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未亮,东厂就传来一阵急促的梆子声。
\"杨公公,出大事了!\"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来,\"Kaiser王爷被抓,司礼监林政也招供了!\"
杨公公放下手中的茶盏,眼中闪过一丝精芒:\"消息可靠?\"
\"千真万确!昨夜Kaiser王爷在乾清宫就被拿下了。说是...说是要毒害陛下!\"
杨公公沉默片刻,忽然问:\"沈太医可在场?\"
\"在!而且听说就是他揭发的这个案子!\"
\"果然......\"杨公公轻抚茶盏,\"这个沈明轩,不简单啊......\"
与此同时,内阁。
\"诸位大人,\"张首辅捋着胡须说,\"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
\"首辅大人的意思是......\"几位阁老凑近。
\"Kaiser王爷倒台,朝中必有一番洗牌。\"张首辅意味深长地说,\"但关键是,沈明轩这个人,到底该如何对待?\"
\"这个沈明轩确实出人意料,\"一位阁老说,\"原本以为只是个会医术的,没想到竟能揭发这么大的案子。\"
\"不止如此,\"另一位接话,\"他在太医院推行的那些新法子,听说效果不错。甚至连商人都主动捐银子支持......\"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张首辅叹道,\"一个太医,能量越来越大。如今又立下大功,陛下必定重用。我们......\"
话未说完,忽有内侍来报:陛下召见内阁。
乾清宫内。
\"诸位爱卿,\"正德帝虽还有些病容,但精神矍铄,\"朕已决定,让沈明轩全面主持太医院。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满殿肃静。众人互相看了看,都在揣摩圣意。
张首辅出列道:\"陛下,沈大人医术高明,又破获大案,确实可堪重任。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太医院历来由世家把持,骤然改弦更张,恐怕......\"
沈明轩在旁听着,心中冷笑。这张首辅看似为自己考虑,实则是在提醒那些世家与自己作对。
\"这正是朕的用意。\"正德帝说,\"太医院积弊已久,正需要新人新法。\"
听到这话,沈明轩心中一动。陛下这是要借机整顿太医院啊。
\"臣附议。\"兵部尚书站出来说,\"沈大人的医改之策,在军中试行效果极好。军医们都说,新法比旧法更能救人。\"
\"臣也附议。\"户部侍郎道,\"新法推行以来,各地医馆井然有序,病人们都交口称赞。\"
眼见支持的人越来越多,张首辅话锋一转:\"既如此,老臣也赞成。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太医院事关重大,是否该设个副手,协助沈大人?\"
沈明轩心中一凛。这是要安插眼线啊。
正德帝看向沈明轩:\"沈爱卿以为如何?\"
\"回陛下,\"沈明轩不慌不忙,\"臣倒有个建议。\"
\"说来听听。\"
\"太医院确实需要改革,但一人难以周全。不如这样......\"他侃侃而谈,\"设立三司:诊治司、医学司、药理司。诊治司负责看诊,医学司管理医案,药理司掌管药材。三司分工合作,互相监督。\"
\"妙!\"正德帝赞道,\"这样既能权责分明,又能互相制约。\"
张首辅眼中精光闪动。三司制,这意味着可以安插三个人!
然而沈明轩话锋一转:\"只是这三司的人选,必须要懂医术。臣建议,不如从太医院内部提拔。正好白小姐、顾医师和张医女,都是行内翘楚......\"
此言一出,张首辅的笑容僵在脸上。白小姐是沈明轩的养女,顾医师是他的老师,张医女更是他的同盟!
