都是假象。
哼!
不孝不悌!
就在康熙对胤礽心生不满的时候,胤礽的心声又响了起来——
‘当皇子有什么好的,起得比鸡早睡的比狗晚,一言不合就被训斥,吃不饱睡不好,还要为了争自己亲爹屁股底下的那张椅子打生打死,赢了众叛亲离,输了全家升天……’
康熙一张脸黑如锅底。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吃不饱睡不好?
他说的这是皇子的生活?
还有最后两句,什么叫赢了众叛亲离,输了全家升天?
这难不成是上辈子他经历的事?
不,不可能。
他教养出来的儿子怎么可能会为了皇位对自己的同胞兄弟屠刀相向?
康熙不愿相信,但心中那股子不安却怎么也抹不去。
康熙转过头看着胤礽,若无其事的挤出一个笑容,低声问道,
“保成啊,这几个臭小子竟然敢在这里睡觉,你说,朕该怎么惩罚他们?”
胤礽一愣,随即开口,
“儿子觉得几个弟弟的年岁尚小,课业如此繁忙,偶尔打个盹也在情理之中。”
‘这应该是标准答案了吧?真搞不懂老头子为什么整天执迷于看到儿子们兄友弟恭,凭爷的演技,随便演演就能糊弄过去。’
康熙的脸更黑了几分。
演技?
原来这小子之前表现出来的对兄弟们的关怀都是假的。
“哼!”
康熙冷哼一声,抬脚朝着屋内走去。
坐在门口的哈哈珠子率先看到了康熙,顿时吓得整个人一激灵,“腾”的一下站起来,而后跪下,
“奴……奴才叩见皇……皇上,太子殿下。”
胤礽在心底惊叹,
‘吓成这样还能跪的如此标准,不错,这小子有前途!’
康熙的无语溢于言表。
他没理会跪在地上的阿吉嘎,径直朝前走。
但阿吉嘎的动静一出,屋子里所有人都精神了起来,胤祉、胤禛几个阿哥回头看了一眼,连忙起身给康熙行礼,
“儿子叩见皇阿玛,太子二哥。”
徐元梦也立刻站起身,走到桌子前给康熙磕头。
康熙坐到上首后,才开口道,
“都起来吧。”
胤礽站在康熙左侧,视线往桌子上瞟了一眼,暗自嘀咕,
‘这应该是小四的策论吧,不愧是老头子夸过的书法,但上头批注实在有些多,可……他今年才八岁吧,还要啥自行车,能写出来就已经很牛逼了。’
康熙顺着胤礽的视线看过去,果然看到了胤禛写的策论,刚刚徐元梦奋笔疾书在上面做批注,这会儿墨迹还没干。
康熙拿起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文笔稚嫩,论点虽明确,可深度不够,论据也不够充分,层次不够分明,总而言之——差的还远。
不过胤礽说的也没错,老四年岁尚小,如此年岁写出这篇策论已实属不易,且他的书法也算是可圈可点,不错。
康熙将胤禛的策论拿到一旁,翻出下面三阿哥胤祉的策论。
与胤禛相比,胤祉的答卷明显要好看了许多,字体同样不错的情况下,徐元梦的批注大抵都是朝着深度和广度去的,这个儿子对汉学的痴迷程度,康熙是知道的。
两份策论看完,康熙又看向底下一群忐忑不安的小萝卜头们,露出一个温和的笑来,
“胤祉,胤禛的策论写的不错。”
这几个儿子里只有胤祉和胤禛的进度是能写策论的,其余几个,胤祺连汉语都说不利索,胤佑和胤禩今年春天才来的尚书房,甭说写策论了,“三千百”都还没有学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