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旧部沉冤昭雪艰
“凛风,”顾长渊放下名单,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芒,“是时候了……”
徐凛风微微颔首,他知道顾长渊指的是什么。那份名单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名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代表着一位曾经浴血奋战、如今却身陷囹圄的忠良之士。这些人,都是顾长渊的旧部,也是被朝堂势力污蔑陷害的牺牲品。
“大人打算如何入手?”徐凛风轻声问道。
顾长渊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沉吟片刻道:“先从收集证据开始。我要将他们每一个人的功绩,以及被污蔑的证据,都清清楚楚地列出来,呈给皇上。”
接下来的几天,顾长渊和徐凛风几乎是不眠不休地工作着。他们翻阅卷宗,走访证人,收集一切可以证明旧部清白的证据。顾长渊事必躬亲,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他要确保万无一失。
一份份详细的资料被整理出来,上面记录着旧部们曾经的赫赫战功,以及他们如何被诬陷的经过。这些资料,就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刀刃,直指那些陷害忠良的幕后黑手。
顾长渊将整理好的资料,一封封地呈递上去,然而,事情的进展并不顺利。朝中仍有部分官员受旧势力影响,对顾长渊的平反之事百般阻挠。每一次上奏,都被以各种理由驳回。
“岂有此理!”顾长渊将一份驳回的奏折狠狠地摔在桌上,怒不可遏。他明白,这背后,是那些旧势力在暗中作梗。
徐凛风拾起奏折,仔细地看了看,沉声道:“大人,看来我们低估了对方的势力。他们根深蒂固,想要撼动他们,并非易事。”
顾长渊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凛风,我们不能放弃。这些人都是为了保家卫国才落得如此下场,我们必须要为他们讨回公道!”
他重新拿起一份奏折,仔细地修改起来。他知道,单凭这些证据,还不足以扳倒对方。他需要更加确凿的证据,更加强有力的支持。
一次次的驳回,一次次的修改,顾长渊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他知道,这是一场硬仗,但他必须打赢这场仗,因为他肩负着旧部的希望,肩负着正义的使命。
夜深了,书房的灯火依旧通明。顾长渊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继续伏案工作。突然,徐凛风推门而入,脸色凝重。
“大人……”徐凛风欲言又止。
顾长渊抬起头,看着徐凛风,心中隐隐感到一丝不安。“怎么了?”
徐凛风走到顾长渊身边,低声道:“刚刚得到消息……”
“刚刚得到消息,狱中的几位旧部……身体状况堪忧。”徐凛风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颤抖。
顾长渊手中的笔猛地一顿,墨汁在纸上晕开,像一滴凝固的血泪。他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努力压抑着内心的翻涌的情绪。他知道,牢狱之灾,绝非仅仅是失去自由那么简单。那些阴暗潮湿的牢房,那些残酷的刑罚,足以摧毁一个人的身心。他的旧部,曾经是战场上英勇无畏的战士,如今却……
“具体情况如何?”顾长渊的声音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据可靠消息,几位将军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折磨,其中,王将军的腿被打断,至今无法行走;李将军……咳血不止,恐命不久矣。”徐凛风的声音越来越低,仿佛难以启齿。
顾长渊猛地站起身,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内心如同被烈火炙烤一般。他紧握双拳,指节泛白。他恨,恨自己无力保护他们,恨那些陷害忠良的奸佞小人!他多想立刻冲进牢狱,将他们救出来,可是他知道,他不能冲动。他肩负着更多人的希望,如果他倒下了,就再也没有人能够为他们昭雪冤屈了。
“凛风,”顾长渊停下脚步,目光坚定,“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朝堂之上行不通,我们就从民间入手!”
徐凛风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大人的意思是……”
“民间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亲眼见证了这些将士们的功绩,他们的证词,比任何朝堂上的奏折都更有力!”顾长渊语气铿锵有力,仿佛找到了新的希望。
次日清晨,顾长渊便带着几名亲信,离开了边境重镇,深入到曾经受战火侵扰的村庄。然而,事情的进展并不顺利。当顾长渊一行人出现在村口时,村民们非但没有表现出感激之情,反而纷纷躲避,甚至有人拿起锄头,警惕地盯着他们。
“你们又来做什么?又要来征兵吗?”一位老农拄着拐杖,颤巍巍地问道,语气中充满了恐惧和不信任。
顾长渊心中一沉,他知道,朝廷的腐败,已经深深地伤害了百姓的心。在百姓眼中,官员的到来,往往意味着赋税的加重,意味着家破人亡。他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去,温和地说道:“老人家,您误会了,我们不是来征兵的……”
顾长渊耐心解释,试图消除村民的误解,并开始收集旧部们的功绩证据。他走访了一户又一户人家,记录下村民们口述的每一个细节。他看到了百姓们眼中的恐惧,也听到了他们对旧部们的感激和怀念。这些,都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然而,就在他收集到一些关键证据的时候,一股不祥的预感笼罩在他的心头。深夜,他所在的村庄突然起火,熊熊大火吞噬了房屋,也烧毁了部分他辛苦收集的证据。顾长渊站在火光之中,脸色阴沉,他知道,这是有人故意为之……
“大人,我们必须尽快离开这里!”亲信焦急地喊道。
顾长渊望着远处闪烁的火光,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寒芒,“看来,我们触碰到了某些人的底线……”他一把抓起身边剩下的卷轴,紧紧地攥在手中。
火光冲天,映红了顾长渊冷峻的面庞。他紧紧攥着仅存的卷轴,心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这场大火,不仅烧毁了部分证据,更烧毁了村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丝信任。
“大人,我们先撤吧,此地不宜久留!”亲信焦急地催促道。
顾长渊点点头,他知道此刻必须保持冷静。他们迅速撤离了燃烧的村庄,在夜色的掩护下,朝着下一个目标前进。
接下来的日子里,顾长渊更加谨慎,他改变了策略,不再大张旗鼓地走访,而是乔装打扮,秘密地接触那些曾经受过旧部恩惠的百姓。他像一个在黑暗中潜行的猎人,耐心而执着地收集着每一丝线索,将它们拼凑成完整的真相。
他发现,朝堂上的阻力远比他想象的要大。那些陷害他旧部的势力,就像一张无形的巨网,笼罩着整个朝堂,让他寸步难行。他曾经试图通过一些正直的官员上奏皇帝,却都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大人,我们找到新的证据了!”徐凛风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打破了书房里的沉寂。
顾长渊接过徐凛风递来的卷轴,仔细地查看起来。这是一份账簿,上面记录着那些官员贪污受贿的证据,而这些官员,正是陷害他旧部的幕后黑手。
“好!有了这份账簿,我们就可以……”顾长渊的话还没说完,书房的门突然被撞开,一群官兵冲了进来。
“顾长渊,你涉嫌谋反,跟我们走一趟!”为首的官员厉声喝道。
顾长渊冷笑一声,“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倒要看看,你们能拿出什么证据!”
