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伟人说过: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我们真的太穷了,也一直在思变但就是改变不了,千百年来真正的穷人一无所有二无资源三无关系四无实力怎么去变?靠所谓的勤劳能致富吗?只是口头上说说安慰一下自己罢了!
不过明知道思变不了但也得去变,因为为了活着为了生存也为了家人明知道不可为而必须要去为!再说干和革命吧,干肯定是要干的,不干就没得吃不能活着,但革命吧穷人只有革自己的命,用命去和命运抗争期盼能活得好点,起码能温饱全家不挨饿不受冻活下去……
我面临自己的婚事怎么办?人家阳萍一家不嫌弃我们家穷,我们家总不能眼看着能有姻缘摆面前而不顾吧!父母亲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来筹办我的婚事:没钱就去输亲告友借吧,房间问题就把父母亲原来住的房间腾出来粉刷一下当新房,父母亲搬到后面的简易房中;又把隔壁一个邻居家原来是老人住的现空着的房子借租下来,给几个小妹妹们住宿睡觉;我弟弟他本来就一直寄住在他的好友同学家的。
我和父亲约好了日期就过去阳口阳萍家双方商订婚事日子。阳萍老父亲请明白人算了好日子是农历四月十二,日子订好了应该给女方买些礼物和赠予一些礼金,这是最起码的规矩。
我记得当时我们家连凑带借我带了八十元钱,来到高镇和阳萍一起到商场买东西,阳萍知道我的实际情况只是象征性的买了一些必备的婚事用品,最值钱的花了十几元购买了一件红色毛妮大衣,留结婚当天穿。总共花了七十八元……
想起来我现在的心中都有愧!我们老夫妻拉家常还会经常扯到呢…
婚礼举办也非常简易俭朴,正日头一天我一个人坐汽车先去了对方家里算是接亲吧,因为路比较远那时候的交通也很不方便,公共汽车很少每天班次就是早上和下午晚点各一班,那时候的人走亲访友很少坐汽车的,都是腿走路几十里,我记得我小时候就是经常和奶奶母亲走亲戚都是腿走的。只有极少数好点人家有自行车。
阳萍家陪嫁的东西在当时不算少了,有大衣橱,床头柜,梳头桌,几个凳子等等,还有被子等床上用品和洗漱用品,但正日我家没有条件雇佣车辆去拉回来,等以后过段时间才请大姐夫动用他的关系用车去拉回来,姐夫当时在食品站剪猪很吃香的!
第二天正日子我记得是阳光和他家里弟兄几个骑自行车把我和阳萍送亲到高镇车站上车的,他们家村庄是大家族基本上都姓阳,少数外姓也都是姻亲了!
我和阳萍坐汽车在下午才到我们神马街头下车,当时家里也早有人在路边用自行车接我们,并为我准备好了一辆自行车,我就骑车带着阳萍回家了,家里面也比较热闹因为我们的亲戚和好多街邻都有礼尚往来,也摆了六七桌喜宴。当我们到了南北街头就听见了喜庆鞭炮声声,大人小孩子争要喜糖喜烟,我们也准备了给街邻们敬烟撒糖……
当时农场的几个好友同事也来给我们祝贺:有冬云,永志,士英,海成等还有两个有点淡忘了,几十年了都老了……但我的心中一直在深深的铭记感恩!冬云是属于阿弥陀佛型的佛系性格的人,待人亲和满脸微笑阳光;永志幽默机智擅长说笑话,很有心计城府的人;士英虽然是女同志但为人直率坦诚待人热情,事业心责任心很强;海成是大嗓门也喜欢笑嘻嘻的说笑话,当时和我住在机务组那边各自防震棚好长时间;真的非常感谢他们能来我家参与我的婚礼……
当时的礼金普遍是二十元,烟用的是洪泽湖牌的是每包二毛钱,稍微富裕点人家喜庆用烟是玫瑰牌的;用酒是高镇大曲当时也就二三块钱一瓶吧;像我们的这样的贫困家庭办事是没办法能奢华的,只能是简就着凑合来吧!
婚事相对来说还是热闹的,喜宴席也是比较简单的八冷八热,反正就是简朴寒碜了。记得我的小姊妹们也都是喜气洋洋的,难得都把能找出来的新衣服都穿上了,父母亲更是喜上眉梢热情待客。阳萍她并没有像一些新娘坐在新房不出来,而是一直在外面待客应酬交流,落落大方……
我记得当时街邻交二爹交二奶等老辈都夸阳萍,说我们家找了一个好媳妇。
晚上闹洞房就是我农场的几个好友同事,他们各自展示自己的口才,风趣多多喜话多多,让我们谈恋爱经历过程,非常融洽热闹。当时的是每人两包洪泽湖烟和一些喜糖,闹了一阶段时间他们都赶回农场了!其实在那个时候我好久没去农场了,名义上是请假病休的但我心里面就不想再在农场干下去了。但我这几个同事好友还能来参加我的婚礼真的是难能可贵友谊深厚…时间一晃几十年下来了,农场后来也被县里面解散撤销了,归到一个镇上管辖了!这几个好友也起码十几年没相见了,真的好想他们……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人生易老天难老能有多少人间风景独好?!
我等凡夫俗子乡民布衣贩夫走卒底层人,说实话我等大众群体的生活是:年年难过年年过,日日忧愁日日愁;活着就好盼温饱,平安康熙就最好!
婚也结了家也成了业在哪里如何去立?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算一步吧!好在太阳每天总是那样的温暖可人,公平公正的沐浴滋养人间大自然,让地球上的生命盎然繁衍……
明天我将会昂首挺胸迎接最新的朝阳,哈哈哈活着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