正德帝满意地点头:\"就依沈爱卿所议。\"
散朝后,张若兰寻到沈明轩:\"这一招真是绝妙!表面上是分权,实际上把权力都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不止如此,\"沈明轩笑道,\"三司制表面上是我让步,实际上断绝了他们安插外人的可能。他们想在太医院安插眼线,除非能拿出真才实学。\"
\"可是......\"张若兰担忧,\"这样会不会结下太多仇怨?\"
\"仇怨早就结下了。\"沈明轩说,\"从我推行医改的那天起,就注定要与既得利益者为敌。与其处处受制,不如借这个机会大刀阔斧地改革。\"
正说着,外面传来脚步声。
\"父亲!\"思雨快步走来,\"刚收到消息,各地世家都在联络,似乎要有大动作......\"
\"大动作?\"沈明轩眉头微皱,\"说具体些。\"
思雨取出一份名单:\"这些世家,最近频繁派人进京。他们表面上说是为了参加医学大会,但是......\"
\"医学大会?\"张若兰一怔,\"这不是两个月后的事吗?\"
\"正是这点可疑。\"思雨说,\"而且他们住的都是同一家客栈,每天都有人秘密会面。\"
沈明轩看着名单,忽然笑了:\"有意思。这些世家,都是太医院改革中利益受损的。看来,他们要联手了。\"
正说着,一个白衣堂的密探匆匆赶来:\"大人,刚刚截获一封密信。是江南沈家发给京城张家的。\"
沈明轩接过密信,看完后脸色凝重:\"果然。他们准备在医学大会上发难。\"
\"怎么说?\"张若兰问。
\"他们要联手对付新法。\"沈明轩解释,\"这封信提到,要在大会上提出'医道正统论',说我们的新法背离医道传统,是在误人性命......\"
\"荒谬!\"张若兰怒道,\"新法推行以来,救了多少人命,他们难道不知道吗?\"
\"他们当然知道。\"沈明轩冷笑,\"但他们更在意的是利益。你看这段......\"
他指着信中的一段:'新法之下,普通医馆也可行医。我等世家数百年积累,岂非付诸东流?'
\"原来如此。\"思雨恍然,\"他们是怕失去垄断地位。\"
\"不止如此,\"沈明轩说,\"你们看这个署名:'同道同心'。这是要把所有守旧派都拉上船啊。\"
张若兰担忧:\"这样一来,声势会很大。\"
\"让他们来。\"沈明轩胸有成竹,\"医学大会,正好可以一决高下。\"
他转向思雨:\"近期各地医案,都整理好了吗?\"
\"都在这里。\"思雨取出一摞资料,\"按照新制度记录的医案,每个都有详细的症状描述和治疗过程。效果也都有百姓签字作证。\"
\"好。\"沈明轩点头,\"那些特别难缠的病例呢?\"
\"在这里。\"思雨又取出一本厚册子,\"这些都是用新法治好的疑难杂症。每个病例都有多位医者见证。\"
正说着,外面又传来急报:各地世家开始联络江湖医者,似乎要在民间兴风作浪。
\"这招够狠的。\"张若兰说,\"想在民间带节奏,动摇新法根基。\"
沈明轩却胸有成竹:\"正好,就让他们闹。闹得越大,摔得越惨。\"
\"父亲有何妙计?\"思雨好奇。
\"你还记得白衣堂在各地设立的义诊所吗?\"
\"记得。按照您的意思,每个义诊所都要详细记录病例,还要病人签字画押......\"思雨忽然明白,\"您是说......\"
\"没错。\"沈明轩说,\"这些记录,就是最好的证据。他们越是煽动,越多人会站出来作证。到时候......\"
\"高明!\"张若兰赞叹,\"这是要让他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止如此,\"沈明轩说,\"你让各地白衣堂的人放出消息:凡是有疑难杂症的,都可以来医学大会现场求医。\"
\"这......\"张若兰一时没明白用意。
思雨却眼前一亮:\"父亲是要......\"
\"对。\"沈明轩笑道,\"既然他们要比,那就在大庭广众之下,用实力说话!\"
正说着,外面又传来消息:张首辅府上,正在秘密召集各部官员。
张首辅的私宅。
