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 章 冷母的美好期望最终化作泡影
从那天开始起,每天冷海洋都是早出晚归。
尽管每次冷海洋都会随身携带手枪,骑着摩托车,但如今的形势异常严峻,这让林琳的心始终悬着,无时无刻不在为他的安全担忧。毕竟,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哪怕是装备精良、经验丰富的警察也不敢掉以轻心。
冷海洋是一个胆子很大的警察,似乎没有什么能够吓倒他。那天当他给林琳讲述起那起令人毛骨悚然的水沟抛尸案时,林琳还是被吓得面如土色。她惊恐地问道:“你下到水沟去查看尸体的时候,难道一点都不害怕吗?那可是一具冷冰冰的死人啊!”
冷海洋看着林琳那副受惊的模样,微微一笑,安慰道:“不害怕。有什么好怕的呢?不过就是一具失去了生命体征的躯体罢了。但真正让人痛心的是,那个女孩实在太可怜了!”说着,他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个女孩被毁容后的凄惨模样,忍不住深深地叹息一声。
林琳听后,心中越发不安起来。她忧心忡忡地对冷海洋说:“要不,以后要是下班太晚了,你就别回来了吧。从派出所回羊庄的路还是有点远,而且路上行人稀少,万一不小心碰上那两个罪犯可怎么办呢?我真的很担心你的安危。”
“不要紧啦!我可是随身携带着枪呢!谅他们也没有那个胆量敢乱来,而且我还骑着摩托车,一路上都不会停,速度也快。肯定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的。”冷海洋一脸轻松,满不在乎地说道。
林琳皱起眉头,忧心忡忡地想了一会儿,然后开口提议道:“要不这样吧,白天的时候你再回来,等到了晚上,尤其是加班晚了之后,你就直接去你妈妈那边睡觉好了。这样我也就不用整天提心吊胆地担心你的安危了。”虽然心里并不是特别情愿让冷海洋去他妈那里过夜,但为了他的生命安全着想,林琳最终还是选择了退让一步。
“呃......那好吧。要是真的太晚了,我就不回来了。不过你一个人在家可千万要注意安全啊,记得早点把门锁好。”冷海洋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应承下来。
林琳听到冷海洋的答复后,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淡淡的失落感。然而她努力掩饰住这份情绪,尽可能展现出豁达的姿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对着冷海洋勉强挤出一个微笑来。
不过,此时此刻爹仍然身在外地出差,家中只剩下林琳自己。冷海洋几乎每天都还会回来,他知道林琳生性小害怕。
说起来也是,在从前的农村,街道格外昏暗,没有路灯照明。假如迎面走来一人,一时半会儿难以分辨其究竟是谁。所幸的是,这是一座规模较小的城市,那时候的人口流动程度相当低,居住在村子里的大多数是本村的人。
只是这羊庄所处位置较为特殊,位于城郊交界之处,并且作为当地具有悠久历史的两大集市之一——南大集的所在之地,人口密集,热闹非凡。不仅如此,这里交通便捷顺畅,更是乡政府的驻地所在。正因如此,这座村庄与普通意义上的农村大不相同,而是具备着极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的一座大型村庄。
而后,市里又围绕着这个村子周边兴建起了一大批规模宏大的工厂,并对两处煤矿予以开发利用。好家伙!一时间,大量的外地人员如潮水般涌入这片土地,使得这里愈发地繁荣昌盛、热闹喧嚣起来。
紧接着,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在村里建设出来。宽敞明亮的电影院里,观众们沉浸于精彩绝伦的影片情节之中;设备先进的医院内,医护人员们忙碌地救治着患者;温馨舒适的旅馆中,旅客们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放松;货品齐全的供销社里人头攒动,人们精心挑选着生活所需品;香气四溢的食堂中,美味佳肴让人垂涎欲滴;各式各样的商店琳琅满目,满足着人们不同的购物需求。每天大街上都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然而这些随着时间的推移,羊庄村里已经显得拥挤狭小,无法容纳如此众多的人和物。面对这一困境,政府决定向外扩建。就这样,那些商业单位一家接着一家地搬迁至村子西边,沿着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马路依次安营扎寨。
与此同时,村里的学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的大型综合学校被划分为小学和中学两部分。小学还在村子里原来的校址内,中学也搬迁到村子西边,紧邻着医院和商业区。
其中,中学不仅扩招初中部,还把高中部的队伍也扩大了。校内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高超,一时间声名远扬,成为了郊区备受瞩目的重点中学,即便是在整个市区范围内,它也是一所挂上号的优秀学校。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人汇聚到了羊庄这个地方。除了本村居民之外,还有许多来自本地其他村子前来参加工作的人员。为了发展壮大,来自北京、上海以及东北地区等远方的技术人才,也来参与当地厂矿的援建项目。来到此地任务完成之后,不少人选择留在这里继续发展,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因此,林琳的老家羊庄成为了声名远扬、令人瞩目的富裕之村,不仅本村人引以为傲,就连周边地区的人们也对其羡慕不已,并心驰神往。这个村庄被财富之光所笼罩,处处散发着繁荣与富足的气息。
在这样一个富庶的村子里,年轻男女们的婚姻大事自然不成问题。就像林琳母亲所说的那样绝非夸大其词:“村里的男的啊,哪怕是瞎子、瘸子,只要不憨不傻,都能够顺利娶到媳妇;而女的,没有一个不能风光出嫁的!而且都不愿意外嫁!”
