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玉不识的声音再次传来——
【这“隆中对”一出,刘备如获至宝,视诸葛亮为心腹智囊。
那么这“隆中对”里面的究竟讲了些什么呢?
西晋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便写了一篇《隆中对》,开篇是对诸葛亮的简单介绍和刘备三顾茅庐,然后便是刘备的问策了——“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玉不识说着,天幕上也适时放出整篇《隆中对》,虽然字幅不长,但里面的内容确实大有可为。
再加上前面玉不识放出来的东汉末年至三国的地图,看着这篇《隆中对》的人无一不感叹诸葛亮的远见卓识。
【陈寿的这篇《隆中对》在语文课中也是背过的,是否真的一模一样我也不知道,但我想两人的谈话内容应该大差不差吧?
其实这内容前面也已经提到过了,主要就是诸葛亮向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首先是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然后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最后更是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
可以说,诸葛亮是在这份问策的回答中,为刘备成就蜀汉大业规划了一条明确而又完整的内政、外交政策和军事路线,相当周详地描绘出了一个魏、蜀、吴鼎足三分之势的“蓝图”。
而后面刘备也采纳了这份“蓝图”,他按照这个政治方案成功建立了蜀汉政权,和曹魏、孙吴共同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政治局面。】
“这确实在前面有提到过。”
玉不识真正谈论到的内容,更多的还是一个概括性的简纲,里面涉及到的详细内容一部分会提到,还有一部分在天幕上放出相关的资料,但也有一部分不知道是忘了还是没注意到,都是寥寥几句带过,没有下文。
不过这也不是不能理解的,毕竟天女这样的“直播”,肯定也是以她自己的兴趣和主题为主,想要方方面面都很周全地讲解也太耗费时间和精力了,而且每个人听了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都不尽相同,也确实还是按照天女自己的步调走比较好。
而他们有着天幕上的资料的补充,时不时地还有来自后世的弹幕点明,其实也还算可以。至少也给了他们能够进行另外尝试的底气,有了原本的“历史”进行对照,已经很好了。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他们哪怕想法再多,也只能安安分分地听着这场天下公放的直播,他们也别无选择。
所以他们一边会忍不住在心底抱怨几句天女的直播没有重点、太过简单无趣——虽然和一开始相比已经有所进步了,一边又对她和天幕关注着意。
“这三分天下,终究难以长久,可惜最后被另外一家摘了桃子。”
想要一统大概是根植于血脉中,刘备更是心心念念着想要恢复汉室,可惜啊……
【接下来,诸葛亮开始发力了——
在他随着刘备征战四方之时,一开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孙刘联军和曹操的“赤壁之战”。
在这里面,诸葛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游说孙权,成功激起了孙权的兴趣和斗志,后面他更是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而任务完成的诸葛亮则是随军回到了刘备处。
——十一月,曹操大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火攻,曹操军遭受了非常大的损失,而此时曹操军中又爆发瘟疫,曹操不得已引军北还。
而在赤壁燃起的这场大火,烧毁了曹操一统天下的可能和愿望,而实力受损的他,最终也只能退回北方休养生息,这场火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在天下这盘“棋”上,诸葛亮开始布局落子了。他甫一出手,便让天下局势更进一步清晰明朗,他对刘备说过的话——开始实现了。】
面对着玉不识明显是夸大了的形容,诸葛亮有些无奈的笑笑。
在他眼里,天女也还能够算是小孩,毕竟按照年纪来说,她应该就比当今陛下大不了几岁,所以她对自己的这些形容也明显被他归类到了小孩子们的玩闹中——当然,她实际并非什么孩童,而且她背后的力量更是神秘莫测。但也许她太过无害了,看着年轻稚嫩的女郎诸葛亮有时候也很难升起什么严肃较真的心情。
显然刘禅并不这样认为,他在一旁听着是频频点头,对玉不识的话很是认同。
相父就是很厉害啊!
【然后,是他正式接受刘备的任命——
赤壁之战后,刘备于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孟达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
至次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
至建安十九年,刘璋投降,刘备正式入主益州。
而后,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当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如汉中之战就替刘备提供资援。】
一连串的时间点下来,大家也看明白了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帮助下想要做什么。
或者说,他逐渐改变的想法。
“这样看,诸葛亮确实是一个理政的好手。”刘邦说着,忍不住瞥了一眼下首坐着的萧何。
嗯,总觉得这个诸葛亮和他的相国有些相像呢。
萧何感受到刘邦的目光,有些不明所,不过等他回望过去,刘邦早已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回了水幕之上。
这样看,刘备手下文臣武将都是挺够的,武力支持有关羽等人出手,内政又有诸葛亮的总理,这样看他确实很有可能能够兴复汉室。
但刘邦也知道他的结局,刘备最终也是失败,那他好像只是差些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