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究,你看曹懿此人如何?”
待曹懿离开后,宋江看向吴用问道。
吴用轻轻摇晃着手中羽扇,轻声应道:“公明哥哥,仅见此一面还看不出多少东西来。”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曹懿此人,绝不简单,就算他不是真的纵横家传人,但也相差不远了,其本领难以估量。”
“说的是啊。”
宋江深感认同的点头应道:“这公孙道长,可真是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啊,在离开之前还送了这么一位大才来,不过......”
“公明哥哥,没什么不过的。”
吴用连声打断道:“这毕竟是公孙道长所引荐的大才,至少就一个照面我们便能看出,曹懿是一位心思缜密之人。”
“将来我们在商议事宜的时候,亦可将他叫上,相信他也会有很多我们所想不到的看法,如今我梁山就缺这等多谋善断之人。”
“再则说了,他曹懿就只有两人上山,与山上众兄弟也不相识,叫他来商议大事也无需担忧其他问题。”
“这倒是。”
宋江微微一笑,又问道:“不知在学究看来,这位曹懿兄弟,对于招安一事又是何种态度?”
“不好说。”
吴用神情严肃的摇了摇脑袋,“但学究相信,像曹懿这样的人,对于招安之事应当不会太过反感。”
“而且招安乃是我梁山泊唯一的出路,以曹懿之眼力,他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眼下的问题就在于,如何能够让朝廷重视我们........”
片刻后。
吴用语气一转,正声说道:“公明哥哥,关于这个排名的事情.......”
........
........
“曹懿哥哥,这边请........”
司马懿刚出议事厅堂,就见戴宗已经站在外面等他了。
看样子,住宿之类的事情也都由他提前安排了。
司马懿拱手应道:“那曹某与再兴,可就麻烦戴宗兄弟了。”
“曹懿哥哥这是哪里话。”
戴宗连声应道:“这可是公明哥哥特别交代过的,曹懿刚刚初来驾到会有些不习惯,所以务必要安排好曹懿哥哥与再兴小兄弟,。”
“这边请.......”
于是司马懿与杨再兴,便跟着戴宗朝着后山走去。
一路上,司马懿看到了一些人。
其中有小喽啰们的操练,有人拿着各种东西在路上跑来跑去。
乍一看,这梁山泊还算是有那么一回事。
从议事厅堂出来,不过三两个拐角便走到了一处院落前。
戴宗在旁解释道:“曹懿哥哥,此乃西边房,此处原本是公孙哥哥的住处........”
司马懿放眼望去。
只见这一条过道上,还有几处这样的院子。
安排给他的院子,便是第二处。
而每一个院子并不算大,基本也就三两间房屋,以及一个十几步宽长的院落。
这样的院子,在这梁山中,倒也算是不错了,毕竟这环境就是这么个环境。
司马懿看向戴宗拱手应道:“这里很不错,麻烦戴宗兄弟了。”
戴宗拱手回礼道:“这一路赶来辛苦了,曹懿哥哥与再兴兄弟可先好生休息。”
“房屋也都已经提前收拾好了,等会儿自有酒肉送来,小可便先告辞了,待有其他吩咐,即可随时通知值岗的兄弟们。”
待戴宗的背影消失后。
司马懿转头看向身旁的杨再兴,轻声说道:“再兴走吧,咱们如今也算是暂且安顿下来了。”
杨再兴重重点了点头,他身后背着了两个包袱,还拿着一柄长枪与一把剑刃。
走到院落内,司马懿看着面前的两间房屋。
轻声说道:“再兴,你住左边那间吧,我住右边那间。”
杨再兴点头应道:“都听大哥的。”
杨再兴将其中一个包袱,与那把剑刃交给了大哥,而后二人便各自回了房间。
司马懿提着包袱与剑刃,走进右边房间。
只见这房间虽不算大,但也算是五脏俱全,各式家具应有尽有。
特别是两边柜子,上边都放满了书籍。
整个房间内看着挺干净,确实是才打扫过的模样。
司马懿将剑刃放置在门边,将包袱放在床上,而后随便看了一眼这些书。
他对此不禁感慨,这纸张确实是好东西啊。
这一本书册,都不知能顶多少卷竹简了。
或许,他在接下来的数日时间里,应当是不会无聊了。
另外他还在房间内,看到了一些鱼鼓、三清铃、道教令牌、法扇等一些道士随身所用的物品。
看来这里的确就是公孙胜之前所住的地方了,而且他下山也的确挺急的,这么些东西都没带上。
随后他转身向床铺走去,打开包袱。
里面的东西不多,除了一些钱财之外,便是那纸度牒与那本天书了。
拿起天书,又在房间中找到针线纸笔,给天书换了一个平平无奇的封面后,便将其放在书柜之上。
至于那纸度牒,便放置在柜子的最底下一层,今后或许还有能用上它的地方。
很快,有人送来了吃食。
中间堂房内,司马懿与杨再兴在桌前相向而坐。
杨再兴的吃相依旧难看。
司马懿缓缓吃着,也不在意,孩子嘛,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片刻后,吃得差不多了。
司马懿喝着热茶,看向杨再兴问道:“再兴,你对你的将来,可有什么想法?”
杨再兴抹了抹嘴,摇了摇头应道:“我也不知道。”
“我原来就想着能带我娘亲和外婆过上好日子........可是他们都已经没了.......”
此时,司马懿算是大致知道了杨再兴这十余年的经历。
原来他自小丧父,他的母亲也并未改嫁,而是带着杨再兴回到了娘家,由他娘亲和外婆将其抚养成人。
日子虽然艰难,但是他的娘亲和外婆,也一直希望他能够苦练武艺,将来也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因为他的父亲,便是在夏国的战场上战死的。
为此省吃俭用,无论多么艰苦,也要让杨再兴有最好的练武环境。
而杨再兴也没有让她们失望,他自小便在武艺上有着过人的天赋,枪法已经是出神入化。
眼看着距离他成年已经没有几年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她们的税赋越来越重,这对于一个只有两个女人和一个孩子的家庭来说,自然难以承受。
他的外婆因操劳过度、或是食不果腹便匆匆离去,而后他的娘亲没多久后也相继因此离去。
这也就解释了,杨再兴对于官府为何如此仇视。
因为是过重的税赋,毁了他的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