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知青能看懂柜子什么的,看不懂架子,但看不懂没关系,不懂就问,发挥学生精神嘛
“那个宁知青你定的那个置物架是做什么用的?”
“萧知青,那是放粮食的,总不能一直放地上吧!”
“哦,我明白了,张爷爷我就按她们的选,只要是两个的减成一个就好,椅子就两把就行。”
“张爷爷我们的也这样还吧!”
“好,好,我也给你们送搭头,只是筷子和碗一人五双和一个碗。你们是后面用粮食换还是现在用钱换。”
“谢谢张爷爷。我们用钱换,一共多少钱?”
“嗯,单人的一个人23.5元,她们俩的一共33元。我给你们开单子,你们去大队部交钱。柜子一会给你们送过去。”
大队长看他们拿到单子说:“走吧,你们还要炕席和草帽,扫把,垃圾撮箕,洗锅把。”
“队长叔为什么要开单子呀!”
大队长没什么不好说的直接回答:“木材是集体的,平时给张爷爷算工分,换出去的柜子也会给他分钱或粮食。”
“哦,这样挺好的,队里没人会眼红。”
“哈哈哈哈哈哈,就是这个意思。”
以后你们换晒蘑菇,野菜的?笸箩或簸箩这都不用开单子,直接就可以换。
“队长叔,我们想要一个水缸大队里有吗?”宁舒怡想到厨房要放水缸,后面小隔间也可以放小点的,冬天不想时不时就去井里提水。
“没有,明天和后天有牛车,这是为了你们买东西,让赵大爷加一天赶牛车去镇上。你可以给你们赵爷爷说,他会帮你们带回来,提前把钱给赵爷爷。
以后这些泡菜缸,大大小小的都可以找他帮忙,每次记得给粮食或其它当运输费。”
宁舒怡和周韵雪真的觉得队长叔太操心了。要是后面还来知青,队长叔头发都要多掉几根。
要是之前的知青知道了肯定说:想得美,他们就没有待遇。
大队长要是知道她们心里想法会说:屁嘞,想的美,要不是有你们俩个丫头,我直接让知青负责人给你们带路。
宁舒怡和周韵雪在秋收前又来的知青才发现大队长完全是甩手掌柜。
“啊,终于把家具也摆好了,我们在这里安家了!”
“孙知青你们在吗?我带人来垒灶台了!”
“在的大队长!我们都在。”
新来知青觉得大队长速度快,好快。
宁舒怡和周韵雪想不愧是当兵的,这行动力杠杠啊!
这几个社员是垒灶台的,另外几个是弄小院的。你们这小院用木头做栅栏,弄一个小门怎么样?
“可以的,用木头做栅栏,我们都围吧,一次性到位。”
“队长叔,能在后院给我们开一个门吗?我们上山回来还得绕一圈才能回到房间。”
“小周知青,这是在你们院墙开,还是在后院开。”
“队长叔我们商量一下。”
我们听到了我们三个同意在后面开一个门。三个男知青同时说。
所有人看赵菲菲。赵菲菲有点发怵。“我,我没有说不同意啊!干嘛都看,看着我。”
“嗯,那就开一个吧!”
“大队长开什么?”两个180上的男知青进来,铜古色皮肤,气宇不凡。
“”哦,是大周知青和杨知青回来了,新来的几个知青要自己做饭吃,围院子,想在后院开一个门。”
周景岩听到大周知青突然的不习惯,也明白新来知青里也有姓周的。
“那我们也加入吧,我们也围小院。门开在我房间旁,这样要是有人不怀好意,我们男知青也能第一时间发现。”
韩队长觉得有道理也同意。
“朱涛你们今天一起垒灶台,明天再去弄木头做栅栏。门的尺寸量好给张叔,我就先走了。”
大队长是火急火燎的走了,朱涛还想说什么来着,也没有说上。
“涛叔,那么这些算下来我们需要给多少钱?”孙州凯觉得朱叔不好听,换了一个喊法,听的朱涛都高兴了一些,还是读书好,喊人都那么有礼貌,好听。
“你们是不是都需要搭放柴的棚子?”
“是的,这样不扯皮!而且冬天柴也不全把雪盖住。”
“你们院子大小不一样,门大小一样的,每个门三块,单人院子加上灶台和柴火棚也是四块。”
“两人一个院子的,柴火棚大一些,院子也大,就多加两块。”
“涛叔,能给我们在房间炕旁边弄一个可以烧热水壶的灶台吗?”
“小孙知道这样的炕?”
“知道,以前去我姨家,她家是L省的,我看她家就是这样子的炕灶。”
“可以的,材料和人工一共两块!”
“谢谢涛叔,就劳烦你们帮忙了。”
“不用谢,我们先去拉砖头,垒灶台用的。”
隔了二十多分钟大队长又和朱涛十几个人回来了。
“你们几个跟我过来一下,你们知青每个人一分自留地,我现在带你们去划分地。”
“原来我们还有地啊!”
“大周知青你们也有吗?”
“有,去年不会种,没收获少。”其实他想说和前院的种在一起能种好才怪。
“大队长,能把我们俩的也划在和他们六个一起吗?这样刚好后院那一排就满了”
“也行。”大队长知道前院那些人德行,也就同意了。
“队长叔,我和小怡的划在一起就行。”
忙忙碌碌一天就过了大半,听到大喇叭放歌,杨知青解释是下工了。
“杨知青,大周知青,能问一下欢迎会我们需要拿什么到前院吗?”
杨知青用古怪的眼神看着新来的六个人说道:“我们俩来的时候没有欢迎会,但你们可以拿点吃的就行。”
大周知青补了一句,“别太好的,容易让人惦记。”
“谢谢杨知青,谢谢大周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