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朗和林雪在空中滑翔,如同两只脱离了牢笼的鹰隼,向着未知的北方飞去。
他们的目标是北高丽群山中少有的一片原始森林中的空地,是他们提前通过卫星地图选好的。
风在耳边呼啸,秦朗的视线紧紧锁定着下方的森林。林雪紧随其后,
林雪的心情复杂,她既紧张又兴奋。这是她第一次执行如此危险的任务,还好有秦朗安排的一切行动,总是有惊无险的闯了过来。
她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动,但心跳依旧如鼓。她又看了一眼秦朗,秦朗正认真的观察着地面的情况,瞬间觉得充满了安全感。
秦朗感受到了林雪的目光,他微微侧头,用眼神传递着信心。他们之间的信任和默契,已经通过无数次训练建立起来的。
翼装飞行的速度很快,从几百米的空中很快就落了下来,
他们逐渐接近森林,秦朗示意林雪一起开始调整角度,躲避偶尔凸起的山峰,瞄准远处的空地准备降落。
林雪紧跟其后,两人如同归林的飞鸟一般,在夜幕降临前的一刻,向着森林深处坠落。
森林的树冠如同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迎接着他们的到来。
秦朗终于发现前方有一个相对开阔的地方,他迅速收起翼装,拉开伞包,
降落伞哗的一下就打开,把秦朗狠狠的向天空上拽了一下,然后不甘心的在身体重力作用下,缓慢向地面飘去。
在即将触地的瞬间,秦朗按训练那样翻滚着化解了冲击力,稳稳地落在了地上。
他有一个兄弟,第一次空降就摔断了双腿,因为落地姿势像个鸭子去蹬踏地面,然后康复后被打发去看弹药库。
他们迅速脱下翼装,将其藏匿在灌木丛中,防止有高丽国的侦查设备追踪到自己。
秦朗检查了一下手枪,确保其随时可以使用。
林雪则从背包中取出了地图和通讯设备,开始确定他们的位置。
森林里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们身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秦朗警惕地环顾四周,耳朵捕捉着任何可能的异常声响。
林雪则专注于地图,她的眉头微蹙,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秦朗,咱们刚才跳伞耽误了一些时间,偏离预定降落地点大概十公里,”林雪拿起地图向秦朗示意,目标点在着陆点北边。
“做好定位,”秦朗看了看逐渐黑下来的天空:“咱俩先找个地方过一晚,明早向北出发,接应的人一定会等我们的。”
“早知道带个卫星电话好了,这里太偏僻了,手机没信号,”林雪看了看四周,虽然她已经是一名合格的特工,
但女性的本能,让她对陌生的地方有种莫名的恐惧,不由自主的向秦朗靠了几步,缓解自己内心的紧张情绪。
秦朗掏出一块巧克力,掰成两半,往林雪嘴里塞了一块,自己也吃了起来,林雪抿着嘴一边吃巧克力一边甜蜜的笑着,
别人出任务是出生入死的感觉,而林雪此刻觉得自己像一部谍战爱情片的主角。
.........