\"诸位,\"张首辅沉声说,\"太医院的事,关系重大。沈明轩此人,已经触及到了我们的根本利益。\"
座下众人神情凝重。兵部侍郎道:\"确实如此。他推行的新法,已经影响到各地军医选拔。\"
\"不止军医。\"吏部主事说,\"连科举中的医道考试,他都要改革。说什么要考验实践能力,不能只考八股......\"
\"诸位可知道,\"张首辅忽然压低声音,\"沈明轩的势力,已经渗透到各地?\"
\"此话怎讲?\"
\"你们听说过'白衣堂'吗?\"
众人面面相觑。一位官员道:\"是那个开义诊所的组织?\"
\"表面上是义诊,\"张首辅冷笑,\"实则是在收买人心!他们不收诊金,还给贫民免费施药。这不是在动摇我们的根基吗?\"
此言一出,众人惊愕。一直默不作声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忽然开口:\"首辅大人的意思是......\"
\"此事必须趁早处置。\"张首辅正色道,\"否则,太医院成了他的一言堂,我们这些世家,将来何以自处?\"
\"可是......\"有人迟疑,\"陛下似乎很信任他。\"
\"正是因为如此,\"张首辅意味深长,\"我们才要在医学大会上发难。让陛下看看,他的新法到底是福是祸!\"
与此同时,白衣堂总部。
\"他们要对付我们?\"一位堂主冷笑,\"那就看看谁的本事更大!\"
\"别冲动。\"张若兰说,\"沈大人自有安排。\"
果然,沈明轩正在和几位老医者密谈:\"这次医学大会,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实践上。\"
\"怎么说?\"
\"他们不是说我们背离传统吗?\"沈明轩笑道,\"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医道传承!顾老,您收集的那些古医案,可以拿出来了。\"
顾医师眼前一亮:\"你是说......\"
\"没错。\"沈明轩说,\"我们要证明,新法不是背离传统,而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正说着,思雨匆匆进来:\"父亲,各地传来消息。守旧派已经开始造谣,说我们的新法害死了不少人......\"
\"哦?\"沈明轩不慌不忙,\"他们举了什么例子?\"
\"说是江南徐家的公子,就是死于新法......\"
\"徐公子?\"沈明轩忽然笑了,\"他们找错例子了。\"
\"此话怎讲?\"众人好奇。
\"徐公子的病例,我记得很清楚。\"沈明轩说,\"当时他们请了五位名医,用的都是老法子,眼看不行了才来找我。结果用了新法,活生生救回来了。\"
\"那他后来......\"
\"后来是在赌场输光家财,投河自尽的。\"沈明轩叹道,\"这案子,正好可以反击他们。\"
张若兰立即明白:\"我这就让人去查证!\"
\"等等,\"沈明轩说,\"先别打草惊蛇。让他们继续造谣,等医学大会上......\"
正说着,外面又传来急报:东厂杨公公求见。
\"杨公公?\"众人面色一变。东厂势力,向来是朝堂制衡的关键。
\"让他进来。\"沈明轩淡淡地说。
杨公公进来后,二话不说,直接递上一封密信:\"沈大人,这是张首辅他们刚才的密会记录。\"
众人愕然。沈明轩却不动声色:\"多谢杨公公。不知......\"
\"沈大人客气了。\"杨公公笑道,\"明人不说暗话。太医院的利益,东厂也占了不少。如今新法推行,我们反而更赚钱了。这种好事,杨某人岂有不支持的道理?\"
\"杨公公说得对。\"沈明轩笑道,\"明人不说暗话。只是不知杨公公,还有什么别的发现?\"
\"沈大人果然敏锐。\"杨公公赞道,\"确实还有一件事。张首辅他们,已经联系了礼部尚书。\"
\"礼部?\"思雨疑惑,\"这和礼部有什么关系?\"
\"怕是要打'礼法'的主意。\"沈明轩若有所思,\"医道本是儒家六艺之一,他们大概要说我们新法有违礼教......\"
