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骑司将范阳卢氏与清河崔氏拜访侯君集一事详实汇报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凝望着手中的情报,眉头紧蹙,犹如峰峦聚簇,不知在想些何种要事。
只见李世民端坐于御案之前,面色沉凝,目光深邃似海,那紧蹙的眉头之下,思绪如潮翻涌。
身旁的宫人们皆屏息敛声,唯恐惊扰了这位帝王。
最终,李世民长叹一口气,缓缓起身离开御书房。李世民移步来到立政殿,他与长孙皇后于庭院之中一同漫步,确是有些心不在焉。
但见李世民神情恍惚,脚步略显沉重,虽与长孙皇后并肩而行,目光却游离不定。长孙皇后秀眉微蹙,轻声问道:“陛下似有心事,可否说与臣妾听听?”
李世民微微摇头,望着满园春色,却是无心欣赏。
长孙皇后见李世民不愿言说,便也不再追问,心中暗自思忖:“许是朝政之事吧。”
长孙皇后莲步轻移,伴在李世民身侧,美眸流转,虽心有疑惑,却也深知帝王之虑,不可轻易探询,只温婉浅笑,默默相随。
未过几日,侯君集与范阳卢氏庶出之女联姻的消息便如风般传遍了长安,一时间引得诸多朝臣心中惊骇难抑。
但闻此讯,长安城中众朝臣皆惊诧万分,或交头接耳,或暗自揣度,那惶恐不安之态尽显于颜。
街头巷尾,议论纷纷,皆为此事而惊,唯恐朝局因此生出诸多变数。
倒是李世民对此颇为淡定,亦未曾召侯君集进宫叙谈,仿佛李世民心中对此已然表示默许一般。恰恰正因如此,世家们心里面亦有些忐忑不安,全然不知李世民心底究竟是作何想的。
李世民于朝堂之上神色如常,未见丝毫异样,仿若此事未曾入其耳目。
而世家诸人却如坐针毡,日夜揣测圣意,深恐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暗藏着惊涛骇浪,不知何时便会将自家卷入其中。
其他世家心中暗暗埋怨范阳卢氏,此种大事怎未与其他几家相商,便如此这般和侯君集联姻了。要知晓,此前侯君集向来皆是李世民一党,如今范阳卢氏如此明目张胆地行此举措,难道就不惧引起李世民的猜忌与忌恨吗?
诸世家于私下里纷纷低语指责,面色阴沉如水:“范阳卢氏此举未免过于莽撞,全然不将吾等放在眼中。这般贸然行事,倘若触怒天颜,恐将牵连吾等,实乃不智之举!”
众人皆忧心忡忡,对范阳卢氏的自作主张恼怒不已。
不过范阳卢氏对此并未太过在意,其范阳卢氏便是要力挺侯君集,欲在李世民的心中钉上一根刺。
范阳卢氏自恃家族底蕴深厚,权势滔天,全然无惧他人非议。其族中主事者心中暗忖:“吾等便是要借此举,让李世民心生嫌隙,搅乱这朝堂风云,方能彰显吾卢氏之威。”
那骄狂之态,溢于言表,全然不顾此举可能引发的雷霆之怒。
侯君集本以为李世民定会恼怒,却未曾料到,李世民反倒遣人给他送了些赏赐,还派宫人传话说侯君集的儿子仪表堂堂、一表人才,日后定有大成就。
侯君集闻此,满心狐疑,暗自揣测:“陛下此举究竟是何意?莫不是欲先稳住我,而后再寻机发难?”
他眉头紧锁,陷入沉思,心中愈发忐忑不安。
侯君集不惧李世民斥骂于他,独独惧怕李世民缄默不言,还笑嘻嘻地给他赏赐,实是太过反常。
侯君集于府中踱步,忧心忡忡,喃喃自语道:“陛下若怒,吾尚可应对。然此般反常之举,实令吾惶恐难安。这看似和善的赏赐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莫不是那暗潮涌动,危机四伏?”
想到此处,他不禁冷汗涔涔,面色愈发凝重。
泾阳县陆家庄,陆通颇为繁忙,其常常携着李泰穿梭于泾阳县的诸地,详察各地学校的建设进展之况。
陆通身负重责,无暇休憩,时常与李泰并肩而行。但见他们马蹄疾疾,尘烟四起,所经之处,村舍错落,田陌纵横。陆通神色凝重,目光专注于那一处处施工之地,心忧建设之速,唯恐有半分延误。
这段时日,钦天监的袁天罡与李淳风亦时常来泾阳县拜谒陆通,双方彼此求学问道,关系愈发亲近。
但见那袁天罡仙风道骨,李淳风儒雅翩翩,二人联袂而至陆家庄。
于庭院之中,清茶相伴,明月为友,或谈经论道,或研讨术数,时而高谈阔论,时而低语切磋,彼此倾囊相授,诚心求教,情谊也在这一次次的交流中日益深厚,犹如春风化雨,润泽心田。
陆通趁机将二人引入化学之域。陆通向袁天罡和李淳风展示了最为浅易的一些化学知识。
陆通神色专注,目光炯炯,引领着袁天罡与李淳风步入那神秘的化学世界。他轻抬双手,演示着简单却又奇妙的化学变化,口中徐徐道来:“二位请看,此乃化学之妙,看似寻常之物,稍加变化,便能生出新奇之象。”
袁天罡与李淳风则目不转睛,满脸惊奇,被这新奇的知识深深吸引。
比如那氧化反应,陆通枚举了诸多例子,又施行了一些简易的实验,以印证他的理论。
陆通面色郑重,侃侃而谈:“且瞧这铜器置于空气中,渐生绿锈,此乃氧化之效。”
言罢,他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只见瓶瓶罐罐中各色物质相互作用,变化莫测。袁天罡和李淳风围在一旁,屏息凝视,眼神中满是对这新奇现象的惊叹与思索。
当陆通言及烧火的过程便是氧化反应的过程时,袁天罡和李淳风因缺少相关知识,自然是难以置信。
陆通神情笃定,缓缓说道:“这烧火之程,实乃氧化反应所致。”
袁天罡捋着胡须,微微摇头,质疑道:“此说新奇,吾等未曾闻之,实难信矣。”
李淳风亦是眉头紧锁,附和道:“此论超乎常识,若无确凿之证,实难服人。”
于是,陆通和李泰以实验与理论相融合,将燃烧过程乃是氧化反应这一事实清晰地展现在袁天罡和李淳风面前。
二人虽说心中依旧存有诸多疑惑,然大体上还是予以认可的。
陆通与李泰精心筹备,操作演示,将燃烧之象逐一剖析,辅以精妙理论,详述其中机理。
袁天罡双目紧盯着实验之象,时而蹙眉沉思,时而微微颔首。
李淳风则手持纸笔,边记录边发问。虽仍有满腹疑团未解,但面对眼前这确凿之实证,也不得不暂且认同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