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伊始:希望的曙光初现
金銮殿上,龙椅换了主人,武大郎稳坐其上,一身明黄龙袍加身,威风凛凛。
别看他个子矮,穿上了龙袍。还别有一番风味。
他环视下方,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却鸦雀无声,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诸位爱卿,朕欲推行新政,革除旧弊,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武大郎声音洪亮,掷地有声,仿佛带着一股能穿透人心的力量。
话音刚落,殿中便响起一阵窃窃私语,如同油锅里滴入了几滴水,瞬间炸开了锅。
“皇上,万万不可啊!祖制不可违!”一个苍老的声音打破了嗡嗡的议论声,只见司马光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老眼中闪烁着精光,仿佛一头老谋深算的狐狸。
“司马老儿,你这是要跟朕对着干?祖制?那是老赵家的祖制,与我何干?
朕懒得改国号并让你们这些旧臣继续入朝为官不代表我一味地接受那老一套!哼!。”武大郎挑了挑眉,眼神犀利地射向司马光,仿佛能看穿他内心的小九九。
“皇上,老臣不敢!只是这新政,未免操之过急,还需从长计议啊!”司马光说得冠冕堂皇,却暗中观察着武大郎的反应,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对策。
“从长计议?朕看你是想拖延时间,暗中搞鬼吧!新朝廷就要新改革!否则,我早的什么反呢?”武大郎冷笑一声,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司马光的阴谋。
“皇上明鉴!老臣一片赤胆忠心,天地可鉴!”司马光连忙跪下,装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心中却暗骂武大郎是个不识好歹的莽夫。
“忠心?朕看你是包藏祸心!”武大郎毫不客气地回怼,眼神如同鹰隼般锐利,“朕知道你暗中联络旧部,意图颠覆朕的统治!”
司马光脸色大变,心中暗叫不好,看来自己的计划已经被武大郎识破了。
他刚想开口狡辩,武大郎却抢先一步说道:“来人,既然你不老实,就不要怪朕了!将司马光拿下!”
话音刚落,殿外便冲进来一群身穿铠甲的士兵,将司马光团团围住。
司马光脸色惨白,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只能束手就擒。
“且慢!”一个洪亮的声音从殿外传来,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穿袈裟的和尚走了进来,正是鲁智深。
他走到武大郎面前,双手合十,说道:“皇上,贫僧有话要说。”
武大郎微微皱眉,问道:“大师有何见教?”
鲁智深看了一眼被士兵押着的司马光,缓缓说道:“皇上,此人虽有罪,但罪不至死……”
“大师的意思是……”武大郎没有说完,只是静静地看着鲁智深,等待他的下文。
鲁智深深吸了一口气,说道:“不如,将此人交给贫僧,贫僧带他去五台山修行,也好让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武大郎沉吟片刻,看了看司马光,又看了看鲁智深,最终点了点头,说道:“也好,那就有劳大师了。”
鲁智深微微一笑,说道:“阿弥陀佛,皇上英明。”
“慢着!”武松突然站了出来,拦住了鲁智深,“大师,此人诡计多端,万万不可轻信!”
鲁智深一愣,疑惑地看着武松,“武二郞,你这是何意?”
武松没有回答,只是走到司马光面前,一把抓住他的衣领,厉声说道:“司马老贼,你以为你那点小伎俩能瞒得过谁?你……”
武松猛地将司马光拽到武大郎面前,揪住他的衣领,怒目圆睁:“老匹夫,你以为你那点小九九能瞒天过海?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私底下联络旧部,煽风点火,就等着看我大哥笑话呢!”
司马光被武松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脸色煞白,哆哆嗦嗦地辩解道:“武……武二将军,你……你这是污蔑!老臣对皇上忠心耿耿,日月可鉴!”
武大郎摆了摆手,示意武松退下,然后笑眯眯地看着司马光,语气却冰冷刺骨:“司马大人,朕知道你德高望重,在朝中颇有威望,但朕的新政势在必行,谁也阻挡不了!你若是识相,就乖乖配合,否则……”武大郎故意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杀意,“朕不介意让你提前退休养老!”
司马光心中一惊,知道武大郎这是在敲打自己,连忙跪下磕头:“皇上息怒!老臣知错了!老臣一定尽心竭力辅佐皇上,推行新政!”
