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备跟刘平谈过之后,刘备势力内部的政治环境突然宽松了不少。刘平那些极限施压的操作,几乎一夜之间消失不见了。大家都轻松了不少,当然这只是精神上的放松,在具体的工作上,刘平一点儿都没有放松。
KpI都定好了,怎么可能改?
忙碌还是一定的。
地方上也都松了一口气,虽然工作量还是很重,但是现在有了更多的人手。受到地方掣肘的地方少了一些,大家也都舒心了不少。
刘备对此很是高兴,还跟刘平显摆了一下,说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最近连弹劾刘平的奏章都少很多。
刘平也不得不承认,刘备的确是个天生的领袖。
同时他最近也在反思,是否要在目前这时候,把阶级斗争放在首要位置上。反思的结果是,没必要。眼下的首要任务是统一天下,其他的所有事情,都是为统一天下服务的。
最关键的是,刘平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他扶持小地主阶级或者说新兴地主阶级,还没有成长起来。推翻一个阶级的,只能是另外一个阶级,血腥镇压,暴力杀人是没有用的。
有问题就调整呗,刘平又不是头铁。
此时,已经是三月份,科举再一次开启了。成都再一次涌入了大量的读书人。根据礼部那边的统计,这一次报名的人数比上次有所下降,一共只有两千八百多人。但是跟上次不同的是,这次大多数都是凉州和益州的人。
几乎占了七成。
刘平比较在意的普通农家子出身的读书人,也多了起来,占了六分之一。
不过大多是凉州人,毕竟那边的基础要好一些,尤其是武都周边和长安周边。这也没办法,经济足够发达,才能养得起一个脱产的读书人。
“挺好的嘛,没有想象的那么差。”
因为科举是当前的头等大事,所以刘平最近经常往礼部衙门跑。今儿个一进门就听到了郑玄的声音,抬眼就看到了他正在跟高诱和孙乾两个人说话。
见刘平来了,孙乾连忙行礼,高诱和郑玄两个人则是点头示意。
刘平也不在乎,高诱是老同学,郑玄身份地位在那放着呢,要不是在礼部衙门,刘平都得给人家行礼。
其实孙乾也没必要,刘平不在意这个。
“聊什么呢?”刘平笑呵呵的问道。
“没什么,就是说今年参与科举的人数比吾等想象的要多一些。”孙乾回了话:“之前吾等大概预测了一下,以为顶多能有两千人,没想到两千八百多人。”
“某也没有想到。”刘平也点点头:“主要是没想到,其他地方还有这么多人来参加,比之前预计的至少多了三百多人。”
“地方上也挺多的。”孙乾笑了笑:“不过有件事还是要注意,质量上很难说了。”
刘平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今年的考生质量应该是比不上之前那一场的。这里面有几方面的原因。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之前两年各方势力都在搞科举,东汉原本固有的优秀的读书人基本上被割一遍了。
看一下今年这些来参加科举读书人的年龄就知道了。
百分之八十都在二十岁以下。要不是规定了最少也要十五岁才能参加科举,恐怕还得有不少想来练练手的青少年儿童。
很明显都是这两年才成长起来的。
“有还不错的苗子吗?”刘平笑着问了一句。
孙乾还是比较严谨的,回道:“目前都只是知道姓名籍贯,虽然有些人还算有些名气,但具体如何还是不太清楚的。”
高诱这个时候接话道:“某其实比较看好一人,此人名为向朗。乃是襄阳宜城人,师从司马徽。某跟他接触过几次,非常不错的一个人。”
“还有呢?”
高诱和孙乾两个人都看向了郑玄。
郑玄笑了一下道:“看某作甚?”
刘平也不理解,为什么两个人都要看郑玄。
孙乾见状解释道:“其实今年,郑师之子也参加了科举。”
“哦?”
刘平来了兴趣。郑玄有儿子这事儿他是知道的,还不止一个。印象中,郑玄成年的儿子里,最大的那个应该也二十出头了,好像是叫郑益来着。
“是益恩,想要试试,所以便让他去了。”郑玄说了一句。
这也是个好事儿。
其实刘平根本就不知道的是,如果不是他乱入,改变了历史进程,郑益早就死在了黄巾手里了。
除了这两个人之外,其他的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要等科考之后再看了。
对此刘平倒也理解。
兴平四年,三月十五,科举开始。这一场刘平就没有现场跟着了,因为他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处理。
事关水师的。
关羽亲自找了过来。
“你的意思是现在水师那边想要入伍的年轻人很多?所以想要招满三万人?”刘平对关羽带来的消息觉得有点儿离谱。虽然刘备势力的士兵待遇高,但也不至于抢着入伍吧?
