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医馆革新启新途
烽烟暂歇,顾长渊并未沉溺于胜利的喜悦。京城繁华的背后,是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痼疾。他深知,真正的胜利在于国泰民安,而眼下,医馆改革势在必行。
他走访了京城几家医馆,皆是药味混杂,环境脏乱。一些医馆大夫故弄玄虚,开出价格昂贵的药方,百姓苦不堪言。他亲眼见到一位老妇,为了给孙儿抓药,几乎倾家荡产。这一幕深深触动了他,更坚定了他改革的决心。
回到府衙,他将改革的想法告知徐凛风。徐凛风沉吟片刻:“大人此举,虽利国利民,却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必然会遭到阻挠。”
顾长渊早有预料:“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阻力越大,越说明我们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他提笔在纸上写下改革的方案,其中包括统一药材价格,规范诊疗流程,以及培养更多合格的大夫。
方案一出,朝野震动。宋医家,京城德高望重的传统医家代表,联合众多老派大夫上书朝廷,言辞激烈地反对改革,称顾长渊破坏祖宗规矩,扰乱医疗秩序。一些官员也开始附和,朝堂上议论纷纷,对改革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顾长渊不为所动,他据理力争,一一驳斥了宋医家等人的观点。他指出,传统医术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他强调改革是为了百姓的福祉,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与此同时,钱药商,京城最大的药材供应商,嗅到了危机。顾长渊的改革一旦成功,势必会影响他的利益。他开始暗中囤积药材,制造药材短缺的假象,导致京城各大医馆药材供应紧张。
医馆药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开始将矛头指向顾长渊,认为他的改革扰乱了市场。顾长渊意识到有人在背后捣鬼,他派人调查,很快就查到了钱药商的头上。
面对重重阻力,顾长渊没有退缩。他深知改革之路漫长而艰辛,但他绝不会放弃。他找到孙大夫,一位被传统医家排挤,却医术精湛的大夫,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府衙书房内,烛火摇曳,顾长渊和徐凛风正在研究对策。“大人,李医馆的掌柜求见。”门外传来侍卫的声音。顾长渊微微皱眉,心中升起一丝不安……“让他进来。”
李医馆掌柜躬身入内,脸上堆着谄媚的笑容:“顾大人,深夜叨扰,还望恕罪。”
顾长渊不动声色:“李掌柜有何事?”
“下官听闻大人正在推行医馆改革,心中甚是钦佩。只是,下官也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说大人此举,并非完全为了百姓,而是……”李掌柜故意压低声音,“而是为了中饱私囊。”
顾长渊目光一凛:“哦?此话怎讲?”
李掌柜搓着手,故作迟疑:“下官不敢妄言,只是听闻大人打算统一药材采购,这其中,恐怕……”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
徐凛风在一旁冷哼一声:“李掌柜的意思是,大人会借机抬高药价,从中牟利?”
李掌柜连忙摆手:“下官不敢,只是,这改革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还望大人三思啊。”他这番话看似劝谏,实则是在散播谣言,暗示顾长渊改革是为了谋取私利。
顾长渊将李掌柜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心中已有了判断。他淡淡一笑:“李掌柜的担忧,本官明白。但改革的初衷是为了百姓,绝不会损害百姓的利益。至于药材采购,本官自会公开透明,绝不容许任何人从中作梗。”
李掌柜见顾长渊态度坚决,不敢再多言,只得告辞离去。他前脚刚走,顾长渊便对徐凛风说道:“看来,这医馆内部,也不太平啊。”
与此同时,城西一家不起眼的小医馆里,孙大夫正在焦急地踱步。他支持顾长渊的改革,但他也深知改革的阻力有多大。他曾试图在医馆内部宣传改革的好处,却遭到其他大夫的冷嘲热讽,甚至被排挤到这个偏僻的小医馆。
他知道李掌柜在暗中散播谣言,诋毁顾长渊,但他势单力薄,难以与之抗衡。他只能偷偷地将这些消息传递给顾长渊,希望他能有所防备。
“大人,孙大夫送来消息。”一名侍卫将一封信递给顾长渊。
顾长渊展开信,只见上面写着:“李掌柜散布谣言,医馆内部人心不稳,务必小心。”
顾长渊看完信,眉头紧锁。他知道,改革之路注定充满荆棘,但他绝不会被这些困难吓倒。
夜深了,府衙的灯火依然通明。顾长渊正在翻阅医馆的账簿,试图从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这时,一个怯生生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大人,小的有事禀报。”是医馆的学徒陈学徒。
顾长渊抬起头,示意他进来。“何事?”
陈学徒吞吞吐吐,眼神闪烁,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小的……小的……”他支吾了半天,最终只说了一句,“大人,医馆的账……好像……不太对……”他的声音越来越小,几乎听不见。
顾长渊放下手中的账簿,目光锐利地盯着陈学徒,“说清楚!”
陈学徒吓得一哆嗦,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大人饶命!小的……小的只是觉得账目有些混乱,具体……具体小的也不清楚。”他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眼神飘忽不定,不敢直视顾长渊。
顾长渊并没有发怒,而是放缓了语气,“陈学徒,你不用害怕,本官只是想了解情况。你若知道些什么,尽管说出来,本官保证你的安全。”
陈学徒犹豫片刻,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大人,小的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小的只是个学徒,平日里只负责抓药煎药,账目上的事情,小的……小的不懂。”
徐凛风在一旁冷眼旁观,他敏锐地察觉到陈学徒的言辞闪烁,心中已然明了,这其中必有隐情。他上前一步,说道:“陈学徒,你也不用太过紧张,大人只是想查清真相,并非要治你的罪。你若真的一无所知,那便罢了。但你若是知情不报,一旦查实,后果可不是你能承担的。”
陈学徒的身子颤抖得更加厉害了,他咬着嘴唇,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他知道李掌柜的为人,心狠手辣,如果他知道自己告密,定不会放过自己。可是,顾大人承诺会保护他……
“我……我……”陈学徒挣扎着,内心无比纠结。
“你看到了什么?”顾长渊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能洞穿人心。
陈学徒深吸一口气,终于鼓起勇气,“小的……小的曾看到李掌柜……将一些贵重药材……偷偷运出医馆……”他的声音越来越小,几乎微不可闻。
顾长渊和徐凛风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与此同时,太医院内,周太医正在与其他几位太医议论顾长渊的医馆改革。
“这顾大人,年纪轻轻,就想改革医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一位老太医捋着胡须,不屑地说道。
“是啊,我大梁朝的医术传承千年,岂是他一个毛头小子能随意更改的?”另一位太医附和道。
周太医虽然没有直接反对改革,但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顾大人此举,出发点是好的,但改革并非易事,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混乱,甚至危及百姓的健康。”
“周太医所言极是,现有的医疗体系已经足够完善,根本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一位太医说道。
周太医点了点头,“我担心的是,顾大人急于求成,反而会弄巧成拙。”
顾长渊自然也预料到了改革会遇到阻力,但他并没有退缩。他知道,要想继续推行改革,必须先解决传统医家的抵制。他决定先去拜访宋医家,这位德高望重的医家代表,希望能说服他支持改革。
“备轿,去宋府。”顾长渊沉声说道。
夜幕笼罩下的宋府,显得格外宁静。顾长渊站在宋府门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知道,此行将会无比艰难,但他必须要去尝试。
他抬手,轻轻叩响了宋府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