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巧计初萌破敌诈
李太监被拖走后,大殿恢复了死寂。顾长渊站在御案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眉头紧锁。他知道,李太监只是个小卒子,真正的幕后黑手是孙谋士,以及那位野心勃勃的郑王爷。
“大人,”徐凛风打破了沉默,“周贵族那边有动静了。”
顾长渊猛地抬头,“怎么说?”
“据线报,周贵族似乎有意向郑王爷提供物资援助,虽然还未正式行动,但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顾长渊的手指敲击桌面的声音更急促了,“该死!若是让他得逞,叛军的实力将大大增强,京城的局势会更加危急。”他来回踱步,焦急地思考着对策。他知道,必须尽快阻止周贵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城外,郑王爷的叛军营地里,气氛热烈。孙谋士的计策正在逐步奏效,城中涌入的难民不仅加剧了城内的混乱,也让朝廷的物资供应捉襟见肘。
“王爷,如今京城人心惶惶,物资匮乏,正是我们进攻的最佳时机!”一名将领兴奋地说道。
郑王爷抚摸着胡须,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不急,再等等。等城内彻底乱了,我们再一举攻破城门,直捣黄龙!”
城墙上,杨将军看着城外越来越多的叛军,心中焦虑不安。城内的情况也越来越糟糕,难民的涌入让城内的治安变得混乱不堪,物资也开始短缺。
“将军,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城内的粮草最多还能支撑三天,如果叛军攻城,我们恐怕…”一名副将担忧地说道。
杨将军叹了口气,他何尝不知道如今的困境。他看向京城的方向,心中对顾长渊的平叛计划充满了疑虑。他本就对顾长渊的年轻和缺乏经验心存芥蒂,如今看到局势愈发混乱,对顾长渊更加不满。
与此同时,陈士兵所在的部队依然坚守阵地,抵御着叛军的劝降。他不断地鼓励身边的士兵,告诉他们朝廷一定会派援军来支援他们。
“兄弟们,我们不能背叛朝廷,不能背叛百姓!只要我们坚持住,就一定能等到援军!”陈士兵高声喊道。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士兵开始动摇。饥饿、疲惫和对未来的恐惧,让他们逐渐失去了抵抗的意志。
夜幕降临,京城内外,气氛紧张。顾长渊站在城楼上,眺望着远处的叛军营地,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到来……徐凛风走到他身边,低声说道:“大人,杨将军求见。”顾长渊转过身,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让他进来。”杨将军踏入城楼,盔甲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突兀。他脸色阴沉,眉宇间满是焦虑和不满。见到顾长渊,他单膝跪地,却语气生硬:“大人,如今城内人心惶惶,物资匮乏,叛军兵临城下,京畿危在旦夕!末将认为,大人先前制定的策略,似乎并无成效…”
顾长渊静静地听着,目光深邃,让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杨将军有何高见?”
杨将军咬了咬牙,说道:“末将斗胆建议,先撤回城外驻军,保全实力,再做打算。如今城内混乱,即便援军到达,也难以展开有效防御。不如保存实力,等待时机…”
徐凛风闻言,脸色微变,刚想开口反驳,却被顾长渊一个眼神制止了。顾长渊走到杨将军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杨将军,你的担忧我理解。但撤退,只会让叛军更加嚣张,也会让城内百姓更加恐慌。如今我们能做的,只有坚守,等待时机反击。”
杨将军还想再说什么,却见顾长渊眼神坚定,只得作罢,起身告退。但他心中的疑虑并没有消除,反而更加深了。他回到军营,看着疲惫不堪的士兵,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他开始考虑,是否真的要违抗顾长渊的命令,撤回自己的军队…
皇宫内,李太监虽然被关押,却并没有停止他的阴谋。他暗中联络了之前收买的宫女,继续散播对顾长渊不利的谣言。他声称顾长渊勾结叛军,故意制造混乱,妄图谋权篡位。这些谣言在宫中迅速传播,一些不明真相的官员开始动摇,他们联名上书,要求皇帝惩处顾长渊。
皇帝看着手中的奏折,眉头紧锁。他对顾长渊的能力和忠心还是信任的,但如今京畿危急,人心惶惶,他也开始犹豫不决。
夜深了,顾长渊的书房里依然灯火通明。他摊开一张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叛军的动向和兵力部署。他一遍遍地推演着战局,寻找着破敌之策。徐凛风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顾长渊。他知道,顾长渊一定在思考着什么关键的问题。
“凛风,”顾长渊突然开口,“你有没有发现,孙谋士的计策虽然环环相扣,却似乎…过于刻意?”
