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阳光洒在宫廷的琉璃瓦上,熠熠生辉。张嫣一早便叫来小吴公公,神色认真地与他详述织布机相关事宜。
小吴公公听完,深知此事重大,一刻也不敢耽搁,火急火燎地奔向厂子。
在厂子的东北角,那原本是一片用于种菜的荒地。此刻,却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小吴公公一到,便扯着嗓子喊道:“大伙都加把劲,把这地给平整喽!”
一时间,号子声此起彼伏。村里和镇上招来的小工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挥舞着锄头,奋力铲除杂草;有的推着独轮车,运走石块和土堆;还有的拿着铁锹,将地面铲平。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坚定的神情。
小吴公公则在一旁来回踱步,目光紧盯着每一个环节。他不时地指挥着:“这边,再挖深一点!”“那边,土堆要推平!”
随着地面逐渐平整,搭建厂房的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木工们熟练地锯木、打孔,制作房梁和柱子;泥瓦匠们和着泥浆,砌起砖墙;铁匠们则打造着铁钉和配件。
小吴公公忙得像个陀螺,这边叮嘱木工注意尺寸,那边又催促泥瓦匠加快进度。“大家动作都麻利点,这可是娘娘交代的重要任务,千万不能马虎!”他的声音已经有些沙哑,但依然充满力量。
与此同时,工部里也是一片繁忙景象。三十几个工匠围在一堆旧织布机旁,神情专注而严肃。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眯着眼睛,仔细检查着旧织布机的每一个零件,嘴里念叨着:“这部分还能用,得留着。”旁边的年轻工匠则拿着纸笔,快速记录着。
他们将旧织布机小心翼翼地拆解,把可用的零件分类摆放。对于损坏的零件,工匠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修复或改进的方案。
“这个齿轮磨损严重,重新打造一个。”一位工匠说道。
“我看可以加大这个部件的尺寸,提高效率。”另一位工匠提出建议。
在确定方案后,工匠们立刻投入到制作中。炉火熊熊燃烧,铁匠们将铁块放入熔炉,烧至通红,然后用大锤反复敲打,火星四溅。车工们操作着车床,精心切削着零件,确保每一个尺寸都精准无误。
工部的角落里,堆满了各种原材料和半成品。工匠们日夜不停,轮流值守。白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忙碌的身影上;夜晚,灯火通明,他们的身影在灯光下晃动。
“加油干啊,早点完成新织布机的改造!”工头的声音在工部中回荡。
而在宫中,张嫣也时刻关注着进展。她抽空来到厂房工地,看到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满意地点点头。
又过了几日,织布机已经成功制造出了十几台。首先被替换的是司衣局的织布机。旧的织布机被运到工部,工匠们充分利用其零件,发挥巧思,将它们融入到新织布机的制造中。
每一台新织布机都凝聚着众人的心血和智慧,它们即将为大明的纺织业带来新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