\"正是。\"杨公公点头,\"他们准备在大会上,以'医道之礼'为题,抨击新法荒诞。\"
沈明轩却笑了:\"想不到他们会用这一招。正好......\"
他转向思雨:\"去把《医道论》拿来。\"
思雨立即会意。这是沈明轩早年写的一部医学论着,专门论述医道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沈大人早有准备?\"杨公公眼前一亮。
\"不是准备,\"沈明轩说,\"而是医道本就该如此。医者,济世为怀。这才是最大的礼法。\"
正说着,外面又传来消息:张首辅派人秘密拜访了几位御史。
\"这是要在朝堂上发难啊。\"张若兰说。
\"让他们来。\"沈明轩胸有成竹,\"正好......\"
他取出一叠文书:\"这是这些年来,各地用新法救治的统计。光是去年一年,就比旧法多救了三千多人。这些数字,都有地方官府作证。\"
\"高明!\"杨公公赞叹,\"以实据对虚言,看他们如何应对!\"
\"不止如此,\"沈明轩继续道,\"杨公公也该听说了,最近各地瘟疫肆虐......\"
\"确实。东厂已经收到不少报告。\"
\"那杨公公可知道,为何京城和江南一带,疫情反而比往年轻?\"
杨公公一怔:\"莫非......\"
\"正是新法的功劳。\"沈明轩解释,\"我们推行的'净水法'和'隔离法',已经在默默发挥作用。这些,我都有详细记录。\"
\"好一个未雨绸缪!\"杨公公击掌赞叹,\"沈大人这是要让他们自投罗网啊!\"
沈明轩微微一笑:\"医者,当以防患于未然为要。这个道理,在朝堂上也是一样。\"
正说着,思雨匆匆进来:\"父亲,刚收到消息。礼部那边,要在大会前召开一个'医道讲学'的小会。\"
\"哦?\"沈明轩挑眉,\"看来他们要先试试水。\"
\"要不要派人......\"
\"不必。\"沈明轩说,\"让他们先唱这出戏。对了,那几个反对新法最激烈的老医者呢?\"
\"都在筹备大会。\"张若兰说,\"他们扬言要在大会上,与新法一决高下。\"
\"好。\"沈明轩点头,\"那就让他们准备。思雨,你去把那几个最难缠的病例整理出来。\"
\"父亲是要......\"思雨忽然明白。
\"没错。\"沈明轩笑道,\"既然他们要比,那就让他们先看看病,用他们的老法子治。等他们束手无策时......\"
\"妙!\"杨公公赞叹,\"这是要让他们先出丑,再......\"
话未说完,外面又传来急报:正德帝病情有反复,要召见众医官。
沈明轩眼中精光一闪:\"来得正好!\"
乾清宫内。
\"陛下,臣等参见!\"一众太医整齐跪下。
正德帝靠在榻上,面色略显苍白:\"众位爱卿平身。朕这病,想请诸位再会诊一次。\"
沈明轩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的情形,心中了然。这是一次试探,也是一次机会。
\"请陛下容臣等诊脉。\"张太医上前。他是守旧派的代表,这次自然要表现。
其他几位老医者也纷纷上前。每个人都神情严肃,仿佛在进行一场庄重的仪式。
沈明轩默默观察。他注意到,这些人全都按照传统方式,只是把脉问诊,没有进行其他检查。
\"陛下。\"张太医沉吟片刻,\"臣以为,这是气血亏虚,需要大补......\"
\"不对。\"另一位老医者打断,\"明显是湿热内蕴,当以清热为主......\"
\"二位都说得不对。\"第三人插话,\"这分明是......\"
眼看着争论越来越激烈,正德帝的脸色越发难看。
\"沈爱卿,\"正德帝忽然开口,\"你怎么看?\"
殿内顿时安静。所有人都看向沈明轩。
\"请陛下容臣先做个全面检查。\"沈明轩上前,取出自己的医具。
\"这是什么?\"有人不屑,\"看病还要用这些奇怪的东具?\"
沈明轩不理会,专注地检查着。他先是仔细察看了正德帝的眼底、舌苔,又听诊心肺,最后才号脉。
\"陛下。\"沈明轩说,\"臣以为,诸位说的都不全面。\"
\"哦?何以见得?\"
