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苑心中痛苦,但是也知道此时不是任由她放肆宣泄的时候,外面还有好几个小姐妹在等着她呢。
她好容易止住了哭泣,偷偷让月柳送了些水进来,简单地洗了洗脸,又重新上了妆,这才出去见人。
元春见她眼睛发红,疑惑地问道:“妹妹刚才可是哭了?
怎么眼睛红红的?”
佳苑笑容勉强,“可有什么好哭的呢?
我不过是换衣服的时候被灯上穗子的灰尘迷了眼,揉了好半天才弄好,眼睛自然会红了。”
“原来如此,我还说你怎么进去那么久才出来呢。”元春不疑有他。
这一日对佳苑来说真是度日如年,虽也有人发现她的不对劲,她只推说是刚才衣服穿少了,似乎有点着凉,也就混过去了。
元春回家后,王熙凤问她今天在梁家玩得可好。
元春点头说道:“梁家准备的还是很周全的,可见佳苑在家里也是个受宠的。
只不过她似乎有点受风,一开始还和大家一起说笑,后来就有些悻悻的,提不起精神来了。”
“哎呦,那可别给你过了病气才好。”王熙凤有些担心。
连忙招呼百灵给元春熬一点驱寒的药汤来喝喝。
元春为此又被迫灌了两天苦药汤子。
最终见她都好好的,王熙凤才放下心来。
梁家这边把姑娘们都送走以后,佳苑确实是大病了一场。
怎么吃药也不见好,直让刘氏心里犯嘀咕,怕是冲撞了什么。
可是自己也在家里做了七天的法事了,大明寺的师父也说府里是干净的,那女儿这病来的突然,又不见好,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刘氏找来月柳、月桂私下询问小姐最近可有什么异常,两个丫鬟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最后搞得刘氏没法,一边请着扬州城里的各位名医,一边又专程跑到大明寺里去供了香火。
如此这般,也过了快有一个月,佳苑的病才慢慢好起来。
佳苑的病虽好了,但是心却死了。
自认为今生再也不会喜欢上另外一个男人了。
她在病中又见到母亲这样为自己操心,也着实是于心有愧。
所以她病好后能起床的当天,就去了刘氏的房间,跪在地上和刘氏说自己想明白了,愿意进京参加采选。
刘氏大喜,她本还想着慢慢做通女儿的思想工作呢,没想到这病了一场,居然自己就想明白了。
老人们常说,这孩子病一次就长大一些,果然是不错的。
这孩子经了这场病,终于也长大了,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了,也明白了父母的苦心,肯听家里的安排了。
刘氏搂着佳苑说道:“好孩子,难为你终于想明白了。
爹和娘还能害你不成?
我虽有了你弟弟,但是终究也就你这么一个女儿,我不疼你疼谁呢?
就以你这样的容貌和资质,定是会被指给哪位皇子的。
如果是太子,那将来就是宫里的娘娘啊,即使娘见了你都要下跪的,这是何等的荣耀。
就算是其他皇子,那将来至少也是个侧妃,你爹升迁,你弟弟将来入仕,还不都是你一句话的事儿啊。”
佳苑靠在母亲怀里,听她讲着这些她丝毫不关心的事情,默默地点了点头。
日子进入冬月,贾家三兄妹来扬州也快三个月了。
虽然林家也想留他们在这里过年,但是贾府早早就来信了,说让兄妹三人赶在年前回去。
贾珠跟着林如海苦学了这三个月,期间又得了董州学的指点,感觉自己获益匪浅。
贾琏虽然也是自愿同哥哥一起跟着姑父学习,但是天性使然,还是一得闲就想往外跑。
王熙凤知道贾琏的本性,对他格外上心些,他有任何情况都让跟着的小厮及时向自己汇报。
就连林如海都笑她太过紧张,把这孩子盯得太紧。
“你可知琏儿这孩子,现在只要听见你的名字神色就变了。
可见你把他管得太严。
大嫂怕是都没有你这样吧。”
王熙凤说道:“你不知道,我大哥在女色上就不太检点。
有大嫂这样压着,屋里都收了三四个人呢。
他这儿子把他像了个十成,如今年纪小还不显,等大了,怕又是一个大哥那样的。
如今他既来了我这里,我必不能让他在我眼皮子底下出问题。”
林如海看着妻子如今大如箩筐的肚子,伸手抚平她蹙着的眉头。
“好了,要我看这孩子,除了玩心还有点重,本质倒是好的。
如今他们几个也快要回去了,你就撒手让他痛快几日吧。
你如今怀着两个孩子,身子越发沉重了,还是要多顾着自己些。”
林如海居然觉得贾琏是个好的,王熙凤不敢苟同,如果他是个好的,前世又岂能那般对待自己。
好歹自己也是他少年结发的妻子啊,纵使在尤二姐一事上她有些错处,可也是他停妻再娶在先啊。
更何况,贾府被抄后,贫困交加中不说夫妻同心共克时艰,反而任由邢夫人将脏水泼到自己身上。
最后一纸休书,夫妻缘尽,如何让自己不怨呢。
实在是如今无缘无故的,自己不能去扇贾琏两个耳光。
要不然,她倒是真想问问他,到底是有多狠心,才能如此对待自己的结发之妻。
不过林如海说的也对,现在再没什么能大过她肚子里这两个。
许大夫也说了,这双胎月份越大越是辛苦,而且往往坚持不到生产的日子,早产是常有的。
但还是尽量要让孩子在母亲肚子里多待些时候,不然太早生出来怕是不好养活。
听到这话,林如海自是奉若圣旨,给倚松院里又添了几个丫鬟不说,恨不得自己时时刻刻能陪在妻子身边,生怕她有个闪失。
王熙凤懒洋洋地往软枕上靠了靠,如今才是冬月,离生的日子可还有两个多月呢,是要多加小心。
罢了,自己虽厌恶贾琏,但是他毕竟现在也没做错什么,就由得他去吧。
有精神的话还不如多指点指点元春,如果没猜错,等过完年,家里也就该告诉她要采选的事情了,到时候还不知道元春要如何闹腾呢。
也许这段在扬州的时日,将成为她最后无忧无虑的时光吧。
虽然宋夫人和王熙凤都有不舍,但是离别的时刻还是到了。
因怕再晚些北方的水运会结冰,所以冬月十二这一天,贾家三兄妹就踏上了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