他被带到了皇宫,面见皇帝。皇帝看着手中的账簿,脸色阴沉,一言不发。
“陛下,臣有证据证明,这些官员贪污受贿,陷害忠良!”顾长渊慷慨陈词,将收集到的证据一一呈上。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那些被指控的官员纷纷为自己辩解,试图混淆视听。顾长渊据理力争,毫不退缩。
“陛下,臣还有证人!”顾长渊再次开口。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几位村民被带了上来。他们都是曾经受过旧部恩惠的百姓,他们勇敢地站出来,为顾长渊的旧部作证。
皇帝看着这些衣衫褴褛的百姓,听着他们发自肺腑的证词,心中波澜起伏。他深知,这些百姓的话,比任何朝堂上的奏折都更有力。
就在这时,一位老臣站了出来,“陛下,这些村民的证词不足为信,他们很可能是被顾长渊收买的!”
顾长渊目光如炬,盯着那位老臣,一字一顿地说道:“你敢不敢,让他们与你对峙?”
老臣脸色一变,眼神闪烁,不敢直视顾长渊的目光。皇帝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已有决断。他沉声道:“来人,将这些官员收押,彻查此事!”他的声音虽然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顾长渊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他知道,自己终于为旧部洗刷了冤屈。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朝着皇帝行了一礼,“谢陛下明察秋毫!”
皇帝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顾爱卿,你为国尽忠,朕心甚慰。但此事牵连甚广,还需谨慎处理。”
顾长渊明白皇帝的顾虑,朝堂上的势力盘根错节,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更大的动荡。他恭敬地答道:“臣明白,定当竭尽所能,维护朝堂安定。”
离开皇宫后,顾长渊并没有立刻回府,而是去了城外的军营。他需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他的旧部,让他们安心。
军营中,气氛压抑。自从旧部被诬陷以来,将士们都人心惶惶,士气低落。顾长渊的到来,无疑给他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大人!”看到顾长渊,将士们纷纷围了上来,眼中充满了期待。
顾长渊微笑着看着他们,朗声道:“兄弟们,你们的冤屈,已经洗清了!陛下已经下令释放并平反!”
他的话音刚落,军营中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将士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他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徐凛风站在顾长渊身旁,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也感到无比欣慰。他知道,为了这一天,顾长渊付出了多少努力。
“恭喜大人!”徐凛风轻声说道。
顾长渊微微一笑,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他知道,这场斗争还远没有结束。那些被收押的官员,只是冰山一角,背后还有更大的势力在操控着这一切。而且,皇帝虽然下令平反,但并没有追究那些幕后黑手的责任,这让他感到不安。
回到府中,顾长渊立刻召集了徐凛风和马将军,商议接下来的对策。
“大人,如今旧部沉冤得雪,我们应该趁热打铁,将那些幕后黑手一网打尽!”马将军激动地说道。
徐凛风却摇了摇头,“将军,此事还需从长计议。陛下虽然平反了旧部的冤屈,但并没有深究,这说明他还在顾虑什么。我们现在不宜轻举妄动,以免引起陛下的猜忌。”
顾长渊沉思片刻,说道:“凛风说得对,我们必须小心行事。现在最重要的是,稳住局势,等待时机。”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匆匆跑了进来,跪倒在地,禀报道:“报!边境传来急报,敌国军队有异动!”
顾长渊脸色一沉,“具体情况如何?”
“据探子回报,敌国军队正在集结,似乎有入侵的迹象……”士兵的声音有些颤抖。
顾长渊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凛风,准备一下,我们即刻动身前往边境!”
马将军连忙劝阻道:“大人,万万不可!如今边境局势紧张,您身为朝廷命官,怎能轻易犯险?”
顾长渊摆了摆手,语气坚定,“此事事关重大,我必须亲自去一趟,才能掌握第一手情报。”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徐凛风,“准备好地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