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丫鬟去请夫子进来的时间,靖司昭的大脑在飞速转动。
她记得当年杨家为了能让杨小宝读书,可是给夫子送了不少礼,拜师礼、束修等等准备了很多东西。
她现在准备会不会太晚?
贴身伺候靖司昭的大丫鬟春燕适时温声说道:“姑娘不用着急,这些夫人都已经提前为您准备好了。”
听到这话靖司昭顿时松了一口气,接着便是心中一喜。
她也是有家人的人了,杨小宝有杨父杨母为他准备拜师礼和束修,她也有她的仙女嫂嫂!
孙夫子不是第一次当夫子,之前也教过大户人家的姑娘们。
去年她生育后身体一直不算太好,便没再给人当夫子。
被靖国公府找上之后,她没有任何纠结就答应了来给靖国公府的大姑娘当夫子。
一是因为靖国公府给的银子多,二是因为她从认字开始教起,相对轻松她的身体也能受得住。
柳芙和孙夫子定下每日教书两个时辰,上午一个时辰下午一个时辰,当天下午靖司昭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她的第一堂课。
第二日孙夫子来到府内开始给靖司昭上课后,柳芙便坐着马车回了永昌侯府。
最近几日她都在忙靖司昭的事,已经好几日没回永昌侯府看望母亲和两个弟弟了。
几日不见,母亲的气色比前几日要好了很多,可见最近这段日子她过得有多么舒心。
见到柳芙,李氏便问道:“芙儿,我听说国公府那边出了事,你这两日是在处理这件事吗?”
靖国公府又是仗刑下人,又是发卖大量下人,甚至还换了大姑娘,这么大的动静外人怎么可能没察觉到。
没到两日的时间就已经传的沸沸扬扬了。
李氏知道后就非常在意,但想到柳芙这两日定是很忙,便没让人送信去打扰柳芙。
柳芙见状便把事情的详细经过跟母亲说了出来。
听完柳芙的话,李氏也不由得叹气道:“真是个可怜的孩子,最难能可贵的是她竟然不恨不怨,多么至真至善的好孩子啊,就是命太苦了。”
李氏出身不高,可也是官家嫡女出身,对于她们这样的姑娘来说可怕的不是受苦,而是被人糟蹋还生了孩子。
又是一声叹息,李氏说道:“她便是被找回来了,日后又要如何自处呀。”
柳芙说道:“我们会尽量给她一个和谐的环境,但她是顽强生长的野草,她只会不停地吸收养分努力成长,我对她的未来没有任何担心。”
也许赵氏和李氏一样,最大的担心就是靖司昭日后还如何找婆家,好一点的人家肯定看不上靖司昭的过往,差一点的人家靖国公府还看不上。
柳芙却没有这种担心,靖司昭若真能遇见合适的、可以不在乎从前只珍惜现在的人,那便成婚过上圆满的生活。
若是没有,一个人也一样可以好好的生活。
便是在靖国公府当一个老姑娘又如何,她上有老下有小,哥哥嫂嫂们也都对她爱护有加,总比强行嫁人去别人家受气强。
李氏与柳芙的想法不同,总觉得柳芙的想法太乐观,现实总是更加残酷的。
可知道女儿劳累了几日,她不愿与女儿争执,便换了话题道:“你祖母自从大姑娘被你父亲撵走后就病了,现在越病越重,昨日更是起不来床了。”
李氏的声音里带着嘲讽:“本以为她最爱的是自己,没想到竟真的因大姑娘的事生病了。”
柳芙也感慨道:“每个人都有在乎的人,想必祖母最在乎的人就是大姐姐了。”
“可惜呀,她在乎也没用,人被她教歪了,性子左 了,以后少不了让她操心的地方。”李氏并不看好柳钰的未来。
女子的处境就是这般艰难,嫁了人就不能再把自己当闺阁里被千娇万宠的姑娘看待了。
做错事的确实是裴清垣和成安伯府,可柳钰不想和离,她就不该撕破脸,她就只能忍让。
只要能让成安伯府答应打掉孩子,事后她就不该耿耿于怀,便是装也得装出大气的样子。
像柳钰这样不管不顾地发脾气,她自己是解气了,可对她日后的婚姻没有任何好处。
听闻柳钰现在在成安伯府根本不搭理其他人,就连对她的夫君裴清垣都是爱搭不理。
柳芙没有说话,柳钰过得好不好与她无关,反正她过得挺好,她只求柳钰日后别再麻烦到她母亲就行。
说着说着又说到了柳芙的两个弟弟身上。
李氏笑着说道:“大宝和小宝比刚出生的时候都长开了不少,虽然还是比足月的孩子小了些,可看着也挺结实的,再好好养上一段时日应该就看不出和足月孩子的区别了。”
一旁的丘嬷嬷也忍不住眉开眼笑地说:“侯爷可宝贝两位小主子了,便是再忙,每日回家后都要陪着两位小主子说说话。”
大宝和小宝当然不会说话,可架不住永昌侯有一颗想跟儿子们培养感情的心。
每天回家之后看不到儿子们总觉得好像少了些什么。
只是随口说几句话哄儿子们乐呵乐呵他也觉得极为满足。
过了一会儿,丘嬷嬷又忍不住说道:“听说徐姨娘私底下偷偷哭了好几次。”
也不是她这个当下人的话多,实在是替夫人开心。
她知道夫人自己不可能主动跟二姑娘说这些话,她替夫人说出来也是想让二姑娘安心。
徐姨娘便是府内生下庶子的那个姨娘。
虽然永昌侯警告过徐姨娘别痴心妄想能越过夫人,可徐姨娘眼瞧着府里只有她儿这唯一一个儿子,只要她多熬几年,将永昌侯熬死后,这永昌侯府的一切还不是他们娘俩的。
她一直用先苦后甜这种话安抚自己,可现在一切都成了空,夫人不仅生了嫡子,还一口气生了两个。
无论如何,这永昌侯府都轮不到她儿子来继承了。
身心都遭受重创,她怎么可能会不偷偷哭呢。
李氏笑了笑没有说话,生下嫡子后不止她开心,正院的下人们也跟着扬眉吐气。
至于徐姨娘,那就是个不安分的。
李氏对后院的姨娘们并不差,也不曾磋磨过谁,同为身不由己的女子,她对这些姨娘们唯一的要求就是安分守己。
可惜总有些人仗着自己年轻貌美来企图挑战她,徐姨娘便是其中之一。
否则换成其他安分的姨娘生下庶子,待遇绝对会比现在的徐姨娘好上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