北国的深秋,已经比燕北市初冬都冷了,脚底下甚至有薄薄的积雪,
补充了一下热量,秦朗看了一眼指北针,然后背起背包就出发了,他们的目标是找到一个隐蔽的地方,便于躲避野兽。
森林中的树木高大而茂密,很多都是上百年的大树,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掩护。
秦朗走在前面,他时刻警惕着四周的动静,也同时观察着脚下,毕竟这个地方理论上战争还没结束,踩到一颗地雷也不是不可能。
林雪紧随其后,每一步都踩在秦朗的脚印上,她的脚步轻盈而迅速,同样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他们在林中穿行了大概一个多小时,天空已经慢慢黑下来了,黑暗逐步掌管了整个天空。
就在这时,秦朗突然蹲了下来,林雪也立即闪身躲在一棵大树后面,眼睛望向秦朗指的方向。
在森林不远处,有一个小高地,大概二三十米高,坡度不是很大。
朦朦胧胧的光线下,正好把山坡的轮廓显现了出来,
秦朗注意到山坡顶部有特殊情况,对他来说这个顶部轮廓太熟悉了,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个标准步兵阵地,
他甚至在侧面隐隐看到了机枪射击孔,和其他几个预设阵地。
秦朗放下了背包,把匕首插进了靴子里,拿出了手枪,示意林雪在这里等他。
先脱下了身上的米军服装,被当成入侵的米军就麻烦了,他和林雪都不会高丽语,
里面的人万一发现了他,都没法解释,对方可能会直接开枪。
于是,
秦朗慢慢的爬在地上,然后匍匐着一边用匕首当探针探路,躲避地雷,一边慢慢的爬了上去。
在这里,他突然想感谢那些该去地狱的教官们,居然教给自己这么多能保命的技能,
山坡不是太高,一直静静地没有声音,只有树林的鸟儿发出清脆的鸣叫声,显得有点诡异。
秦朗很快爬了上去,他确认了自己的判断,
这里是一个野战工事,弯曲的战壕环绕山坡的顶端转了一圈,中间有一个隐蔽部,应该是士兵休息的地方。
可奇怪的是,战壕里很多地方都长了草,
还有动物在这里生活过的痕迹,这里的内务简直糟糕的一塌糊涂,秦朗不由的撇了撇嘴,感觉北高丽的军纪也太差了。
但是,很快,
秦朗就发现了更奇怪的事情,他在地上捡到了一顶破了的软沿帽,制式跟他印象里的北高丽军队不一样,更像自己小时候电影里看到的那些军人,
帽子很破旧了,感觉被风吹雨淋了很久,满是尘土。
秦朗把帽子拿在手里,小心的向阵地中间的隐蔽部走了过去,他逐步在放下戒心,现在怀疑这里是一个被放弃的阵地。
隐蔽部的大门更证实了他的判断,一个简陋的木头门被一堆石头挡住,
显然是有人撤离之前,把门故意阻挡上,防止野兽侵入。
秦朗转身走到山坡边上,冲着林雪挥了挥手,示意她带着东西上来。
然后自己转身开始搬开门口的石头,这里面可以给他俩提供栖身之所,来对抗北方深秋的寒冷。
终于不用在野地里睡一觉了,秦朗是一个爱好舒适的人。
林雪很快也爬了上来,看到秦朗在搬石头,看了一眼就明白,
她放下手里的东西,也过来跟着一起搬,很快两个人就清理完了石头,
秦朗让林雪站的远一点,自己侧身轻轻的推开房门,另一只手拿着强光手电和手枪,
手电照了一圈,没有发现毒蛇猛兽的痕迹,看来这个工事修建的时候十分结实,用了心的。
门的左侧和右侧分别是地铺的模样,底下是木头做的架子,上面铺了厚厚的杂草做垫子。
秦朗数了一个铺位刚好是一个步兵班,10个床位。
屋顶上蜘蛛网上落着厚厚的尘土,一切都说明这里被遗弃很久了。
屋子正中间有一个木板做的长条桌,应该是士兵们吃饭的地方,
屋子里基本没有什么屋子,就这么几个简单的家具,不过秦朗已经很高兴了,他和林雪很快就收拾出来两个铺位,
此刻夜幕降临,森林变得更加幽暗和神秘。
秦朗和林雪在屋子中点燃了一小堆火,用来取暖和烹饪食物。火光在洞内跳跃,映照在他们的脸上,为他们带来了一丝温暖,而他俩像一对打猎归来的猎户夫妇。。
林雪忙着把包里的罐头拿出来,用瑞士军刀切成小块,就当做晚饭了,
