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城内,赵辉正于签押房审阅军报,听闻阿鲁台率残部前来求援,不禁微微皱眉。他深知阿鲁台此人反复无常,此前更是与大明多次交锋,为边境大患。但此刻,阿鲁台遭瓦剌突袭,损失惨重。如果坐视阿鲁台被灭,分裂的蒙古将被瓦剌统一,对于大明朝来说,是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沉思片刻后,赵辉唤来亲兵,神色坚定地说道:“传我命令,点齐三千精锐马步军,随我出城。”
一员部将入内,拱手道:“督帅,阿鲁台乃我大明宿敌,此番前来,卑职怀疑其中有诈,不可不防。”
赵辉点点头,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虽然历史上阿鲁台确实被瓦剌所灭,但一开春就玩完确实太快了点。
“这样吧,我率军出城十五里,够给阿鲁台面子了。十五里路,就算有诈,爬也能爬回城里。”赵辉笑道。
赵辉率领马步军三千人出城,只见阿鲁台及残部衣衫褴褛、狼狈不堪。拖家带口、大车小车的,部众看起来也还不少。
殊不知蒙古人由于游牧的特性,平常不会聚拢在一起,阿鲁台被袭击时,身边只有两千帐,然后一路跑一路收拢部众,跑到大宁就变成了五六千帐。
虽然有些狼狈,但阿鲁台还是有股子傲气的,派帖木儿作为使者,上前与明军接洽。
赵辉对帖木儿斥道:“和宁王(明朝对阿鲁台的封号)太失礼了,本国公亲自来迎,和宁王还托大不见我么?”
这么说后,阿鲁台才悠悠地骑着马,从阵中缓缓出来,行至前方,与赵辉相对。
两个各自打量了一下对方。
阿鲁台是个粗壮的小老头,面相甚至有些土气,只有眉宇之间有些杀伐之气。若是放在街头,只会让人觉得是个马倌。
不过赵辉并不会因此小看他,这阿鲁台当年在明朝与瓦剌之间反复挑事,借力打力,大明朝和瓦剌都打了他很多次,也打败了他好几次,他跟个打不死的小强一般,坚强的活到了现在,他这个人应该是有点本事的。
可阿鲁台一开口就把赵辉给整懵了,他对帖木儿道:“整的啥玩意儿啊,都惹驸马生气了。”
又对赵辉道:“驸马,您别跟他较那劲儿。我四阿鲁台,驸马你有啥事儿跟我说就行。”
赵辉暗道:“这阿鲁台咋一股子东北大碴子味儿呢。”
“你四阿鲁台?”赵辉疑道。
阿鲁台嗤笑了一声:“瞅这出儿整的,我要不四,那还有谁四呢?”
赵辉看了看随行的通译,心说那还要翻译干啥呢。
通译赶忙向赵辉解释:“和宁王常与汉人打交道,因此会汉话。”
赵辉这才恍然大悟,于是双方就地设座,把酒言欢。
赵辉暂时命阿鲁台及部众在朵颜卫、福馀卫故地放牧,等朝廷的圣旨下来再另做安排。
他将自己对于阿鲁台部众如何招抚的想法,写成文上奏。
首先要与阿鲁台订立盟约,约定互不相攻,共同打击瓦剌。当然这条跟放屁没啥区别,一旦形势有变,估计立马就无视这一条。
然后是必须派遣质子进京,阿鲁台有儿子,让他送儿子进京“学习”,然后还得规定,必须由这个质子继承阿鲁台的和宁王王爵。
前两条对骑着马在草原上到处蹦跶、谁拳头大谁就最大的蒙古人来说,其实也没啥约束力。
接下来是赵辉设想的“经济绑定”,这才是大杀器。准许阿鲁台所部互市,规定每年至少出售给大宁榷场五万斤羊毛。
别看五万斤好像很吓人,实际也就是四五万头羊一年的出毛量。
如果羊毛衫能够大范围的推广,对于羊毛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相信牧民们应该很乐意养羊的。
朱瞻基对于赵辉在奏章里的提议很是认可,立即批复表示同意,并下圣旨褒奖阿鲁台,还给他两个儿子都授予“锦衣卫指挥使”的虚衔。
阿鲁台几乎是想也没想就答应了明朝的要求,除了派遣儿子去当质子让他有点丢人以外,其余几条对阿鲁台来说,似乎并不感冒。
尤其是最后一条,卖羊毛互市?还有这样的好事?
之前蒙古人的羊毛都是用来做毛毡的,这玩意做出来只有蒙古人用,卖给汉人也没人要。现在羊毛居然成了香饽饽,这可比卖羊肉串容易多了。
要知道把羊卖给汉人,那卖一只,少掉一只。可卖羊毛的话,年年都会长。
“哎呀妈呀,这生意可太容易了。”阿鲁台暗自偷着乐。
与此同时,瓦剌的也先得知阿鲁台逃往大宁,大怒,他骑在马上,对麾下将士吼道:“阿鲁台这老贼,竟逃向大宁寻求庇护。哼,明军又如何?此番我定要将阿鲁台擒获,踏平大宁,让南朝知晓我瓦剌的厉害!” 说罢,一挥马鞭,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向大宁进发。
说是这么说,也先心里对大明朝还是很忌惮的,毕竟那个曾经横扫大漠的皇帝死了还没几年呢。
十余日后,也先大军抵达大宁附近,先将附近依附阿鲁台的朵颜卫、泰宁卫部众暴打了一番,又将阿鲁台部众满东北的追杀。
阿鲁台经受不住,只好向大宁靠拢,向赵辉求援,祈求赵辉出兵助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