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突厥战事结束。捷报响彻长安,随即公布天下,大唐威名远播四邻,引各国震颤。
李靖等六路大军剿灭颉利可汗,东突厥遂亡。朝廷遣官员接管东突厥后,李靖等班师回朝。
李世民得唐俭书信,书中言李靖擅自行事,影响颉利可汗降顺,此令李世民不悦。
虽李靖初衷无错,但其行为隐含违旨之意。
世家官员通过各途得知李靖所为,遂准备于大军凯旋之朝会上发难,弹劾李靖。
李靖大军中,张公瑾与李靖交谈。
\"药师,此回京师,恐有人将弹劾于你。此次灭东突厥,功勋卓着,那些人不会让你轻易得此功劳,亦不会让陛下安宁。\"张公瑾面露忧色。
\"无妨,若陛下责怪,我一人承担。那些软骨头的虫豸,也就这点手段,大不了我隐退,正好可寻两家儿媳,管束家中两个不肖子。\"李靖对此倒是豁达。
\"你可是急着想将你家闺女嫁出去,有了泾阳县子这样的女婿,真是让人羡慕。\"张公瑾怎不知李靖心思,两子成婚后,不就是李英的婚事了?
薛礼随于李靖之后,暂司亲兵之职。闻李靖与张公瑾谈议,心内亦生期盼。郎君将结连理,此乃人生大事,自当庆贺。
萧皇后与杨政道,俱安置于长安城,遣人严加守护。然待遇甚优,诸需尽量予以满足,无有或缺。
此乃软禁也。李世民严禁外人接触萧皇后与杨政道,即便萧瑀,亦不得其门而入。
萧瑀心念胞姐,屡次恳请李世民,愿一见萧皇后。然李世民皆未应允,其心可知矣。
李世民非畏萧瑀有所图,实乃尚未决断如何安置萧皇后与杨政道。其心犹豫,故未准萧瑀之请。
隐太子之党,尚潜伏于暗处,欲有所为。前隋之余孽,亦怀不轨之心,今得萧皇后与杨政道,其野心复燃,活动频繁。
其间不乏世家大族之人,势力盘根错节,隐含深意。
若非李世民如今兵强马壮,权势盛极一时,恐大唐未得此安宁。李世民既为明君,亦为雄主,非世家大族所乐见之帝王也。
春耕既毕,新粮已遍布京畿之地,其余州郡亦逐步推广,成效渐显。
泾阳县小麦丰收,亩产逾五石,李世民闻之喜悦。两种新粮之出现,更坚大唐盛世之基,牢固无摧。
六路雄师,班师回朝,陆续抵达长安,盛况空前。
长安城万人空巷,争相目睹凯旋之师。李世民率百官出迎,意气风发,威仪棣棣。
李世民望见颉利可汗身陷囚车,心中喜不自胜,表露无遗。此乃除去心腹大患,终得释然。
太极殿上,李世民与百官咸集,六路大军统帅亦列席。封赏大典,即将启幕。
李世民自大唐开国之初,细数东突厥对中原之种种恶行,言之凿凿。及至渭水之盟,颉利可汗反复无常,令大唐边境不得安宁,百姓深受其苦。今大唐灭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此乃一雪前耻,彰显国威。
既述前事,遂及封赏功臣之仪。
薛万彻,封灵州大都督,赐千金,良田百亩,以彰其功。
李道宗,赏万金,增食邑五百户,赐良田百亩以酬其劳。
李积,晋封曹国公,增食邑五百户,赐良田百亩,千金,以旌其勋。
张公瑾,封邹国公,迁任襄州都督,增食邑三百户,赐千金,良田五百亩,以奖其绩。
及至封赏李靖之际,世家官员突现,欲有所言。
“陛下,臣有奏。臣弹劾代国公李靖,不遵军令,擅自干预大唐受降颉利可汗事宜,几致唐大人丧命。请陛下严惩代国公!”世家官员言辞激烈,义正辞严。
“请陛下惩处代国公!”世家官员群起响应,声援同僚,气势汹汹。
武官们闻言,皆怒目相向。此世家官员,竟无耻至此。颉利可汗反复无常,虽表面请降,然谁知其非借机拖延,以图再起。李靖之所为,并无不妥。
况将领在外,有时不得不违君命,以应战场之变。战局复杂,机遇瞬息即逝。即便陛下,亦不应以此为由,薄待有功之武将。否则,日后谁人愿为大国舍命奋战?
“代国公,你有何言?”李世民目光转向李靖,神情肃然。
“臣,请陛下责罚。”李靖未尝自辩,甘愿承担罪责。
“陛下不可!代国公总领东突厥之战,功勋卓着。东突厥虽反复无常,代国公一役而定乾坤,虽有违君命,然皆为大唐社稷着想!”房玄龄急出,为李靖申辩。
“请陛下明察!”杜如晦亦挺身而出,支持李靖。彼等虽为文臣,然皆随陛下历经乱世,深知轻重缓急。
李靖功勋显赫,令世家心生忌惮。李世民亦思量平衡各方势力,以维朝局稳定。
颉利可汗被押上前来,面色憔悴,全无昔日突厥可汗之风采。
“罪臣颉利,参见大唐皇帝陛下!”颉利可汗向李世民跪拜,磕头至地,极尽卑微。其心恐惧,恐李世民下令杀之。
李世民见之,哈哈大笑,气势豪迈,一一列举颉利可汗之罪状。颉利可汗俯首,连连认错,不敢有辩。
“颉利,你可服了?”李世民问颉利可汗,声如洪钟。
“颉利服了。”颉利可汗全身气力尽失,心如死灰,颓然答道。
庆功宴上,突利、颉利等突厥要员尽皆被带至,萧皇后与杨政道亦在其中。
太上皇李渊亦至,虽年愈发苍老,然精神矍铄,风貌依旧。
众大臣多劝李世民诛颉利可汗,然李世民未从。反赐颉利可汗封赏,显大唐皇帝之宽宏大量。
封颉利为归义王、右卫大将军,赐长安豪宅美女。颉利感激涕零,五体投地,拜谢皇恩。
突利封北平郡王,亦赐长安豪宅美女,以彰其功。
较之颉利,突利则多得体面。有时,选择投降之机,亦需巧思与智慧。
对于萧皇后与杨政道,李世民尽显宽宏。对萧皇后礼遇有加,赐长安兴道里豪宅一处,令其安享晚年。
萧皇后感念李世民之恩,群臣皆赞陛下心胸宽广,真乃明君也。
杨政道,被任命为员外散骑侍郎,此后将安享富贵,成为一介富家翁。
萧皇后对此深表满足,萧瑀心中感激涕零,泪如雨下。
随后,李渊亦出,发表感言:昔日大唐初立,国力未盛,为百姓安宁,不得不向突厥俯首。今李世民一统四方,既定中原,又清漠北。李渊言,自此可安心将天下托付于李世民。
李渊与李世民,父子二人皆泪眼朦胧,显父慈子孝之态,忠臣为之动容。
若陆通在此,恐将笑嘻,父子俩皆如影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