\"请看。\"沈明轩取出诊案本,\"这是臣这些天的观察记录。陛下的症状,其实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
他详细解释着每个症状的来源和变化,将它们联系起来分析。这种系统的诊断方法,是他根据现代医学改良的。
\"原来如此......\"正德帝若有所思。
\"荒谬!\"张太医突然站出来,\"医道自古以来,讲究的是四诊合参。如今弄这些花样,岂不是要把祖宗传下来的医术都推翻了?\"
\"张医师此言差矣。\"沈明轩不慌不忙,\"四诊合参固然重要,但医道贵在与时俱进。比如这个......\"
他取出一个特制的玻璃镜片:\"用这个看舌苔,能看得更清楚。这难道不是对'望诊'的改进吗?\"
\"这......\"张太医语塞。
\"再比如这个。\"沈明轩又拿出听诊器,\"用这个听诊,比单靠耳朵要准确得多。这难道不是对'闻诊'的提升吗?\"
殿内议论纷纷。有人开始对这些新器械产生兴趣。
\"陛下请看。\"沈明轩展示着详细的病历记录,\"这是用新法记录的症状变化。每一项都有具体数据,方便追踪病情......\"
正德帝仔细翻看,越看越是赞叹:\"这确实比传统的记录方式要清晰明了。\"
\"沈大人,\"一位年轻太医忍不住问,\"这些新法,都是从何处学来的?\"
\"医道无界,法无定法。\"沈明轩答道,\"这些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关键是要以救人为本,不能拘泥于形式。\"
此言一出,不少人若有所思。
\"以救人为本......\"正德帝喃喃重复这句话,忽然问道:\"朕听说,近来各地用新法治病,效果很好?\"
\"回陛下,确有此事。\"沈明轩从袖中取出一份奏章,\"这是各地的统计......\"
张太医见势头不对,急忙打断:\"陛下,民间传言,新法害死了不少人。这......\"
\"哦?\"沈明轩不慌不忙,\"张医师可有具体案例?\"
\"这......\"张太医一时语塞。
\"臣倒是有个案例。\"一位年轻太医忽然站出来,\"就是上个月,臣的师弟用新法救活了一个溺水的孩子。若用老法子,那孩子怕是早就没命了。\"
\"哦?说来听听。\"正德帝来了兴趣。
那年轻太医详细讲述了救治过程。原来是用了沈明轩改良的救溺法,比传统的倒吊拍背要有效得多。
\"这位小太医说得不错。\"忽然,太医院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医者开口了。众人认出,这是顾医师。
\"顾老。\"张太医忙道,\"您可是太医院的泰山北斗,难道也赞成这些新法?\"
\"医者,当以救人为本。\"顾医师缓缓说道,\"我活了大半辈子,从医四十余载。说实在的,一开始我也反对新法。但是......\"
他从怀中取出一本厚厚的医案:\"这些都是用新法治好的病人。每一个,都是传统方法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老夫思来想去,与其固守成规,不如虚心学习。\"
此言一出,殿内一片寂静。顾医师的态度,无疑给了新法最有力的支持。
\"说得好!\"正德帝击案赞叹,\"医道之大,在于救人。只要能救人,何必拘泥于形式?\"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急报:京城发生了一起重大医疗事故。一位世家公子,因为坚持用老法子治病,已经出现生命危险。
\"陛下,\"沈明轩说,\"若陛下准许,臣愿意亲自前往救治。\"
\"这......\"张太医等人面面相觑。这位公子的家族,正是反对新法最激烈的势力之一。
\"准。\"正德帝断然道,\"如果能救活他,就能证明新法的价值。如果救不活......\"
\"臣明白。\"沈明轩躬身,\"这是一次检验。臣愿意接受任何结果。\"
\"等等!\"张若兰突然进来,\"那位公子的家人同意让沈大人救治了!\"
殿内一片哗然。要知道,那家人一向守旧,为何突然改变主意?