所以,当初林琳与冷海洋谈恋爱时,冷母一听到林琳来自羊庄,心中便立刻踏实下来,丝毫没有因为林琳出身农村而想到她家里穷。相反地,她满心欢喜,甚至暗自期待着能够从这场婚事当中收获一大笔丰厚的嫁妆。
然而,事与愿违,冷母的美好期望最终化作泡影,她的失望之情不是一般小,那种失落感简直难以言喻。在这巨大的失望背后,她内心深处怒火熊熊燃烧。
所以说,除了那根深蒂固的封建婆婆观念作祟之外,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冷母对林琳没能带来预期中的丰厚嫁妆感到极度不满。要不然,她之前怎么会恶狠狠地咒骂林琳是“穷鬼羊庄”呢?这种言语无疑是她内心愤懑情绪的一种宣泄。
要说起来啊,在羊庄林家可算得上是个大家族姓氏呢!但可惜的是,林琳他们这一脉却显得有些势微,家族人口稀少不说,不够兴旺发达。
尤其是到了林琳老爷爷那一辈时,由于诸多复杂的缘由,整个家庭开始逐渐走向衰落。家中原本积累的财富荡然无存,一贫如洗。最终,老爷爷无奈之下只能沦落成为看守大庙的,以此来维持生计。而老奶奶则贫病交加中,早早地便离开了人世。
林琳的爷爷别无选择,只能去地主家当长工。幸运的是,这位地主恰好也是同宗同族的人,心地还算善良,对待林琳的爷爷也算比较关照。
林琳的爷爷本身是个非常勤劳肯干,舍得下苦力的人。为了能够得到东家更多的庇护与照料,他不惜拼尽全力埋头苦干。长期繁重的劳动使得他的身体渐渐不堪重负,腰弯背驼,双手也严重变形扭曲。
至于林琳的二爷爷,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则被家人过继给了本家的一个没有孩子的叔伯当儿子。尽管这个叔伯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但好歹能够保证温饱无忧,二爷爷也没有遭受太多苦难折磨。
只是这位二爷爷的人品不怎么样,脾气暴躁无常,性格非常冷淡,对人无情。真不知道二爷爷这种情况,是不是小时候被家里送人所导致的心灵创伤所致呢?
林琳的爷爷自此便成为了那户地主家吃穿住皆在此处的长工。往上看,头顶没有属于自家的一片屋檐;往下瞧,脚下也不曾拥有哪怕一寸土地。他别无选择,唯有依靠自身的勤勉劳作来换取果腹之食和容身之所。像他这样的穷苦人,又怎么会有成家立室的可能性呢?
据村里那些年事已高的长辈们所说的,爷爷那时经常走在羊庄宽阔的石头大路上,不时抬起脚轻踢一下地面上那些小小的石子儿,长叹一声:“我林家祖祖辈辈都是土生土长的羊庄人呐,可到现在,这羊庄大街上就连一颗小石子儿都不归我所有啊!”
