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力量大,中午沈玉姝挑着担子到田里送饭时,秧苗已经插了一多半。
一窝秧苗两三根,和沈玉姝预想的不错,最后王满仓分了一亩多点。
别人来帮忙沈家中午自是要管饭,按照村里往日的习惯。
主食做的杂粮饭多放大米,大烩菜炖猪肉,米饭管够。
来帮忙的人吃的满意,下午干活自然卖力。
插完一亩就往田里注水,让秧苗及时吸够水分早日发根。
忙活到天黑连着王家的一亩地才算全种完。
休息了一冬天,这么大的种地强度即使有人帮忙也累的不轻。
沈玉姝今天第一次直面劳作,心里还是有些震憾的。
前世实现机械化耕种,哪用这么辛苦。
这古人累死累活干一年,到头来还不够吃的,难怪人家都说古时人活的艰难。
忙完稻子紧赶着把菜地翻一翻,发酵好的饼肥撒入其中,顺便给那半亩菠菜也撒一些。
把在库房用木箱培育的菜苗端出来移栽到菜地里。
有了之前水稻育苗的铺垫,对于蔬菜育苗家里人已经能很好接受。
除了原有的茄子、黄瓜、豆角等,她把长得快的几样叶子菜也种了一些。
至于西红柿、辣椒、西葫芦的秧苗还没长好,得再等一个月才行。
土豆、红薯、玉米这三样高产粮她只在地头不起眼的地方种了两垄。
地有些不够用,水果便种了西瓜、草莓两样,西瓜苗已经长了四叶一心。
沈玉姝团好合着西瓜苗的土移栽到挖好的坑里周围撒上一把农家肥,在拢好的沟里浇上水便算成了。
“老二,这都是些什么,见都没见过,该不是野草吧。”
沈老太太蹙眉看着沈玉姝忙活,指着其中几样问道。
孙女不懂就算了,儿子难道也不认识,真是胡闹。
沈玉姝嘴角微抽,那两垄水灵灵西瓜苗竟被沈老太太说成杂草。
沈安信笑眯眯的解释,“我前些日子去城里杂货铺买东西,掌柜的说这是外来品种,没人会种。
我想着姝姝这么厉害,稻子都能整明白,我就拿回来让她试试,万一成了也能给家里填个菜。”
沈玉姝蹲在地上捂脸,沈安信这么说不是擎等着让沈老太太埋怨她。
她赶紧抬头补救,“奶奶,这菜谁都没见过,要是成了,回头卖到城里,这可挣不少钱呢。”
她直切沈老太太的要害,看她还能说什么。
沈老太太顺着孙女的话一想觉得有那么点道理。
没看那半亩菠菜长的比村里任何一家都好,左右这一亩地,由着她可劲造吧。
勉强糊弄过去,父女俩都松口气。
顾氏在旁边看的直抿嘴,拉着妯娌转身回了前院。
沈玉姝走在最后一个,顺势摘了一大把菠菜回去。
起身时正对上沈老爷子探究的目光,半弯的身子顿了顿嘿嘿一笑跑了。
午饭她做了菠菜炒鸡蛋、凉拌菠菜木耳、清炒菠菜味道都不错。
她还没吃过这个世界的菠菜,不好做对比。
不过看沈家人不断挥舞的筷子想来应该是好吃的。
秧苗移栽后有几天返青期,她一时闲下来无事可做。
央着沈安信在院里用竹子搭了个凉亭,就搭在那棵柿子树下。
借着上山的幌子从空间挖了几株葡萄苗出来栽到凉亭旁。
等过几个月不但有酸甜的葡萄吃,多的还可以用来酿酒喝,想想就很开心。
先前沈玉姝一直在想该给顾氏找个什么事做可以转移她的注意力。
她在空间几天好一顿翻找才找到一个顾氏既感兴趣又不会太累的手工,针织。
她看着手里的棒针和钩针最后选择了钩针,在她看来钩针相对简单一些好上手。
有现成的毛线和工具,她又去书房淘了教钩针的书。
可惜了书页后面附得二维码,没有网络只能老老实实照书学。
这手艺她是不会的,和顾氏一样现学,也是为了把书上教的步骤念给顾氏听。
起初她也是热情满满的和顾氏人手一个钩针,一针一线的学着。
钩针针法有起针、锁针、短针、引拔针等等数不胜数。
前几样针法她还能勉强钩的来,到了引拔针那儿就歇菜了。
不是钩的太紧就是找错了位置,简直一塌糊涂。
她看着自己的纤纤十指半晌,愣是想不通怎么就摆弄不了一个钩针。
顾氏看她嘟起的嘴快能挂油壶了,忍不住“噗嗤”笑出声,好意安慰她。
“你要学不来就算了,不必勉强自己。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大概你在这方面没了天赋吧。”
有了顾氏给的台阶,沈玉姝愉快的放过自己,扔了手里的钩针认真给顾氏读起书来。
她这双笨手也就能给顾氏缠缠毛线。
通过这一个来月的学习,顾氏已然能简单的钩一些蔬菜水果什么的。
果然心灵手巧的人学什么都快。
下一步顾氏打算给肚子里两个孩子钩一些小鞋子小帽子。
她还给顾氏从空间挖了两颗金桔养在屋里。
金桔需要每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喜阳但不能太热,还要定期修剪枝丫。
不算太操心的盆栽但也得上些心。
也是为了让顾氏不要一头扎进钩针里去,有个活动腿脚的时候。
白天照顾金桔树还要学习钩针,晚上沈宁嘉从学堂回来还会读书给她听。
顾氏每天的日子充实起来,再顾不上想东想西。
返青期在沈玉姝的作弊利器加持下稳稳度过。
稻苗开始分蘖,也迎来了第一次分蘖肥,发酵的饼肥派上用场。
连着骨粉一块儿将将够五亩水田,撒完第二天沈玉姝就又安排了饼肥发酵。
这次她直接堆在了地头,盖上保温棉,温度高发酵的更快,能赶上下一回施肥。
分蘖期间水田保持浅水层,让阳光透过水面照进苗根好促进分蘖。
这直接关系到将来水稻抽穗,所以定田里不能留太多水。
沈玉姝照本宣科的把这话告诉了沈安仁。
他虽然不知道自己说的那一大堆理论,但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对此做法还是十分赞同的。
书上还说这个时期杂草开始疯长,还会抢去稻苗的养分,她便打起了稻田养鸭的主意。
既能使水稻减少虫害,又能给水稻施肥,最后还有鸭肉吃,一举三得的好事。
“什么,你要养鸭子?”沈安信摸着自己脸顿觉腮帮子疼。
他想起自己爹那探究的双眼实在不知该怎么开口。
他闺女如今是想一出是一出。
“爹,你别着急呀,我这都是有依据的。”
沈玉姝瞧他一惊一乍的,心道自己还没说养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