武大郎看到这一个大棒加个大枣收到了成效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环视群臣,朗声说道:“朕的新政,旨在富国强兵,改善民生!诸位爱卿,可有什么意见?”
群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触武大郎的霉头,纷纷表示支持。
“皇上圣明!”
“新政利国利民,吾皇英明神武!”
一时间,朝堂上充满了对武大郎的赞美之声。
武大郎微微一笑,心中却暗自冷笑:一群老狐狸!
散朝后,武大郎将武松、林冲、鲁智深和柴进等人召集到一起,商议新政的具体实施方案。
“大哥,这新政一出,那些旧势力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咱们得小心提防!”武松一脸担忧地说道。
“放心吧,二弟,我早有准备!”武大郎胸有成竹地说道,“我已经安排人手,暗中监视那些旧势力的动向,一旦他们有什么异动,咱们就立刻出手,将他们一网打尽!”
“大哥英明!”众人纷纷赞叹道。
“大哥,这新政推行下去,百姓们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到时候,咱们梁山的名声也会越来越响亮!”林冲兴奋地说道。
“没错,大哥,咱们梁山终于要出人头地了!”鲁智深也激动地说道。
“兄弟们,咱们一起努力,打造一个全新的北宋!”武大郎举起酒杯,豪迈地说道。
“干杯!”众人齐声应道,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兄弟几人觥筹交错,谈笑风生,气氛融洽而温馨。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侍卫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脸色慌张地禀报道:“报……报告皇上,城……城外……”
城外的动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心头一紧。
武大郎放下酒杯,神情严肃地问道:“发生何事?”
侍卫喘着粗气,慌忙答道:“报……报告皇上,城外民间出现大规模骚动,百姓们聚集在一起,不知在议论些什么,气氛十分紧张!”
武大郎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量:看来新政的推行并没有一帆风顺。
他迅速做出决定,对武松、林冲等人说道:“二弟,林兄,我们这就去城外看看。”
说罢,武大郎一行人迅速赶到了城外。
只见城门外,一大群百姓围在一起,低声议论,人群中不时传来几声咒骂和抱怨。
武大郎的出现让场面变得更加焦躁,人群顿时安静了下来,数百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他,眼神中满是疑惑和戒备。
武大郎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去,面带微笑地说道:“各位父老乡亲,朕今日前来,就是想听听大家的心声。朕知道,新政推行之初,大家心中有许多疑虑和不安,朕愿意倾听你们的意见。咱们一起来开个现场办公会”
众人面面相觑,显然被武大郎的亲民之举吓了一跳。
一名年长的老者缓缓站了出来,拱手说道:“皇上,新政施行以来,百姓们确感不安,生怕这新朝也是昙花一现。我们只是希望,新朝能够真正为百姓谋福利。”
武大郎点点头,真诚地说道:“老伯所言极是,朕深知百姓疾苦,新政正是为了改善大家的生活。若有什么不妥之处,还请各位直言不讳,朕定会认真对待。”
这一番话让不少百姓的脸上露出了似信非信的表情。
人群中渐渐有人开始鼓掌,有几人甚至激动地喊道:“皇上英明!”武大郎的亲民之举逐渐赢得了部分百姓的认可,气氛逐渐缓和。
然而,就在武大郎准备继续与百姓交流时,一个心腹侍卫悄悄走近,低声说道:“皇上,有紧急情报,司马光在城内暗中联络旧贵族,似乎在策划更大的阴谋……”
武大郎眉头紧锁,眼中的杀意一闪而过,沉声问道:“他们有多少人?目前进展如何?”
侍卫答道:“初步统计有十几人,他们似乎在密谋反扑,但具体计划尚不明确。”
武大郎心中已有计较,脸色却依旧平静,转身对百姓们说道:“父老乡亲们,朕明白大家的担忧。请放心,朕会加倍努力,让新朝真正成为大家的依靠!”
话音刚落,武大郎突然转身,目光锐利地扫过四周的臣子,冷冷地说道:“二弟,林兄,鲁智深,柴进,跟我来。”
众人齐声应道:“遵命!”随即,一行人迅速消失在了人群之中,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仿佛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