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险证清誉觅转机
夜色深沉,如墨泼洒,顾府书房内灯火通明。顾长渊面色阴沉,手指一下一下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像极了此刻他压抑的心情。李掌柜的栽赃陷害,让他陷入困境,他知道,这不仅仅是李掌柜一人所为,背后必定还有更大的势力在操控。
徐凛风站在一旁,眉头紧锁,他明白顾长渊此刻的处境有多危险。李掌柜的指控并非空穴来风,他必然做了万全的准备,想要翻盘,必须找到确凿的证据。
“大人,”徐凛风打破沉默,“我已经派人去查了,李掌柜的确销毁了许多账目,但还有一些残留的单据散落在民间药铺,或许能找到一些线索。”
顾长渊眼中闪过一丝光芒,“立刻派人去查,务必找到那些单据!”
与此同时,钱药商看到顾长渊陷入困境,更加肆无忌惮地抬高药价。城中百姓叫苦不迭,许多病人因为买不起药而病情加重,怨声载道。
“这钱药商真是趁火打劫!”顾长渊怒不可遏,他知道钱药商与李掌柜勾结已久,如今更是变本加厉,更加坚定了他要彻查此事的决心。
接下来的几日,顾长渊和徐凛风奔波于各个药铺,寻找残存的单据,一点一点拼凑着真相。他们发现,李掌柜利用职务之便,将医馆的药材高价卖给钱药商,从中牟取暴利,而那些高价药材最终又流入百姓手中,层层盘剥,令人发指。
陈学徒,那个在医馆做事胆小怕事的年轻人,成了关键人物。他知道一些内幕,但惧怕李掌柜的势力,不敢吐露实情。顾长渊找到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让他说出了真相。
“李掌柜……他,他将低价药材换成高价药材的包装,然后……然后高价卖出去……”陈学徒的声音颤抖着,眼神中充满了恐惧。
有了陈学徒的证词,加上收集到的残存单据,顾长渊终于掌握了李掌柜贪污的证据。他将这些证据呈报给周太医,希望他能秉公处理。
周太医看着手中的证据,面色凝重。他知道顾长渊的改革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如今又牵扯出贪污一案,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他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此事事关重大,我需要仔细斟酌……”
顾长渊心中一沉,他知道周太医的态度至关重要,如果他选择站在自己这边,那么这场斗争还有胜算,如果……
“大人,”徐凛风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宋医家来了。”
顾长渊抬起头,看到宋医家正站在门外,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宋医家迈进书房,拱手作揖,语气却带着一丝讥讽:“顾大人,近来可好?听说你为了改革,可是闹得满城风雨啊。”
顾长渊不动声色,淡淡道:“宋老,改革之事,是为了百姓福祉,些许风雨,在所难免。”
“福祉?”宋医家冷笑一声,“我看是祸害!你那些所谓的改革,不过是哗众取宠,扰乱医序!如今更是身陷贪污丑闻,还有什么脸面谈福祉?”
顾长渊目光一凛,沉声道:“宋老此言差矣,我行的端坐得正,贪污一事纯属诬陷,真相迟早会大白于天下!”
宋医家轻蔑地笑了笑,不再理会顾长渊,转身离去。他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就是要当着周太医的面羞辱顾长渊,加深周太医对他的负面印象。
宋医家离开后,周太医看向顾长渊的眼神更加复杂,他沉声道:“顾大人,此事影响甚大,你还是好自为之吧。”说完,也起身离开了书房。
顾长渊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心中一股怒火熊熊燃烧,他知道,宋医家这一番话,必然会在传统医家中掀起更大的波澜,让他更加孤立无援。
深夜,顾府后门悄然打开,一个身影闪了进来。来人正是孙大夫,他神色紧张,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布包。
“大人,”孙大夫压低声音,“我冒着风险找到了一些线索,或许对您有所帮助。”
顾长渊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些账簿碎片和几封信件。这些都是孙大夫冒着风险从医馆库房里偷偷带出来的。
“这些都是李掌柜销毁账目时遗漏的,”孙大夫解释道,“虽然不多,但也足以证明他确实做过手脚。”
顾长渊仔细翻看着这些碎片,心中燃起一丝希望。这些线索虽然不足以完全证明他的清白,但却可以进一步佐证李掌柜的罪行,为他争取更多的时间。
“孙大夫,多谢你冒着风险帮我,”顾长渊感激地说道,“这份恩情,我铭记于心。”
孙大夫摇了摇头,“大人不必客气,我也是为了那些被李掌柜欺压的百姓,为了医道的正义。”
孙大夫说完,便匆匆离开了顾府。他走后不久,一个年轻的身影出现在后门口,正是医馆的学徒陈学徒。他目睹了孙大夫的举动,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紧紧地握着拳头,眼神中充满了挣扎。
陈学徒望着孙大夫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内心翻江倒海。孙大夫的义举深深地震撼了他,他敬佩孙大夫的勇气,也痛恨自己的懦弱。他知道李掌柜贪污的内幕远比孙大夫找到的证据更多,更严重。他知道李掌柜是如何利用职务之便,以次充好,克扣药材,中饱私囊,甚至还与钱药商勾结,哄抬药价,让百姓苦不堪言。这些事情,他都看在眼里,却一直不敢说出来,因为他害怕李掌柜的报复,害怕失去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他紧紧攥着拳头,指甲几乎嵌进肉里。他渴望像孙大夫一样勇敢,像顾大人一样正直,但他内心的恐惧却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扼住了他的喉咙,让他喘不过气。他徘徊在顾府后门良久,最终还是没有勇气敲响那扇门。他转身离去,脚步沉重,仿佛背负着千斤重担。
与此同时,太医院内灯火通明。周太医组织了一场关于顾长渊改革的辩论会。许多太医都对顾长渊的改革计划提出了质疑和批评。他们认为顾长渊的改革过于激进,扰乱了传统的医序,甚至有人指责他沽名钓誉,别有用心。
“顾大人提出的改革方案,看似是为了百姓福祉,实则漏洞百出,根本不切实际!”一位老太医慷慨激昂地说道。
“不错,他一个从未行过医的官员,有什么资格指点我们这些经验丰富的医者?”另一位太医附和道。
“他所谓的改革,不过是哗众取宠,博取名声的手段罢了!”
各种质疑和批评声此起彼伏,顾长渊的改革计划在太医院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这场辩论会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朝廷,顾长渊的形象在朝臣心中大打折扣,他的处境更加艰难。
然而,顾长渊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垮。他深知改革之路必然充满荆棘,但他从未想过放弃。他仔细研究着孙大夫提供的线索,账簿碎片上的模糊字迹,信件中隐晦的暗示,都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拼凑,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他发现,李掌柜贪污的数额远比他想象的要大,而且牵涉到的人也远不止钱药商一个。他敏锐地察觉到,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大的阴谋。
他点燃一盏油灯,昏黄的灯光映照在他坚毅的脸上。他拿起毛笔,在一张纸上写下几个名字,其中赫然就有宋医家的名字。他目光如炬,心中已经有了新的计划。他决定顺着孙大夫提供的线索,继续深入调查,找出隐藏在背后的真相。
他起身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望着漆黑的夜空,深吸一口气。黎明前的黑暗,总是最浓重,但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看到黎明的曙光。他拿起桌上的另一封信,信封上只写着一个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