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朝堂对质阴谋揭
“皇上,”顾长渊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魏大人所言皆为狡辩!臣手中所持证据,皆为魏大人亲笔书信以及与其党羽来往的信件,皆有印鉴可查。魏大人巧言令色,欲盖弥彰,其心可诛!”
他将手中的证据一一展示,每一封信件都像一把利剑,直指魏大臣的罪行。信中,魏大臣与同党密谋利用皇家一桩陈年旧事——多年前一位不受宠的皇子私通敌国,意图谋反——大做文章,散播谣言,制造混乱,意图借此扳倒政敌,巩固自身地位。
魏大臣脸色铁青,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怎么也没想到,顾长渊竟然能找到这些信件。他强作镇定,指着那些信件,高声说道:“这些都是伪造的!顾长渊,你血口喷人,污蔑朝廷命官,其罪当诛!”
魏大臣的党羽也纷纷站出来为他辩护,有的指责顾长渊伪造证据,有的则声称这些信件断章取义,曲解了魏大臣的意思。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不少大臣开始动摇,怀疑顾长渊的动机。
郑王爷此刻也站了出来,他缓缓说道:“顾大人,此事事关重大,还需谨慎。魏大人为国尽忠多年,岂会做出这等事?或许其中另有隐情,还望顾大人三思而后行。”郑王爷的态度微妙,他虽未明确支持魏大臣,却也暗示此事另有隐情,意图将水搅浑。他知道这桩皇家丑闻一旦被彻底揭开,对皇室声誉将造成极大损害,因此他必须保住魏大臣,将此事掩盖下去。
顾长渊看着这些为他辩护的大臣,心中冷笑。他知道,这些人要么是魏大臣的同党,要么是慑于魏大臣的权势,不敢得罪他。但他并不畏惧,他早已预料到会有这样的局面。
“皇上,”顾长渊再次开口,语气更加坚定,“臣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句虚言。魏大臣的阴谋,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他利用皇家丑闻,制造混乱,意图扰乱朝纲,其心可诛!”
魏大臣见局势对自己不利,立刻反驳道:“顾长渊,你这是栽赃陷害!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这些信件是真的?说不定是你自己伪造的,想要陷害本官!”
朝堂上的气氛更加紧张,大臣们窃窃私语,互相交换着眼神,都在猜测事情的真相。皇帝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一言不发。
就在这时,一个清冷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魏大人,你口口声声说这些信件是伪造的,那么请问,你可有证据证明这些信件是伪造的吗?”徐凛风缓缓走出,站在顾长渊身旁,目光如炬,直视着魏大臣。
徐凛风站出来,手中拿着一叠纸,补充道:“魏大人,这些是近年来各地粮价的波动记录,以及魏大人辖下官员的调动记录。魏大人散播谣言的时间,恰好与粮价异常波动的时间吻合。而负责调查粮价异常的官员,都在不久后被魏大人以各种理由调离了岗位。如此巧合,魏大人作何解释?”
徐凛风的声音清冷而有力,逻辑清晰,证据确凿。他将手中的资料一一展示,每一份资料都像一把尖刀,刺破魏大臣的谎言。他从粮价波动、官员调动、谣言传播的时间线入手,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将魏大臣的阴谋暴露无遗。
一些原本还在摇摆不定的大臣,看到这些新的证据,开始重新思考。他们意识到,顾长渊和徐凛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掌握了确凿的证据。魏大臣的脸色更加难看,他张口结舌,却无力反驳。
郑王爷看到情况不妙,意识到魏大臣的阴谋已经败露,再继续辩护只会越描越黑。他必须想办法帮魏大臣解围,保住皇室的颜面。
“顾大人,”郑王爷缓缓开口,语气沉稳,“此事事关重大,牵扯甚广。如今朝堂之上,人心惶惶,稳定为重。本王以为,此事不宜再继续追究下去,以免造成更大的混乱。”
郑王爷以维护朝堂稳定为由,试图阻止顾长渊继续指控魏大臣。他深知,这桩皇家丑闻一旦被彻底揭开,将会对皇室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为了维护皇室的尊严,他必须将此事掩盖下去。
“郑王爷此言差矣,”顾长渊毫不退让,他目光炯炯,直视郑王爷,“魏大臣的阴谋,已经证据确凿。如果不将真相公之于众,任由奸佞小人逍遥法外,才是真正的动摇国本。难道王爷要为了掩盖一桩陈年旧事,而牺牲朝堂的正义和公正吗?”
