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什么危险,我们都一起面对。”小龙女紧紧握住杨凡的手,眼神坚定,仿佛只要他们携手,世间便没有无法逾越的难关。
“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王语嫣也用力地点点头,她那聪慧的眼眸中透着决然,往昔在江湖中历经的种种磨练,让她此刻面对未知的威胁,亦毫不畏惧。
四合院外,阳光依旧温柔地洒在胡同里,斑驳陆离的光影给古老的胡同增添了几分宁静祥和。然而,众人都明白,一场未知的风暴或许正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悄然酝酿、来临……
在这段相对平静的日子里,杨凡三人难得享受没有打打杀杀的时光。整日置身于北京城浓厚的历史氛围中,他们对古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潘家园这个汇聚了无数奇珍异宝与神秘故事的地方,自然而然地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杨凡本就心思敏锐,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小龙女虽生性淡泊,但骨子里对世间万物有着纯粹的好奇;王语嫣博闻强识,对各类知识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三人强悍的学习能力在此时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经常来到潘家园,与这里颇有名气的大金牙讨教。大金牙为人热情,又精通古董行当里的各种门道,见杨凡三人对古董如此痴迷且态度诚恳,便也不藏着掖着,倾囊相授。
每次见面,大金牙都会带着他们在潘家园里穿梭,一边走一边指着摊位上琳琅满目的物件,详细讲解着它们的来历、年代、材质以及鉴别方法。杨凡三人听得全神贯注,遇到不懂的地方便立刻发问,大金牙也总是耐心解答。
小龙女对那些造型古朴的玉器尤为着迷,她常常拿起一件玉器,仔细端详,感受着玉石的温润质感,听大金牙讲述古人雕琢玉器时的匠心独运。王语嫣则对瓷器情有独钟,她凭借着超强的记忆力,将大金牙所说的各种瓷器窑口的特点、纹饰风格等知识一一牢记于心。杨凡对青铜器和书画方面兴趣浓厚,他认真学习着如何从器物的锈迹、笔法、印章等细节判断真伪和价值。
在大金牙的悉心指导下,再加上三人自身的聪慧领悟,他们对古董方面的了解突飞猛进。没过多久,杨凡三人在潘家园已经小有名气。一些摊主和玩家看到他们,都会主动打招呼,甚至遇到拿不准的物件,还会请他们帮忙掌掌眼。
这天,三人如往常一样在潘家园闲逛。在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摊位前,杨凡的目光被一个陈旧的木质匣子吸引。匣子外观朴实无华,甚至有些磨损,但杨凡却从中感觉到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他拿起匣子,入手颇为沉重,仔细观察,发现木质纹理细腻,隐隐散发着一种古朴的香气。
小龙女和王语嫣也围了过来,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都察觉到这件物品可能暗藏玄机。经过一番与摊主的周旋,杨凡以五十块钱的价格将匣子拿下。
离开摊位后,三人迫不及待地来到大金牙的店里。大金牙看到他们风风火火赶来,笑着打趣道:“几位这是又有啥新发现啦?瞧这着急的模样。”
杨凡小心翼翼地把匣子放在桌上,说:“金爷,您快给瞧瞧这东西,我们感觉它不一般。”
大金牙饶有兴致地走上前,刚一碰到匣子,他的表情就严肃起来。他轻轻打开匣子,里面是一幅卷轴字画。展开画卷,只见画面上绘着一幅山水图,远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近处溪水潺潺,树木葱茏。笔法细腻精湛,墨色浓淡相宜,整幅画意境深远。
大金牙的眼睛越睁越大,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他赶忙戴上放大镜,仔细研究起画作的落款、印章以及纸张材质。许久之后,他缓缓抬起头,声音略带颤抖地说:“我的个乖乖,你们几个可真是撞大运了!这是明代着名画家文徵明的真迹《溪山清远图》啊!”
看到杨凡三人疑惑的眼神,大金牙激动地解释道:“文徵明乃是明代中期的杰出画家,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他的作品以细腻文雅着称,存世数量稀少,每一幅都价值连城。这幅《溪山清远图》,从画风、笔法到落款印章,无一不是文徵明的典型风格,而且纸张的年份也完全吻合,绝对是真品无疑!”
大金牙兴奋地在屋里来回踱步,继续说道:“就目前市场行情来看,像这种品相完好、艺术价值极高的文徵明真迹,保守估计至少能拍出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高价!这要是放到国际拍卖市场上,价格更是不可估量啊!”
听到这个数字,杨凡三人都惊呆了。小龙女眼中满是惊喜,喃喃道:“没想到这小小的一幅画,竟如此珍贵。”王语嫣则兴奋地抓住杨凡的胳膊,说道:“这可真是天大的惊喜!”杨凡也是满脸笑意,心中感慨这趟潘家园之行实在是收获巨大。
大金牙看着三人兴奋的样子,笑着提醒道:“不过这宝贝虽然价值连城,但买卖古董可得小心谨慎,千万别惹出什么麻烦来。”三人连忙点头,他们深知古董行业水深复杂,这份意外之喜虽然令人兴奋,但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必须要格外小心,以免节外生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