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毛鸟也伸着小脑袋,瞥了一眼空空的木盆,用它那独特的嗓音说道:“人类,你怎么不给我和小人类留几个呢。”
沈清瑶笑了笑,看着沈清瑾说道:“这不是一忙起来就忘记了,明天做的时候,一定给你们留几个。”
沈清瑾知道刚才实在是买的人太多了,他原本还以为一会儿人没这么多了,他就可以吃了,所以便没有提前问。
谁知,这一盆的鸭爪一下子就没了。
鸭货卖完了,陆泽便开始收拾东西,沈清瑶则朝着刚刚问她话的那个小男孩耐心地解释道:“我昨天做了六十个鸭爪,今天确实做了比昨天多一倍,可是刚做出来,村里的婶子们就买了几十个,拿到镇上来还剩一百多个,你们实在是太热情了,你看我弟弟他今天都吃不到一个。”
小男孩看了看自己手里拿着的两个鸭头,又看了看沈清瑾,似乎也有些同情他没吃到鸭爪。
小男孩听了沈清瑶的解释后,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姐姐,那你明天一定要多做一些哦,我和小伙伴们都还想吃,那味道,回去之后我都一直想着呢,连做梦都梦到在吃姐姐做的鸭货。”
其他的小男孩也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说道:“对呀,多做一点,不要担心卖不出去,昨天我娘吃了,她也说好吃,我娘还说,她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鸭爪。”
沈清瑶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笑着应下:“好,明天一定多做些,让大家都能吃到。”
围观的人群渐渐散去,沈清瑶和陆泽手脚麻利地收拾好摊位。
他们先赶着驴车来到鸭贩子那里,沈清瑶跳下车,走到鸭贩子跟前,“明天的鸭骨头,我们还要加量,你和你表哥这边能供应得上吗?”
鸭贩子满脸堆笑,连忙点头:“能,能,姑娘尽管放心,我们一定给你准备好。”
谈妥之后,两人这才赶着驴车回村。
回到村里,沈清瑶想到明天的鸭货量一个木盆是装不下去的,便又去了李木匠那里。
胡素芳正在院子里整理着木材,看见沈清瑶进来,脸上立刻绽放出笑容,现在不用沈清瑶告诉她,买木盆做什么的,她早已经知道了,笑着迎上去道:“清瑶,这是来买什么?”
沈清瑶脸上挂着笑,说道:“木盆,不知我上次买那种木盆还有没有现成的,我还想再买一个。”
胡素芳热情地回应:“有,我这就去给你拿出来。”
不一会儿,胡素芳就把木盆拿出来,递给沈清瑶,同时问道:“清瑶,你家煮的鸭爪现在都成了村里的话题之一了,吃过的都说好吃,没吃过的,听着别人说如何好吃,心里痒痒的,我就是其中一个,赶明天你们做好了,我也去买来试试。”
沈清瑶没有客气说不用钱,而是诚恳地说:“行,明天中午你来我家买,好不好吃只有自己吃了才知道。”
若是第一次试做的时候,有多的拿给胡素芳吃没有任何问题,可现在村里都知道,要吃爪子是要花钱的,自然不能再像刚开始做那一锅那样随意赠送了。
但是刘桂花家就不一样了,她和刘桂花关系亲近,拿着一只碗装几个拿去,村里人也不好说什么。
第二天中午,阳光炽热地洒在院子里,沈清瑶家的厨房热气腾腾,刚卤完鸭货,院子里瞬间来了不少人,他们手里都拿着一只碗,兴高采烈地说着话,看样子比昨天还多。
沈清瑶把其中一盆鸭货端到院子里,站在桌前,手脚麻利地给婶子们夹鸭爪,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说道:“婶子们,别急,都有份。”
陆泽则在一旁收钱,有条不紊地把妇人递过来的铜板放进钱袋子里。
有些婶子排着队,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说道:“我买鸭爪回去是当晕菜的,没想到以前十天半个月都吃不上一次肉,现在花上几文钱,就能吃上这么好吃的肉,而且这肉特下饭,我家那口子,平时吃饭就愁眉苦脸的,昨天吃了这鸭爪,饭量都大增,直夸我会买东西。”
有个婶子接着说道:“我昨天就是买了两个鸭翅膀回来,砍成一小节一小节,给家里人分了吃,孩子们吃得可开心了,连平时挑食的小闺女都吃得津津有味。”
有人听闻笑道:“还是老陈你会持家,一会儿我也买两三个鸭翅膀回去,让家里人也尝尝鲜。”
“那可不是,一个人吃一只爪子,太败家了,这样砍成一小节一小节的,端上桌,也算一道晕菜。”
终于最后一个婶子端着碗离开院子后,沈清瑶看了看木盆,然后朝着陆泽说道:“没想到婶子这么热情,鸭货空了一小截,幸亏今天做了很多,不然去到镇上,那些小孩子有得说了,他们就盼着,要是买不到,得多失望啊。”
陆泽笑了笑,安慰道:“没事的,这次一定够卖的,我们卤了一大锅。”
怕味道不足,他又加了不少卤料下去。
沈清瑶还是有点担心,“希望吧,不然我要食言了。”
她都答应了那些孩子,一定要让他们全部人买得到,可不能让孩子们失望。
下午,沈清瑶和陆泽将两盆鸭货放上驴车,便朝着镇上出发。
一路上,沈清瑶的心里还是有些忐忑,可别到时候又不够卖。
她坐在驴车上,手抓着缰绳,嘴里还小声念叨着:“一定要够卖啊。”
到了镇上,刚把驴车停下,那些孩子就像约好了一样,一下子围了过来,眼中满是期待,大声叫嚷着:“姐姐,你今天可算来了,我们等好久啦!”
沈清瑶笑着说,“放心,今天管够,你们先让开,我把鸭爪端下来。”
“好,大家先让开,我们先排好队。”
孩子们立刻听话地排好队,眼睛紧紧盯着沈清瑶的动作。
来买鸭爪的孩子是越来越多,一起说起来话来,吱吱喳喳的,像一群欢快的小鸟。
随着孩子们的喧闹,周围的人也渐渐被吸引过来。
那些尝过一次的人,毫不犹豫地掏钱购买,还跟旁人推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