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淦西没有直接去配件厂,而是先去古默巷的家里。
时间只是一点二十,人家还没上班。
来到古默巷的家门前,他知道自己考虑不周全。
何娟和秦励国也没上班,都在家里睡午觉,所以推不开门,只能在屋檐下席地而坐。
不过坐的时间不长,不到一刻钟,秦励国就打开门,走了出来。
走在后面的何娟一眼看到坐在地上的秦淦西,惊问道:“淦西,你怎么坐在这里,不喊我们?”
秦淦西笑道:“只来了几分钟,不如等你们起来再说。”
秦励国扯扯嘴角,“坐在地上,我都没看到你。”
何娟接着问道:“吃了中饭没有,来找我们的?”
秦淦西应道:“吃了。不是找你们的,我只是来看看,在这里休息一下,下午还有事。你们去上班吧。”
秦励国倒是很爽快,“那我上班去了。”
何娟退回屋里,“进来吧。”
秦淦西把自行车推进屋里,看到桌上有两个饭盒,便问道:“妈,你们是吃完再来的,还是在这里吃的?”
“在这里吃的。你真的是下午有事?”
“真的有事。我组建了一个产品研究小组,有五个人,现在已经设计好了,只等零部件。我们五个分别联系了五家厂子加工零部件,你们锅炉厂和我爸的配件厂就是其中两个。我昨天就是去配件厂联系零部件加工的,虽然说好星期四可以去拿,但还是过来看看。”
“也对,不能说好了就不管。你和配件厂有联系,你爸怎么不知道?”
“妈,我要的零部件很复杂,是和人家的副厂长联系的,我爸只是一个学徒,联系他没用。”
何娟笑着说:“他现在车床都没摸过,找他真的没用。”
“我们这是公对公,不是别的,也不能和他联系。”
接下来,何娟说起昨天那些黄豆和绿豆的用途。
绿豆用来和大米煮稀饭,黄豆因为几小只嘴馋,炒了两斤当零食,今天她们在家磨豆腐,余下的将用来炖排骨。
秦淦西认为这样的分配很好,告诉她马上有同学家里要寄来小米,到时候还可以熬小米稀饭。
待时间到了一点五十后,秦淦西要何娟上班去了,自己则躺在床上收小米。
因为他对小米的用途仅限于稀饭以及和大米一起煮饭,加之产量较低。所以一直没有对其进行催熟,任其自然生长。
这次收获小米湿重六百斤,他没有接着种,而是对其催干。
一觉醒来,感觉小米都被催干了,总重还有五百四十斤,留四十斤今后做种,其它的拿来吃,又可以充当冲抵很多大米。
在这样的年代,常年吃大米是遭人惦记的,必须辅以各种杂粮、粗粮。
他虽然没经历过后面的几十年,但在有关记载上看到过,所以必须慎重。
检查时发现,稻谷也成熟了,最迟今晚必须收割,不然有掉落的可能。
看着十一亩半沉甸甸的稻穗,他心叹今晚的工作量不小。
按上次每亩两千五百斤计算,这次收获将接近三万斤,不但要收割,还要播种五百亩,工作量实在很大。
“再大也得干。”
他收拾心情后去配件厂,找到祝在新了解四种零配件的进展情况,没想到他的心情很好,直接叫来昨天那个技术员带着他去车间看。
原来昨天的铸造很成功,四种零配件都是一次性成功,所以祝在新的心情很高兴。
作为主管生产和技术的副厂长,在工厂里没有比产品能一次合格的事情更高兴的事情,并且秦淦西的四种零配件设计都是他们第一次铸造。
从聊天中得知,这个技术员叫钱森发,是六年前中专毕业分配来的,来就进入生产科,调度配件厂生产,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交谈中,他请钱森发带他看一下整个生产流程,他竟然同意了,带他从铸造车间开始参观。
在走向铸造车间途中,两人路过一个个车间,他看到每个车间门口都有人在抽烟扯淡。
走到铸造车间门口,却没看到一个人在门口抽烟,他不禁感到有些奇怪,这里的工人这么注意场合吗?
这时钱森发解释道:“铸造车间今天没生产任务,所以都在学习。铸造车间和别的车间不一样,有任务就得连轴转,加班加点生产,一次性把一批零部件完成。你们学校昨天的任务,也真是运气好,恰好遇到昨天开炉,不然要等到明天。”
听他这么说,秦淦西感觉问题来了。
祝在新说是因为担心铸造不合格,所以要把时间的余量加大,而如果昨天铸造的不合格,岂不要明天才能铸造?
“钱技术员,铸造的产品合不合格,马上就能检查出来吗?”
“马上检查出来的只是外形,精细程度是不可能的。”
算了,这是生产上的具体细节,他现在还搞不懂,这一世没有接触过,前世也没看过铸造车间。
走进车间大门,果然有几十人排排坐在一棵大树荫下,听着前方一个中年男子念什么,那男子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本子。
钱森发说道:“这是我们生产技术科的刘强,绝对的铸造权威。虽然只有完小毕业,但肯钻研,爱学习,所以我们厂的铸造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不打扰他们了,直接去生产现场。”
进入作业现场,秦淦西马上感觉很不适应。
地上都是砂子、灰尘,木箱子、木夹子、铁箱子和铁夹子到处都是,煤、煤渣、煤灰和土堆东一堆西一堆,显得整个现场乱七八糟的,无从下脚。
钱森发没这样的感觉,他带着他在这些东西中穿梭,一步一个脚印,告诉他铸造的生产流程:模型,再造型,合箱,冶炼,浇注,铸造过程结束后清理,再进行热处理。
指着砂堆说哪是石英砂,哪是黏土砂,哪是很珍贵的镁砂。
秦淦西很快把心中不适排除,认真听着他的介绍,还不时提出一些问题。
所提出的问题不是针对现场的,现在和别人谈什么现场管理,那才是有病,他提的都是一些有关铸造和热处理的技术问题。
这段时间看了不少书,其中就有铸造和热处理方面的。
是纯粹的技术请教,不存在任何质疑管理方面的事。
也许是因为他肯学,也许认为他问的很专业,钱森发很是高兴,对他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即使不懂的,或者解释不清楚的,也要说出自己的推断,而秦淦西在这样的时刻,也会说出自己的推断。
就这样,两人在脏乱的铸造现场一呆就是三个多小时,直到下班号响起。
“秦同学,我没想到你对铸造和热处理这一块了解这么深刻。和你呆一个下午,让我对铸造和热处理这一块的认知加深很多。”
“了解再深刻,在钱技术员面前也只是小学生,今天可是让我受益匪浅。今后有机会的话,不知道能不能再向你请教。”
“哈哈,请教不敢当,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随时都欢迎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