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苏瑶解决宫闱危机后,在京城的声望如日中天。但她并未沉醉其中,依旧每日在医馆忙碌,治病救人、钻研医术。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打破了京城的安宁。
起初,只是城中几户人家有人出现发热、咳嗽、浑身乏力的症状,苏瑶并未太过在意,只当是普通的伤寒,便开了些常用的药方。可没过几天,患病的人数陡然增多,症状也愈发严重,许多患者还出现了呼吸困难、昏迷不醒的情况,就连一些经验丰富的大夫也束手无策。
苏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她放下手中的其他事务,全身心投入到对疫病的研究中。她穿梭于各个病患家中,仔细观察他们的症状,询问发病前的饮食起居和接触过的人,试图找出疫病的根源。
在一次走访中,苏瑶遇到了一位病重的老者。老者的家人满脸泪痕,苦苦哀求苏瑶救救他。苏瑶看着老者苍白的面容和痛苦的神情,心中一阵酸涩。她为老者仔细把脉,发现他的脉象虚弱且紊乱,与之前见过的伤寒脉象截然不同。
苏瑶陷入了沉思,她从未见过如此诡异的病症。回到医馆后,她将自己关在房间里,翻阅了大量的医书,寻找类似病症的记载。终于,在一本古籍中,她找到了关于一种名为“瘴疫”的病症描述,与如今京城的疫病症状极为相似。
书中记载,瘴疫是由一种特殊的邪气引发,多在潮湿、污秽的环境中滋生传播,传染性极强,且治疗难度极大。苏瑶知道,要想控制这场疫病,必须尽快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她立刻召集医馆的学徒和助手,开始研究药方。她尝试了多种草药的组合,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就在她感到绝望的时候,她突然想起了《灵枢医典》中提到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思路,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来对抗疫病。
苏瑶决定按照这个思路重新调配药方。她选用了几种具有扶正祛邪、清热解毒功效的草药,精心熬制。为了确保药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她甚至亲自试药。在确认没有问题后,她将药方分发给城中的患者。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一些患者服用了苏瑶的药方后,病情并没有明显好转,这让苏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城中开始出现一些质疑的声音,有人说苏瑶徒有虚名,根本治不好疫病;还有人说这场疫病是上天的惩罚,人力无法改变。
面对这些质疑和压力,苏瑶没有退缩。她知道,自己不能放弃,每一个患者的生命都在她的手中。她重新审视自己的治疗方案,思考其中的不足之处。
经过几天几夜的思考和研究,苏瑶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疫病传染性强,患者之间相互感染,导致病情反复。要想彻底治愈,除了药物治疗,还需要采取隔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苏瑶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靖王。靖王听后,十分支持她的决定。他立刻进宫面见皇帝,请求皇帝下令在城中设立隔离区,将患病的人集中安置,由苏瑶带领医馆的人进行治疗。
皇帝批准了靖王的请求。很快,京城中便设立了几处隔离区。苏瑶带领着学徒和助手们日夜奔波在隔离区,为患者诊治、送药。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全身心地投入到抗疫工作中。
在隔离区,苏瑶发现患者们因为病情和恐惧,情绪十分低落。她知道,良好的心态对于治疗也至关重要。于是,她一边为患者治疗,一边耐心地安慰他们,给他们讲述治愈的案例,鼓励他们树立信心。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苏瑶还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对药方进行了个性化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有患者的病情出现了好转的迹象。这一消息让苏瑶和其他医护人员备受鼓舞,也让城中的百姓看到了希望。
然而,抗疫之路依旧充满艰辛。随着疫病的蔓延,隔离区的患者越来越多,医疗物资也开始短缺。苏瑶心急如焚,她四处奔走,寻求各方的支持。靖王也利用自己的人脉,为医馆筹集了大量的草药和医疗器械。
在抗疫的过程中,苏瑶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体质较好、生活习惯健康的人,感染疫病的几率相对较低,即使感染了,病情也相对较轻。这让她意识到,增强民众的体质和卫生意识,对于预防疫病也非常重要。
于是,苏瑶编写了一些关于预防疫病的小册子,派人在城中分发。她还亲自到街头巷尾,向百姓们宣传卫生知识,教导他们如何正确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等。
在苏瑶和众人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逐渐得到了控制。患病的人数越来越少,治愈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经过这场疫病的洗礼,京城百姓对苏瑶的感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她成了众人心中的英雄。
疫病过后,皇帝为了表彰苏瑶的功绩,赏赐了她许多金银珠宝和珍贵的药材。但苏瑶对这些赏赐并不在意,她心中所想的,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医术,为更多的人服务。
她将皇帝赏赐的药材全部捐献给了医馆,用于研究和治疗。同时,她还将自己在抗疫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整理成书,希望能为后世医家提供参考。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苏瑶站在医馆的院子里,看着满园的药草,心中充满了感慨。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她,但她毫不畏惧。因为她心中有信念,有对医术的热爱,有对生命的尊重。她将继续以自己的医术,守护这一方百姓的健康,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