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县尊大人,就是受了点惊吓,一切安好。”
“本官听闻此事,甚是震惊。连夜火速派人上奏府衙,定要让人把土匪缴干净了,那群人实在太猖狂了。”
没想到会这么速度,这事肯定是因为冯家、薛家、宋家被牵连,才会有如此效率。
宋桐的爹是一位举人老爷,是这一带有名的乡绅大户。
而冯家家里的人脉更广,在整个县府都是有名的纺织大户,曾经慧眼识珠,捐助过不少秀才、举人,有些当官了,还保持联系,这才能将生意安稳做大。
薛家稍微差点,但也是周围有名的大地主,和冯家又是姻亲关系,也是不好惹的。
再加上都是本县重点考上童生的学子,这几条都足以让刘县令重视。
“多谢县尊大人出手,为当地百姓除害。今日前来,还有一时相求?学生想入读县学,可否麻烦县尊大人推荐一下?”
刘县令微微点头,笑着说道。
“你拿下这县府试的案首之名,想入县学,非常简单。稍等,我给你写一封推荐信,你就带着这封书信去报名即可。”
说完就起身,去旁边的书桌,快速写了一封推荐信,折好交给了林向安。
“多谢县尊大人。”
难得刘县令心情好,又和林向安聊了一些学问上的事,提醒他不能放松,要在接下来的院试中,定要给本县争光。
聊的正高兴,刘县令还准备留人吃饭,结果下人有事禀报,于是林向安借机离开了。
进来聊了半天时日了,已经足够了。
一出来,林远就赶着马车过来了。
回到家,王和智已经来了,林秋兰知道他要回去,便帮忙准备了带回去的礼品。
林嘉月听到哥哥要去乡下,吵闹着要跟着一起去。
最后林向安直接把两个小家伙带上了。
王和智、林远两人在前面驾车,林向安三兄妹坐在车厢里。
在车厢里,抽查两位弟弟妹妹读书的情况,林嘉月的全还给他了,倒是王和忠学的扎实。
林向安考虑到,不能由着弟弟的性子,应该让他去读书了。
未来考不考科举,都随他选择。
但读书认字是非常有必要的,回头送去李夫子的树人私塾去读书。
林嘉月没办法,没有私塾收女孩子,只能他自己抽空教。
下午到的王家坞,看到乡里的人正在田里插秧。
村里,每天马车来来回回的,大家已经习以为常,并没有太在意。
王老爷子,正在田里忙活,结果听到有人喊他回去,说他孙子林向安回来了。
于是王老爷子眼神一亮,直接扔下手里的秧苗,兴奋地跑回了家。
大家都知道林向安考中了童生,还得了县太爷的奖赏。
一群爱看热闹的人,停下手里的活,纷纷跑去王家看热闹。
“我孙儿回来了!让爷瞧瞧,长高了不少。听说你考了第一名,可是真的?”
王老爷子一脸喜庆,满眼宠溺,之前的消息听过无数遍了,但还是想从林向安嘴里再听一遍。
“爷,是真的,我考中了第一名。”
满脸喜色,王老爷子不禁大笑。
“哈哈哈,听到没,我孙子考了第一名,出息了!”
当知道林向安考中,还被奖励的消息后,王老爷子天天拉着村里人说这事,不厌其烦。
大家面上被老爷子弄烦了,但心底是羡慕的。
“哎呦,叔,您都说了多少遍了,我们都知道了!”
“这孩子厉害啊,还得了县太爷的赏!”
“是啊,有出息了!”
“咱们村的景辰也考上了,不过考了两次才考中,这孩子年纪轻轻,一下子就考中了!”
一群人七嘴八舌围着议论。
时不时询问林向安,林向安也有礼貌的回答。
林远见林向安被人围住,默默将林嘉月、王和忠给拉到旁边,怕大人们挤到这两小孩子。
王老太回来,看到家门口挤了好多人,上前就将人驱散开了。
“大家别挤了,我孙儿大老远回来了,肯定累了,你们赶紧去忙地里的事。”
人群这才散开了,院子里终于清静下来。
王老太这才拉着林向安的手,和蔼地说道。
“向安回来,怎么不提前打个招呼,我们也好提前准备,今日大家都下地插秧,都没空弄。”
“爷,奶,我就是回来看看你们的,不必忙前忙后。过几日我就要去县学读书了,就没时间再来了,这不就带着弟弟妹妹一起来了。”
这时王老爷子和王老太才注意到两个小家伙。
“爷爷,奶奶好!”
林嘉月、王和忠两人很默契,异口同声朝老两口喊道。
俩孩子长的好看,衣服穿得又好,让人看着就喜欢。
老两口连忙高兴应道。
“好,好!都好!走,去屋里坐!”
王老太一手一个拉着就往屋里去,然后从锁着的柜子里拿出点心,给两孩子吃。
这几年,村里人的日子好多了。
家里的田地,全部留给大房他们种,只要分些粮食就好。
到了收割时候,大家会齐心帮忙弄。
王二雷夫妇被王四顺请去搞养殖,一个养猪,一个养鸡,当然还请了村里其他人帮忙。
王三平夫妇在镇上铺子里帮忙。
考虑到大房王和义成亲,王和仁又有了两个孩子,住着太挤。
于是去年,王四顺和王二雷、王三平商量了一下,三个兄弟单独出资,给老两口单独盖了三间敞亮的青砖瓦房,让他们和大房分开了。
见有新房子住,老两口啥也没说,高兴地住了进去,村里人都羡慕老两口几个儿子孝顺。
王老太一脸笑呵呵的说道,“今晚,你们就住在奶家,奶给你们铺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