徐凛风略一沉吟,说道:“大人的意思是…”
“你看,”顾长渊指着地图上的几个地点,“这几次叛军的袭击,看似声东击西,实则都避开了我们的主力部队。而且,他们每次进攻的时间和地点都十分巧合,仿佛…是故意让我们知道他们的行动。”
徐凛风仔细地看着地图,眉头渐渐皱了起来。他开始重新审视之前的几次战役,发现确实如顾长渊所说,孙谋士的计策中似乎隐藏着一些规律。
“大人,您的意思是,孙谋士故意露出了破绽?”
顾长渊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走到窗前,看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低声说道:“或许,他想让我们以为他露出了破绽…”他转过身,眼神中闪过一丝精光,“凛风,我们需要更多的情报…”他走到书桌前,拿起一份密报,展开…
密报上的字迹潦草,却透露出一个惊人的消息:叛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郑王爷与孙谋士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裂痕。郑王爷虽有野心,却优柔寡断,容易受人摆布;而孙谋士则心机深沉,似乎另有所图。顾长渊的目光落在密报最后一行字上,心中一震:“孙谋士暗中联络周贵族…”
“周贵族…”顾长渊喃喃自语,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肥头大耳,贪婪狡诈的贵族形象。周贵族家财万贯,却一直保持中立,静观局势变化。如果孙谋士暗中联络他,那就意味着…
“大人,”徐凛风的声音打断了顾长渊的思绪,“属下已经联系了几位官员,但他们都顾左右而言他,不愿表态支持大人。”徐凛风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这段时间他四处奔走,却收效甚微,压力巨大。
顾长渊拍了拍徐凛风的肩膀,安慰道:“凛风,我知道你尽力了。如今京畿危急,人心惶惶,他们有所顾虑也是人之常情。但我们不能放弃,必须找到更多支持我们的力量。”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跪倒在地,惊恐地喊道:“大人!不好了!城外的士兵…士兵们开始逃亡了!”
顾长渊心中一沉,他知道,这是孙谋士的计策奏效了。叛军围而不攻,散播谣言,制造恐慌,最终导致军队瓦解。如果军队溃散,京畿将不攻自破。
“逃亡了多少人?”顾长渊强压住心中的怒火,沉声问道。
“回大人,已经…已经逃了近一半了!”士兵的声音颤抖着,几乎带着哭腔。
徐凛风闻言,脸色煞白,他从未想过会面临如此困境。他看向顾长渊,眼中充满了绝望。
然而,顾长渊的脸上却并没有丝毫的慌乱。他走到地图前,目光扫过上面标注的几个地点,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近一半…”他低声重复着这个数字,心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他猛地抬起头,眼神中充满了兴奋的光芒。
“原来如此!我终于明白了!”他指着地图上的几个地点,对徐凛风说道:“凛风,你看,这几次叛军的袭击,看似声东击西,实则都避开了我们的主力部队。而逃亡的士兵,也大多来自…这些地方!”
徐凛风顺着顾长渊的手指看去,地图上几个被标记的地点赫然在列。他仔细回想了一下,这些地点的驻军,都是…
“都是杨将军的部下!”徐凛风惊呼出声,他终于明白了顾长渊的意思。
顾长渊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寒芒:“看来,杨将军和孙谋士之间,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大人,您的意思是…”徐凛风欲言又止,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猜测。
“现在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顾长渊打断了徐凛风的话,“我们需要更多证据。凛风,你留守府中,继续联络各方势力。我要亲自去一趟杨将军的营地…”顾长渊拿起佩剑,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留下徐凛风一人在书房中,久久不能平静。
夜色笼罩着大地,寒风呼啸,顾长渊的身影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他翻身上马,朝着城外疾驰而去,马蹄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