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开店面?\"
街道办里,王主任也是一脸的懵逼,这年头别人店子都开不下去了,你这个时候去开店?
况且你一个村子开啥店面啊?
\"是啊…要不然作坊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定点卖给街道办和轧钢厂也行…但是销路太窄了…我后面还想卖十三香、成衣、鱼饲料、蘑菇菌包也可以拿出来零售……\"
\"不说其他的…总可以照顾一下南锣鼓巷的民众吧?\"
王主任想了想,这倒也是个法儿。
\"我那仓库里…还有1万5千斤大米白面…5千斤棒子面…5千斤腊肉…再不消耗掉…会放坏的。\"
趁着王主任还在思索的时候,方平安放了一个重磅炸弹。
\"夺少?!\"王主任被惊呆了!
\"粗粮精粮腊肉蔬菜蛋蘑菇…加起来接近3万斤的样子吧?\"方平安在那胡乱的算着,这个总数他弄不清楚,娄晓娥才是算账的会计,不过也差不多,他自己空间里还有万把斤的新鲜猎物和坚果。
王主任立刻变了脸色——
\"平安啊,咱们打个商量——\"
\"停停停——王主任…咱们有一说一啊…我对街道也好区里也好…贡献够大了吧?\"
\"鸽子市肉多少钱一斤——14块!我卖给区里是多少钱一斤?两块!\"
\"才七分之一的价格啊…我那是亏大了好吧?\"
\"你总不能逮着我一个人薅吧?\"
方平安马上制止了王主任,平价出售那不可能,自己已经算是血亏了,你还怼着我一个人薅,这都没有天理了,还让不让人活了?
\"那你说怎么办?\"
\"村子的性质在哪里,你们作坊对公是没有问题的,但对公的话,也只有粮食、鱼、蛋、蔬菜、腊肉、最多再加一个饲料。\"
“农民对外少量出售农产品也没有问题,但您那边如果对外出售,怕是会抢破头的,而且也没有这种先例啊?”
王主任也是苦恼这个问题,她明白自己也好,区里也好,包括轧钢厂,农科院……欠方平安和新村的人情已经不是一千两千的问题了,但就算她想便宜行事,给方平安开绿灯,但有些事情没有先例那就是不行。
一个村子,在城里开店面……
说出去怕是要被笑掉大牙。
这不合适啊。
方平安也搓了搓牙花子,然后斟酌了一下说道。
“外院传呼电话那一间不动…另外5间打通…办一个供销社!”
“新村与街道办合办…我们供货和场地…管理与销售人员由街道办来安排…以农副产品和副食品为主的供销社。”
“这样既解决了我们那边粮食储存的问题…还解决了一部分人员的工作问题…像是我们巷子口的包子铺…赵师傅和冯经理他们…包子铺不是干不下去了嘛…正好来我这儿干。”
“纯盈利对半分…但聘用人员工资得你们街道办来负责…我负责场地和技术以及原材料。”
王主任脸色都变了:“平安,你这是要利用我们街道办赚钱啊,你不能赚到钱眼儿里去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方平安翻了个白眼儿,直接起身:“那好…当我今天没来…我走了…粮食放坏了我拿去喂鱼做饲料…也不算浪费。”
方平安起身就要走,王主任一把把他给拉住了:“你这孩子怎么气性儿这么大呢?再聊聊,聊聊。”
坐下来以后方平安这才没好气地说道:“王主任…不是我说你…你光想着让我出物资…这样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物资再怎么砸下去…也不可能照顾到咱们街道所有人。”
“物资、资金、人力…都得转起来…整个街道才有活力。”
“这和以工代赈的道理是一个样儿的…得让大家都动起来…而不是只等着救济或者熬过这个年景。”
王主任想了想,点了点头,方平安这个想法很对——因为他就是一直在东戳一下西搞一把,现在日子是过的越来越好,起码这事儿如果他在后面出谋划策的话,成功率很高。
不说其他的,能让市面上多一批粮食或者副食品出来,资金也在流动,那么就等于很多家庭就能有活计,能吃饱饭。
“这供销社必须挂在街道办名下,这事儿我还得跟区里汇报一下,从没有这种先例,咱得开会商量商量。”
方平安点了点头,这是应该的。
“公方经理我们这边安排,大部分工作人员也由我们来挑选,和你说的一样,确实能够解决一批人的就业问题,现在一个岗位就是一家人的生活来源,这事儿,平安你做的好。”
“到时候给你留3成的工位,私方经理你来安排。”
“不过,你的其他条件是什么?”王主任也明白,这天上没有掉馅儿饼的,再让方平安无私奉献,那也做的太过分了。
最后两人商量了一番,又直接去了区里开会,才把事情定了下来。
1、暂定为“南锣鼓巷平安新村惠民供销社”,隶属于交道口街道办直属管理;
2、人员暂定20人,街道办负责13人,新村负责7人,这都是有工资拿的;
3、新村提供场地,装修,货源,技术,启动资金;
4、新村有定价(不高于市价20%),决策,部分管理权利,包括人事任免;
5、纯利润新村与街道办五五分成;
6、试运营时间为61年到66年5月,后面要不要继续再看。如果不再运营,那么供销社工作人员清场,收回村子所有。王主任和程主任不明白方平安为什么把时间卡的这么死,不过也无所谓,能够撑过这几年,等全国粮食产量起来了,工作也好物资也好就不成问题了,目前最主要解决的是粮食物资不够的首要困难,所以没有反对。
7、最后的问题,是做这事儿村子里也不能没好处,外院6间房村子要直接买断。
实际上方平安的想法很简单——街道办开店,用我的地方,5年把这个名头做起来,形成一个人流量不错的小集市,然后等大风期间看情况,没有问题就收回村子所有自己开,相当于一个小市场。
借鸡生蛋的做法,风险比较小。
而另外一层目的,就是把街道办所有的那6间倒座房,全给拿下。
临街的店面啊!
你们可以赚,但我永远不亏!
【这小子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他又想要房子,他房子还不够吗?】
不过看在这小子能把攒下的粮食投放到市场上再循环的“善举”之上,王主任和程主任商量了一下,也不是不行,相当于新村出钱买房装修,街道办把那些没有工作或者强制精简的人安排去上班,新村还负责技术与货源以及启动资金,把那一小片的市场给盘了起来——
从头到尾,街道办只不过是付出6间倒座房,还是以市价卖给新村公对公,完全不亏啊?
于是,这事儿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办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