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公司肯定是要开的,所以铺子早晚都要买。
至于买在哪里,廖永强倒是无所谓。
但真要把工程公司开起来,却不在这一时。
这段时间,通过设计、研究图纸,以及去现场观察、学习盖楼。
廖永强发现在这方面,他欠缺的还是挺多的。
所以想要将工程公司干好,并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这么轻松简单的事儿。
这里面的学问、注意事项,多了去了。
最近几天,廖永强经过深思熟虑,已经跟媳妇张桂荣商量过了。
他打算跟轧钢厂请个长假,然后先带着四五个,家庭负担不是那么重的战友,去各个工地干干活、学习一下。
这个过程,廖永强已经做好了准备,很可能不会有任何收入。
但只要能搞清盖楼的整个流程,能真正的学到东西,那他们就不算白干。
只要他能做好这一切准备,他才有信心把工程公司干好。
他心里也才有底,既不会将三弟投入的钱打水漂,又不会将战友们带进坑里。
对于二儿子廖永强的表态,廖父很是满意。
这才是正确的做事态度。
不是只想着好的方面,而是将方方面面都顾及到了,并且为此做出足够的努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听见了吗,你二哥这样的态度,才能真正把事儿干好。
三儿,你也得好好想想。
就算你有了好几次成功的经验,可从头开始做一个新生意,也不能头脑一热。”
廖永明赶紧点头应是。
二哥这样做确实是对的,但他也不会让二哥和他的战友们前期白忙活。
就算二哥带着战友们去其他工地偷师,那也得是带薪偷师。
廖永明当场就表示,不管二哥带几个战友去工地,不管他们多久能够学成,他都会每月给一份工资给予支持。
不过除了这些基础工作要做好准备之外,其实廖永强心里最没底的,反而是工程公司真的能发展起来吗?
未来,真的有活儿,能让他带着战友长期干下去吗?
毕竟一个城市才多大?
就算把市里、镇上的房子全拆了,那才能有多少活儿?
以目前官方负责拆迁和重建的队伍,用不了多少年就能干完。
那以后怎么办?
如果没有工程可干,随着他们的年龄越来越大,只怕未来他和战友们如何继续赚钱养家,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可这对于廖永明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
“二哥,这你就想错了。
你在工厂没事儿时,难道不看报纸吗?
难道你没看报纸上说,那些发达国家现在都发展成什么样吗?
我跟你说,既然上边已经下定决心要开放。
那用不了多少年,咱这儿肯定就得向那些发达国家看齐。
什么是发达国家?
以后哪还有那么多人种地?!
现在咱们村种地,不都已经用上拖拉机了嘛!
以后插秧机、收割机,各种什么机肯定有的是。
到那时候,农村哪还会留的下这么多人。
那咱们这些农村人都能上哪去?
肯定都得往城市里跑啊!
你别说现在出门不方便,还得开介绍信啥的,这根本不可能。
要不咱俩打个赌,我敢说用不了两三年,上面肯定会想到办法,不会让咱出门还这么麻烦。
到那时候,咱随便想去哪个城市发展、打拼都行。
可二哥你想想啊,咱这么多农村人都去市里了,那市里招的下吗?
既然招不下,那咋办?
还能咋办,城市只能向外扩张啊!
到那时候,哥你信不信,就连咱镇上,最起码我那长途汽车站那点地儿,都能被划为市区。
你想想,到时候全国所有城市都在大扩张、大发展。
等那个时候,光官方现有的那几支建筑队,他们忙的过来吗?
还不得咱们这些先知先觉的人入场,才能配合上整体的大发展!”
廖永明说的这些,直接把廖永强给逗乐了。
他没想到,三弟说起这些,竟说的一套一套的,就跟真能这么回事儿似的。
唉,哪怕年轻几岁,这人也是不一样啊。
廖永强觉得像他这种成了家,又有孩子的人,已经不像年轻时那么敢想敢闯了。
他现在无论干什么事,总要考虑很多很多,真是有点前怕狼后怕虎。
国家要真想发展起来,看来以后还得多靠像三弟这样敢想、敢闯的年轻人才行。
“二哥,你别不信。
你不是喜欢盖楼嘛,你放心,未来至少二三十年内,这楼房绝对够你盖的!
到时候别把你盖吐了就行。
而且咱以后还不会只盖这种简单的楼。
以后咱住的地方,那肯定别提多好了。
到时候咱盖一个住宅区,一栋楼就盖五层,一层就住两户人家,而且还得配台电梯。
到时候咱带着爸妈、大哥和大姐二姐他们都住一块儿,一家一套房,都是三室一厅,每家来个150平米。
一楼带个小院子,咱可以自己种点菜。
五楼配个大露台,咱没事儿可以一起聚个餐啥的。
以后咱每家房子里,所有电器全配齐了,咱活着光剩享受了。
对了,下了楼,咱住宅区里就有花园、有学校,还有各种小店卖咱所有需要的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这都不算完,等咱工程公司干大了,没准儿你还能盖个五星级酒店啥的呢,那才真正叫超出你的想象。
那不得盖个二三十层楼高,酒店里得应有尽有,有那个那个那个啥。
嗨,反正是不管你想得到的还是想不到的,酒店里全都得有。
到时候人住在酒店里,就跟住在天堂一样,要啥有啥……”
听廖永明说了那么多,廖家一家子人都摇头失笑。
这个老三啊,果然还是个孩子!
就在全家人笑闹的时候,只有一直装透明人的廖建华没有笑。
倒不是因为她相信三弟廖永明对未来的展望。
而是她脑子根本就没在那儿。
打听二哥与三弟对话开始,廖建华眼睛就晶晶亮。
因为她知道了,三弟终于又在哪里买了铺子。
人民路13号!
廖建华牢牢将这个地点记在心里。
等她这两天去了市区,她一定要想办法劝唐宋,争取就在三弟的新铺子附近,也买下一间铺子。
哪怕只是个小铺子都不要紧。
因为廖建华坚信,只要是三弟买铺子的地方,就一定离被拆迁、发财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