不过,因为爷爷是个极其勤劳且心地善良之人,做起活计来从不惜力气。那位东家地主对他比较喜爱。为了能够让爷爷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干活,这位东家想尽办法,替爷爷寻了一个带着男孩的拖油瓶寡妇。而这位寡妇,便是后来的林琳奶奶。
说起奶奶当年为什么愿意委身下嫁给爷爷,其中自然也是有原因的。据说,奶奶身材高挑修长,肌肤白皙洁净,容貌姣好,原本是出身一户家境殷实人家的大家闺秀。她早年从位于北山那边的娘家远嫁到羊庄的一户地主家中,成为了那家的儿媳妇。
起初那几年,生活倒也算顺心如意。然而,命运却对奶奶开了个残酷的玩笑,这个男人竟然不幸染上了肺痨——也就是如今所说的肺结核。要知道,在那个医疗条件极度匮乏、药品稀缺的时代,这种疾病简直就是夺命杀手。没过多久,病魔就无情地夺走了他的生命,只留下年轻的媳妇和年幼的儿子,孤苦伶仃地置身于庞大的家族之中。
这老地主家可是儿孙满堂,有三四个儿子,一直以来,都没有分家,全都聚居在一处。老地主在世的时候,表面上看起来一切还算和谐安宁,可谁能料到,当他离世之后,家里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几个儿子吵嚷着要分家,这时,孤儿寡母的劣势一下子就凸显了出来。那些兄弟们开始处心积虑地排挤她们娘俩,想尽各种办法让他们知难而退。
可怜的林琳奶奶,带着儿子遭受了不少的欺凌。最终,还是竟被狠心扫地家门,被那些可恶的家伙逼迫着改嫁,而且必须得是嫁到远点的村子去才行。
不过,奶奶也不是那种轻易屈服的柔弱女子,她骨子里有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刚强与倔强。面对这般不公的待遇,奶奶奋起反抗,坚决不肯离开这片富饶的土地——羊庄。因为只有留在这里,才能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将他抚养成人。
见奶奶态度如此强硬,弟兄们心里也犯起了嘀咕。毕竟,如果不能尽快把她们赶走,自己分家产的计划就要落空了。权衡利弊之下,他们只得做出一点让步,同意奶奶可以不用远嫁,但前提是必须嫁给一个外姓之人。就这样,经过一番波折,这才成就了林琳爷爷的这段姻缘。
爷爷算是老来得子,而这个唯一的独苗便是林琳爹。二爷爷家里倒是热闹非凡,但两任老婆生的都是闺女,他也很生气,加之脾气暴躁,两个二奶奶都早早地郁郁而亡。
即便如此,按照传统的世俗规矩而论,二爷爷与林琳家当时不再算是一家人了。所以说林琳家这一脉,人口稀薄。
不过好在到了林琳这一代,林琳娘为林家开枝散叶,生下了三个儿子一个闺女。但这在农村地区,他们家依然显得势单力孤。
值得庆幸的是,林琳爹天生聪慧,在学堂念书时成绩优异。更为幸运的是,他恰好赶上了解放时期,生活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后,爹凭借自身的努力考到了省城,并在省城一个研究所有了一份稳定体面的的工作。
再后来,林琳和她的三位哥哥又都是个个非常优秀争气,都考到了市里、北京,离开了村庄前往城市发展。至此,他们方才彻底摆脱了村子里那些错综复杂的势力纷争范畴。
当时南大集迎来解放时是1947 年。由于当时林琳家一贫如洗,被划定为贫雇农阶级,处于社会底层最为贫困的行列之中。因此,他们有幸分得一个地主家的一座小内院和几件家具。这样,林琳家有了家的模样,爷爷高兴地直夸党和毛主席好!为生产队干起活来更是不惜力气。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座地主家的老房子,变得破旧不堪,不再适宜居住了。很让林琳爹娘觉得不方便的是,他们家当年所分到的这个内院位于地主家三进院子中的最后一进,这就意味着每天回家时必须先穿过前面两家人的院子和屋子,每次走过时,林琳爹娘就觉得难受。
于是,爹娘便萌生出一个念头:要在外面重新盖一座房子,走自己的门和路。然而,无论是在哪个时代,盖一处新院子绝非易事。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购买建筑材料、聘请工人等等都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
也正是存着这样的心思,全家一直在俭省节约。林琳兄妹四人个个乖巧懂事,知道家里的情况,从来不会抱怨穷苦。他们和爹娘一同过着节俭朴素的日子,平日里舍不得吃穿用,尽可能地节省每一分钱、每一粒粮食,只为早日能够实现拥有自己新家的愿望。
就这样,在爹娘的带领下,全家人齐心协力,省吃俭用地积攒建房所需的资金和物资。终于在 80 年代初期,成功地在如今的地址上盖起了这座宽敞的大院落。整座院子共有九间房屋,虽然称不上豪华,但对于林琳一家人来说,这里却是自由幸福的家园,再也不用小心翼翼从人家屋内穿过时,担心看人家的脸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