顾长渊的声音掷地有声,在大殿中回荡。他义正辞严,毫不畏惧地与郑王爷针锋相对。他知道,郑王爷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皇室的颜面,但他更清楚,如果真相不能大白于天下,那么真正的丑闻将会永远被掩盖,这才是对皇室尊严最大的损害。
一些大臣开始窃窃私语,他们被顾长渊的言辞所打动,也开始思考郑王爷的立场。朝堂上的气氛更加紧张,仿佛一根紧绷的弦,随时都可能断裂。
郑王爷脸色阴沉,他没想到顾长渊竟然如此强硬,丝毫不给他面子。他正要开口反驳,顾长渊却抢先一步说道:“王爷,您真的认为……”顾长渊停顿了一下,目光深邃,语气意味深长,“掩盖真相,就能维护皇室的尊严吗?”
顾长渊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像重锤一般敲击在郑王爷的心上。“王爷,您真的认为掩盖真相,就能维护皇室的尊严吗?真相如同化脓的伤口,若不及时处理,只会溃烂得更深,最终毒害整个肌体。今日若不彻查魏大人的阴谋,日后必将遗祸无穷!”
郑王爷脸色铁青,他没想到顾长渊如此大胆,竟敢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如此直白地指责他。他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竟一时语塞。顾长渊没有给他喘息的机会,继续说道:“魏大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制造粮价波动,陷害忠良,甚至……”他顿了顿,目光如炬,直视魏大臣,“甚至买凶刺杀下官!”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众臣议论纷纷,目光在顾长渊和魏大臣之间来回扫视。魏大臣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强装镇定,却掩盖不住眼神中的慌乱。“你…你血口喷人!”他指着顾长渊,声音颤抖着说道。
顾长渊冷笑一声,从袖中掏出一封信,高举过头顶。“这是刺客临死前留下的供词,上面清楚地写明了是受魏大人指使,前来刺杀下官!王爷,诸位大人,你们可要好好看看!”
徐凛风立刻上前,将信件呈给皇帝。皇帝接过信,仔细阅读,脸色越来越阴沉。他将信件扔到魏大臣面前,怒喝道:“魏爱卿,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魏大臣瘫软在地,浑身颤抖,他已经无力辩解。人证物证俱在,他所有的谎言都被戳穿。他知道,自己完了。
朝堂上的气氛凝重而压抑。一些大臣开始窃窃私语,他们没想到魏大臣竟然如此胆大妄为,竟敢买凶杀人。也有一些大臣对顾长渊的勇气和智慧感到敬佩。
皇帝深吸一口气,沉声说道:“来人,将魏大臣押下去,严加审问!”
两名侍卫上前,将魏大臣拖了下去。魏大臣的哭喊声在大殿中回荡,却没有人为他求情。
顾长渊看着魏大臣被带走,心中并没有多少喜悦。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魏大臣的背后,还有郑王爷,还有更大的阴谋。而郑王爷,依然在试图掩盖真相。
皇帝宣布退朝,众臣陆续离开。顾长渊和徐凛风并肩走出大殿。徐凛风看着顾长渊,眼中带着一丝担忧:“长渊,郑王爷的势力根深蒂固,我们接下来要更加小心。”
顾长渊点了点头,目光深邃,看向皇宫深处,那里,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低声说道:“凛风,我们去找李宫女。”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有些事情,必须弄清楚。”他紧紧攥着手中的另一封信,那是李宫女偷偷交给他的,信封上只写了两个字: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