“整个巴郡少数有十来万青壮想要入伍。”关羽也觉得奇怪:“现在江州衙门和水师大营几乎每天都有人来问。所以某想着,不如就招够三万人,你觉得呢?”
刘平挠挠头:“这里面肯定有什么不对的,查了吗?”
“查了。”关羽脸上露出一个奇怪的表情:“有一伙人四处宣传咱们的水师待遇,说动了不少人去投军。因为没有命令,所以黄权和胡轸不敢擅自做主,就先拒绝了他们。但是这些人似乎是打定主意了,每过一段时间就来询问。有些人回乡之后,干脆纠集同乡一起来投军.....”
“这....”刘平也无语了,问到:“领头的是谁?查清楚了吗?”
“巴郡人,以前干的是水匪的营生,后来去了荆州,年前才回来的。”关羽快速说道。
刘平听到这描述,莫名的感觉有些熟悉,问道:“这人,是不是叫甘宁?”
“你怎知道的?”关羽有些惊讶,随后他又想到江州也有酌君酒楼,估摸着刘信那边的情报也给到了刘平。
没有纠结这个问题,刘平说道:“这人某倒是有些了解,你要的水师大将来了。”
“哦?”关羽有些意外。
刘平笑了笑道:“此人勇武也算当世一流了,而且出身名门,算是文武兼备。只不过眼下还需要打磨,这就看你了。”
关羽脸上露出沉思的表情:“明白了。那这扩军的事儿?”
“不行!”刘平直接回绝:“这事儿你也知道,之前都定好的,改不了的。财政那边不好调整,到时候人招来了,没有钱也没用啊。而且船也没造出来,什么都没有,招来了也是白养着。这个肯定不行。”
“这会不会伤了民心啊?”关羽又问道。
“这事儿你交给胡轸和黄权去解决。实在不行,你问甘宁,他搞起来的,你让他解决。解决了这事儿,你给他个水师校尉就行,他肯定愿意。”刘平肯定是不会松这个口的。
预算都做完了,计划也做出来,怎么可能说扩军就扩军。又不是步兵,拉过来给一个木头棒子都能先操练着。水师没有船,跟骑兵没有马,弓兵没有弓箭有什么区别?
提前扩军那是想都不要想。
见刘平态度坚决,关羽知道这事儿没得谈,他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转移了话题,道:“扩军的事儿先不提,还有一件事,想跟你沟通一下。”
“说说看。”
关羽沉吟了一下,道:“西域那边的。如今既然决定将部分打下来的疆域给到世家,那其实西域那边只需要留五千人马镇守就行,某觉得没必要在西域维持目前这么庞大的军事力量。你觉得呢?”
“留五千人马镇守在敦煌,剩下的人撤回凉州,分布在长安、上庸一线。交给翼德统一指挥,一来防备关东,二来若是日后东征,也是方便。”关羽快速说道。
刘平听到这话却有些犹豫。
从方案上来说,关羽的想法是没错的。但是刘平担心张飞这个点,一来张飞目前还没有指挥过这么大规模的部队,二来张飞嗜酒这个毛病还没有解决。事实上,目前刘备集团适合坐镇长安的人其实是关羽。
尤其是南征这一战,加上地方郡兵和赵云两人的援兵,关羽是实实在在的指挥了数万人的。这种经验,目前在刘备麾下所有武将里,是独一份的。
“整体方略上,某是同意的。”刘平组织了一下措辞:“但是三哥没有指挥过这么多人吧,加上西域的兵马,三哥手下接近十万人马,某担心他,力有不逮。”
关羽听了这话,也觉得有些道理,然后他很快就想到了,目前有能力干这事儿的就他和刘备两个人。
但,也不能就这么一直不让张飞锻炼啊,还能让张飞一直只能当个斗将吗?肯定是要做统帅的呀。
关羽揉了揉眉心,道:“某回去再考虑考虑,想一个万全之策出来。”
其实刘平有办法,那就是把张任、严颜给张飞派过去。张任有指挥大型军团的经验,严颜则是老将,经验丰富。他们两人跟现在张飞很是适配的。
但是这个事儿还是得等关羽自己先琢磨琢磨。
“行,但是人马可以先撤回来,布置在长安、上庸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