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捋顺,知道谁下的黑手,凭他的虎劲,王家没好,说不定还会捅出大篓子。
还有就是,老王家,心肠太狠毒,留村里,他们担心呀,哪天不小心得罪他,回头给他们家放个火。
他们到现在,一个孙子,孙女都没有,烂命一条无所谓,他们怕呀。
这么豁得出去的一家人,还是走的越远越好。
王族长本想继续和稀泥,一家给点银子,他在出面训斥一番,这事就了了。没想到,大家的意思,竟然都是想赶走王家人。
现在村子里这么好,名声这么响,他们怎么会愿意走呢?
关键他怎么开口,说起来,老爷子辈分比他还高,宗族在这里,他们出去,不就成了孤家寡人。
王族长犹豫了,这样的事他干不来,怎么办?
“王族长,我们大家都是这个意思,你好好想想,如果老鳏夫琢磨出味来了,能放过他们?两家不安生,咱们还有安稳日子过?万一打死一个,到时候咋收拾?”
王族长被吓得一身冷汗,崔荷花,老鳏夫,可都不是好招惹的。
“成,我去找他们商量商量。”
哎,他真的太难了。
谈完,大家拍拍屁股走人,只留下王族长,磨磨蹭蹭。
村长见他这样,只跟他说了一句,“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王族长:……
村长说了捐资的事儿,村民们没人愿意,同情归同情,银子是银子,他们帮忙救火已经很好了,谁放的火找谁去。
无奈,老鳏夫只能哑巴吃黄莲,拿着村长给的四百文,准备重新在外村,找了一帮粗工,来盖房子。
主要是本村,现在愿意干这种活的很少了,不好叫人。
他和媳妇儿商量好了,勒紧裤腰带,盖三间青砖大瓦房,两间土坯屋。
崔荷花也同意,村里没住砖瓦房的,真的没两户。幸好,着火的时候,家里的银子带上了,要不然,现在真的只能睡大棚了。
“要是我能进作坊干活就好了。”当年抢了人家夫婿,给人方小宁戴了绿帽子,作坊每回招工,她都不敢上,心虚。
“下次招人你去试试,说起来,她和宋风都要感谢你。没有你,宋家还是苦哈哈的。没有你,方小宁嫁王德发,得过成啥样?最起码,不可能有儿有女。苦,都是你帮他们受了。”
老鳏夫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因为,这个家缺钱,她如果去了作坊,他们以后的日子,好过了太多。他儿子,说不定还能存银子识几个字。
听他这样一说,崔荷花觉得,还真是。她,真的没有对不起他们,真的较真起来,她还是他们的恩人。
“成,下次我就去。”方小宁没有不要她的道理,感激她都来不及。
崔荷花的胸膛,重新挺了起来。觉得自己见到方小宁,再也不用低头了。
当天,宋氏也带着脸色很难看的儿媳妇回家了,本来,人是不愿意回来的,甚至想和离。宋氏提了卖身契的事,只要她不回去,他们就去县衙备案,从此,她就妻变奴。
对方家里无法,只能让她把人带走,暗自可惜,新的下家都找好了,五百文呢!
现在,人和银子都没了,哎,当年签啥子个契书呢?
宋氏得意,果然,有了契书,不管她儿子变成啥样,儿媳妇都跑不了。
小贱人,早知道这么好拿捏,之前就不用看她脸色了。
方小宁整理着作坊的账单,在看到门口的宋小姑,立刻起身,“小姑,快进来,站门口干嘛?”
“不是看你在忙吗?忙活完了没?我没啥事。”
“忙完了,本就没啥事,你不是不知道,我清闲的很。小姑有事?”
宋春妮话到嘴边,有些难以启齿,她知道自己闺女啥样子,本是打算自己养一辈子的,可是孩子大了,她会老,会死,她到底是不放心。
就算有大勇,可大勇媳妇要是不肯善待小姑子,背地里下绊子,她闺女又不会说,她怎么能放心。
说实话,嫁给狗蛋,她知道是自己高攀了。狗蛋吧,她看着长大的,他娘,是个好相处的,他姐姐,又是嫁进了他们宋家,也是个好相处的。
最重要的一点,他们都很疼莲花,不会看着莲花被欺负,所以……她的心动了,产生了妄念。
她觉得自己有些无耻,见到方小宁满是愧疚,他们家境这么好,啥好姑娘娶不到,怎么会看上他们家,不咋滴的莲花。
“小姑,有啥事是不能说的,咱们是一家人。”
她越这样说,宋春妮越觉得自己很坏,直接夺门而出,“我没啥事,突然想起来,手里还有活没干完,我想走了啊!”
看她落荒而逃,方小宁笑着摇头,小姑太心善了,她也不想想,自己闺女有多能干,狗蛋是不是也是高攀。
方小宁回去继续整理账本,嗯,这次去府城,可以让宋风去看看,哪里有地买,哪里有农庄卖?银子太多在手里,也没啥用。
族长鼓足勇气,来到了王家,他现在最怕的就是老鳏夫回过神,闹大事。还好最近他忙着盖房子,没多余的心思想这些。
“族长来了啊!”王老大看到他,心里一咯噔。找上门了?知道他放火的事儿了?
不会的,不会的,一定是为了其他事,他们没证据,不能“冤枉”他。
“嗯,三叔呢?”
“堂屋里。”
族长没再理他,去了堂屋。他其实,特别看不上王老大,一大把年纪,啥用没有,一个家都撑不起来。
都分家了,还靠着三叔支撑。可怜的三叔,辛苦一辈子,现在还碰到这样的糟心事。
他都很同情他。
不孝子孙,生来就是讨债的。
王德发也是,族里帮衬了他多少,结果咧,瞧瞧他都干了善事?卖试题,考试的时候摔断腿,成亲前和崔氏瞎搞,成亲后又乱打人。打跑了,新来一个,也不善待人家。
一桩桩,一件件,不能想,想起来他就呕的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