\"因为......\"张若兰说,\"他们找遍了所有用老法子的名医,都说没办法了。\"
\"这就对了。\"沈明轩说,\"医者,当以救人为先。在生死关头,什么新法旧法,都不重要了。\"
\"沈卿家。\"正德帝忽然问,\"你一直提倡新法,可有想过会得罪多少人?\"
\"回陛下。\"沈明轩正色道,\"臣从医以来,一直记得一句话:医者父母心。做父母的,哪有因为怕得罪人,就眼看着孩子病死的?\"
此言一出,正德帝双目放光:\"好一个医者父母心!传旨:即日起,准许沈明轩在太医院全面推行新法。违抗者,以抗旨论处!\"
\"谢陛下隆恩!\"沈明轩叩首。
走出乾清宫,阳光正好。张若兰迎上来:\"听说皇上下旨了?\"
\"是啊。\"沈明轩笑道,\"这一仗,总算打赢了。\"
\"不过......\"张若兰担忧,\"那些世家会甘心吗?\"
\"他们会的。\"沈明轩胸有成竹,\"因为......\"
话音未落,就见思雨匆匆而来:\"父亲!那位重病的世家公子,已经脱离危险了!\"
\"这么快?\"
\"是的!\"思雨兴奋地说,\"用了父亲的新法,很快就控制住了病情。他父亲刚才派人来说,要亲自登门道谢。\"
沈明轩意味深长地看着张若兰:\"看,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张若兰恍然:\"在生死面前,什么新法旧法,都不重要了。\"
\"不止如此。\"沈明轩说,\"你去查查,那些反对最激烈的世家,他们的产业都有什么特点?\"
思雨立即明白:\"我知道了!他们大多经营药材生意,怕新法影响他们的利益。\"
\"没错。\"沈明轩点头,\"但他们想错了一点。新法推行后,病人增多了,活下来的人也多了。这样一来......\"
\"药材的需求反而会更大!\"张若兰眼前一亮,\"难怪最近有不少药商,暗中来打听新法的用药方案。\"
正说着,一个小太监急匆匆跑来:\"沈大人,杨公公请您即刻过府一叙。\"
东厂。
\"沈大人,恭喜了。\"杨公公笑容满面,\"这一手釜底抽薪,当真高明。\"
\"杨公公过奖。\"沈明轩谦逊道,\"这都是各位的支持。\"
\"说起来,\"杨公公忽然压低声音,\"沈大人可知道,那些世家最近在做什么?\"
\"哦?\"
\"他们在暗中囤积药材。\"杨公公笑道,\"显然,他们也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害。\"
沈明轩不禁莞尔:\"这倒是个好消息。利益,有时候比道理更有说服力。\"
\"沈大人高见。\"杨公公赞叹,\"不过,接下来还有一件大事......\"
\"医学大会?\"
\"正是。\"杨公公正色道,\"虽然陛下已经下旨支持新法,但这场大会,还是要办好。\"
\"当然。\"沈明轩说,\"这不仅是新旧之争,更是向天下人展示新法的机会。\"
离开东厂,沈明轩回到济世堂。夕阳西下,医馆里依然人来人往。
\"父亲。\"思雨迎上来,\"今天又有三个老医者来学习新法。\"
\"哦?是谁?\"
\"都是些有名的大夫。他们说,既然新法这么好,何必固守成规?\"
沈明轩笑而不语。他看着医馆门前的对联:悬壶济世,医者仁心。
阳光照在那金色的字迹上,熠熠生辉。这,就是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