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几天,余师傅回复,刘先生的工厂可以用举步艰难来形容,订单少,几乎都是做之前的老客户。
近段时间,又因为产品总有质量问题,退单的多,资金回笼也难,还有两笔银行贷款要到期了。目前两条大的生产线都处于半停产状态。
余师傅出去之后,陈小姐陷入了沉思,这两年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刘先生家的企业曾是行业的佼佼者,也同样难以逃脱时代的困境。
陈小姐也清楚,如果不是孟先生这个靠山,她的公司更是在风雨中摇摇欲坠。现在不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生存法则,而是整个商海都面临着生存与死亡的抉择。
平时门庭若市的商场饭馆,现在都没有什么人,上下班拥堵的高峰期不再堵车,大家能不消费就不消费,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如同一场无声的风暴,席卷着整个社会,让人不禁感到一种深深的寒意。
陈小姐叫来财务经理问了一下,账上还有多少可以流动的资金?哪些大笔的应收、应付款近期要进出。
财务经理是个40岁左右的男人,大学一毕业就在陈小姐公司工作,陈小姐问的每一笔数不用两分钟,他都能回答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陈小姐缓缓起身,目光轻抚过窗外那炽热的午后,阳光如烈火般倾泻,无情地炙烤着大地,连蔚蓝的天空都被映得刺眼夺目。
父亲曾不止一次的说过,在陈家起步的岁月里,经历了无米可炊的艰难困境,刘家老人不仅在经济上给予了援助,更在人际网络上为他铺设了坚实的桥梁,使得老爷子能够冲破重重险阻,在深圳站稳脚跟。
如今刘家深陷困境,犹如一阵寒风,悄然侵袭了陈小姐的心头。她不禁思考,自己是否应该伸出援手,毕竟刘家不仅父辈的贵人,也是她两个孩子的的亲人。
陈小姐想了想,感觉这个事是不是还得征求一下父亲比较好些。
清晨,阳光已经很放肆洒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陈尘送小杰上学回来,看到老太太和老爷子正在客厅喝茶。
她微笑着上前去问老太太,现在有时间吗?想跟你们聊点事。
老太太微笑着点点头,让她坐下说。
陈尘说:“我到您家工作已经一年多了,感谢二老对我的信任和厚待,小杰这个孩子我也很喜欢,善良上进,有主见,有想法”
老太太赞许的点点头,慈爱的看着陈尘,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陈尘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但是目前的情况我不太合适再留在刘家工作了,所以我也决定离开。”
老太太很吃惊的问:“我们目前什么情况让你觉得不适,决定离开?”
陈尘深吸一口气,轻轻说道:“小雅一直觉得我跟刘先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关系,所以才导致她流产。实际上,我跟刘先生没有任何不正当的关系,为了消除她的怀疑,我还是决定离开比较好。”
老太太与老爷子听后,都陷入了沉思,而陈尘则静静地等待着他们的回应。
老太太和颜悦色地道:“我们都清楚你跟刘先生是清白的,小雅的事没有任何人怪罪你。小雅有病,所以她控制不了自己,对你有所冒犯,我们也恳请你原谅”
陈尘眼中闪过一丝感激的说:“谢谢你们的信任,我喜欢单纯些的工作环境,还是希望做回老师的工作”
老太太点点头说:“那我们给你加到你当老师的工资怎样?”
陈尘笑着摇摇头说:“薪酬的高低,虽然关系着我的生活,但对我这个年龄而言,它并不是唯一的追求。小杰会长大,我也不能一直做保姆”
话语尚未落地,老爷子便沉稳地接过话茬说:“我们理解,能不能给我们一个月时间让我们找个合适的人”
老太太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她微微瞪了老爷子一眼,仿佛是在责备他过于直接,没有给她留下足够的缓冲时间。
陈尘却并未被这微妙的氛围所影响,微笑的点点头:“一个月时间,我相信你们能找到合适的人选”。
至于怎么跟小杰说陈尘的去留问题,大家觉得还是得好好考虑一下,让他能够坦然接受。
陈小姐让余师傅约陈老爷子吃饭,刘家的事她还是想听听老爷子的意见,刘家对陈小姐来说是曾经的夫家,但对于老爷子来说也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的恩人,没有刘家也许就没有陈老爷子的今天的产业。
但是让她单独面对老爷子,心里还是有些膈应,于是就想着叫余师傅出面,余师傅是辅佐陈家两代人的忠臣,在陈小姐心中,是值得信赖的兄长,可以谈心的朋友,更是携手并肩的合作伙伴。
在老爷子的眼中,余师傅如同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无论是家中的琐事,还是公司的重大决策,他都放心地托付给余师傅处理。
余师傅安排在一个兄弟开的私房菜馆,那里不但菜好吃,环境也比较静雅,以前余师傅跟老爷子经常来吃,他也带过巧莉来吃过。
当余师傅告诉老爷子是陈小姐约饭,老爷子表面上平静,心里却百感交加,他的女儿终于跨越了那道看似坚不可摧的隔阂,向他敞开了心扉,愿意与他商量事情。
陈小姐有点事耽误了,所以来得比约好的时间晚了四十多分钟,老爷子如磐石般沉稳地坐着,不急不慢的饮着茶。
在服务员的引导下,陈小姐进入包间,轻轻的叫了声“爸”,对于父亲,她始终是尊敬的,父女间的疏离未曾消弭,但在她心中,父亲的地位依旧如山般不可撼动。
陈老爷子愣了一下,表面上无惊无喜,但心里却是波澜壮阔,这一声“爸”他已经等了很多年了,当年陈小姐离婚,准备带年幼的优优出国时,他就以为要永远的失去这个女儿。
不管今天女儿要跟她说什么,他都是满心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