秦朗则在门口设置了一些简单的警报装置,比如洒了一些枯枝和树叶,如果有人或野兽接近,他们能提前知道。
然后秦朗拿着刚才捡到的那个破帽子刚要去擦桌子,林雪突然叫住了他,
“秦朗,等等,给我看一下这个帽子,”林雪说完,直接伸手拿过了帽子看了起来:“这是志愿军的帽子,我爷爷一辈子戴着的就是这个帽子。”
林雪看着眼前的帽子,想起来自己已经去世的爷爷,那个不苟言笑的老头,一辈子只穿一身洗了发白的军装,走哪里都要带着一顶软沿帽,
直到入土,奶奶把最后一次洗干净的衣帽放进了盒子里,还有红布包着的弹片,伴随爷爷去找他的战友们了。
眼泪突然忍不住的就落了下来。
秦朗感觉莫名其妙,怎么一顶帽子就让林雪哭了起来,好在林雪很快稳定住了情绪,
简要的给秦朗讲述了自己的爷爷,并且把那顶帽子仔细的收拾干净,装进了自己的包里,要把这顶帽子带回属于他的祖国去。
秦朗只好拿起米国军装开始擦起木板,想擦出一块地方放东西和吃饭,
擦到边角的时候,有一个本子掉在了地上,刚才因为天黑,加上尘土太厚,这个本子没有被发现。
林雪把本子捡了起来,用手小心的拍去了灰尘。
这是一个黑色硬壳纸笔记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流行,很多工厂或者机关里,都用来做记事本。
林雪打开了笔记本,第一页夹了一张纸,纸上用铅笔写了几行字,林雪看完把纸递给了秦朗,然后又流着眼泪看起了笔记本后面的内容。
秦朗接过纸,小声的念到:
同志,你好:
我是志愿军63军189师565团1营2连三班班长赵川生,现我班已经完成上级下达的狙击任务。三班全体战士英勇作战,共歼敌38人,击退敌人连级进攻数十次,一直坚守到敌人主动撤退。
三班全体战士除我以外,全部壮烈牺牲,烈士遗体已被我掩埋在山坡北树林里。为防止敌人破坏没有立碑,我在旁边的大树上写了一行部队番号。望你部妥善安排烈士遗体,务必带他们回到祖国。
我已经与上级失去联系十天,作为一个党员,我决定带上所有弹药,向汉城前进!哪里有战斗,我就向哪里进攻!
永别了,同志们!
笔记本上有我的家庭地址,如果可能,请帮我寄给我的家人。
敬礼!
赵川生
1951年6月23日绝笔
..............................
看到这里,秦朗一下也没控制住眼泪,眼角一颗泪珠也掉了下来,
他在米国曾经研究过“韩战”,高丽人叫“六二五战争,”东国叫“抗美援朝”,
他一直想不明白装备简陋、穿着破棉袄的东国陆军,怎么做到跟武装到牙齿的米国军队扳手腕的,
他读了很多的老兵回忆录,老兵们无一不对勇敢的对手表示敬意,尤其是志愿军为了消除武器差距采用的夜战模式,
老兵们打趣的说道:太阳是米国人的,月亮属于东国人。
等他加入米军的时候,更对米国军队重火力的恐怖有了新认知,他们会因为狙击手随便开了一枪,而呼叫重炮把山头炸平,
或者呼叫A10用机炮扫射整个山头,再投掷燃烧弹,而很多武器装备,很多二战时期就存在了,
直到确认没有威胁了,才派一个班的兵力上去检验一下战果。
而这些装备,很多二战时期就存在了。
此刻,他通过短短几行字,似乎有一点明白了,这是一群具有强大意志力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勇士,
他仿佛看到有一个身影,从这个屋子里走了出去,
坚定的迎着远处的枪炮声走了过去,勇敢的、自发的、主动的向面前的敌人发起了进攻,视死如归!
东国军队就是靠一个一个这样的人,踏过鸭绿江,用自己的鲜血乃至于生命,支撑起新中国的脊梁,
让孩子有了读书的课堂,
让年轻的恋人有了散步的公园,
让经历多年战乱的老人们品尝到了和平的味道,
让一个沉沦百年的民族有了爬起来的时间,
让一个得了重病的国家重新有机会焕发生机!
(最近在看纪录片铁原阻击战,本来想剪辑一段视频发抖音上,又刷到了志愿军遗骸回到祖国的视频,决定在小说里加了这么一段内容,向志愿军致敬!65军大部分是四川籍战士,所以叫写日记的叫赵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