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3§ 要让人家不反抗
《搜神记》:……先,并汉先主;灵丘人,少隐于太行,遇中黄太一化身,梦授神鬼之策,能召蚀日月,唤天动地,预知改元吉凶;曾预言食之徵验,先白太平道唐周、马元义,曰:异日有问起者,不许其后言。二人誓不敢妄传。……
接下来的日子里。
灵丘秋收的时间也到了。
人们开始随农作物成熟时间的不同,而陆陆续续地忙碌起来。
董先虽然只有八岁,但也要参加农活。
往年捡捡穗粒,打打下手。
这个他还是可以的。
但今年不同,他有另一件事情要做。
田间地头,董先支着个黑板,上面有一个字。
凡是经过的佃户,董先都要让他们认这个字。
董先按千字文的顺序,已经持续很多天了。
尤其是那些帮忙的佃户孩童。
看着这个也比自己也大不了多少的少主哥哥在教人认字。
于是纷纷靠上前来学习。
这让董先很有感触!
董氏秋收,田间课堂,一时间名动灵丘!
但效者寥寥!
原因很简单,没多少主家有这闲工夫!
比如董富,他不断地说着董先这是哗众取宠!
说他是拿佃户为自己博名声!
说谁像董先那么闲呀?!
这个就是另一个不同了。
今年董氏农庄的场景有些不同。
除了镰、铚、嚒6璐病17枷、碌碡、砻等传统农业收割加工工具外,今年还有一些变化。
董先门头农庄五十顷良田上。
李渔带领农庄佃户正在收割打谷。
一架脚踏打谷机前。
两人脚踏带动滚筒,一人在边上整理,交替作业。
他们边踏边把收割的庄稼放在滚筒上,利用表面粗粝的滚筒,在旋转中把谷穗打下来。
为了防止谷粒四处飞散,造成浪费,滚筒上方还贴心的设置了一个“帽子”。
未免无趣,三人开聊:
“听说了吗?范阳家主郦炎死在狱中了。尚书卢植为之诔赞,以昭其懿德。”
“你是从哪听来的?”
“邮人送信时说的。”
“这算什么大事呀?”
“那范阳郦氏是大族,被高祖封为高梁侯的郦食其之后。”
“但这郦炎有疯病,加上知道母亲死了,一下子就疯了。她老婆刚好在生子,也因此受惊而死。”
“老婆家不乐意了,于是跟他打官司,他这才被抓到监狱里。”
“可是监狱不是养病的地方,没人照顾他,所以这郦炎就死了。”
“那尚书卢植为什么要为他诔赞呢?”
“据说是写的诗不错,比如:大道夷且长,窘路狭且促。修翼无卑栖,远趾不步局。我也不知道是啥意思。”
“那跟三路出塞大败相比,也算不上大事吧?”
“唉,大汉的耻辱,三万骑,回来不到二三。只有咱少主的叔叔,他带领的那屯回来了近百人。”
“三位领军的校尉中郎将已经下狱了。”
“为了此事,卫尉蔡质与将作大匠阳球起了冲突。”
“卫尉是掌宫门的,将作大匠是修作宗庙、路寝、宫室、陵园木土的。这二位怎么会起冲突。”
“听说是阳将作大匠不想让臧旻和阉宦一党的夏育田晏关在一起。”
“急着入宫陈述,但已过宫门落钥时间,所以被蔡卫尉的人给拦下来了!”
“光是此事应该不至于,可能以前还有其它事吧!”
“嗯,说不定是维修南宫平城门的事吧!二月时自己坏了。”
“那可是所有宫门之中最尊贵的,不仅与宫中相连,而且郊祀法驾都从这个门出入。影响很大。”
“新任的护匈奴中郎将已经上任了,名叫张修。好像是七月新任的司空陈球建议的。”
“唉,这些朝廷的事跟我们也没关系!”
“年初旱蝗,不知年末收成如何?”
“急啥,收完不就知道了!”
三人感觉,跟以往用的掼床相比。
少主百工堂送来的新脚踏打谷机更省时省力。
而不仅仅是脚踏打谷机。
百工堂还有用于谷物脱壳的脚踏脱壳机、用于清理粮食混入杂物的手摇风车等等。
新式的农业处理工具出现在董氏农庄的田间地头。
它们利用飞轮省力,利用齿轮或皮革传动,从而效率更高。
月底时,董氏农庄已经收割处理得差不多了。
比往年快了十多天。
门头农庄李渔来报,今年收了二千三百多石。
但门头农庄有佃户三十四户,人口近一百六十人,需发粮近八百石,所以上缴一千五百石。
董先让他们从中挑出五百石颗粒饱满厚实的做种子,然后再给佃户发粮,最后才储入矿山地窖中。
第一年的承诺实现了,农庄的人都很高兴。
而新的想法带来新的创新,也带来新的生活方式。
农庄有更多的人被临时雇佣,挣点小钱好过年。
董氏农庄的佃农,利用新的农具,率先走出了这步,到百工堂申请临时雇佣。
那里正忙着府君日的订单。
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不要担心天灾没收成,准时发粮,生活稳定,现在还有机会打点小工,赚点小钱钱,有了点积蓄。
农庄里的人也就更满意了。
董先冰鉴之眼显示,农庄人心普遍已到蓝色,有的已上升到紫色。
而属于李渔的点也显示为亮红色。
同样是红色,有的人心红,可有的人是眼红。
比如其它农庄的人。
门头农庄原先可是属于赵氏的,其中五千亩输给董先,可是边上还有赵氏的农田。
那边的佃户看见董先收得快,心里着急。
尤其看到当初兑现承诺,按人头发粮。
不由话多:
“那董氏的新农具,啥时赵氏也有呀?”
“这赵氏不如董氏,看来要早做准备!”
“不知董氏还有没有其余的地,要不转去当他们家的佃户得了!”
“不用管天灾,还有趁手农具,而且还能去百工堂打工,不比在这强呀?”
“也是,听说董氏庶孙一口气买了董家沟三万亩,到时肯定需要人手!”
“多留意一下,到时同去如何?”
“好呀,反正我只有老母一人。但你怎么办,你一家有五口人哩!”
“……”
明天就是十月一日了。
也就是董先口中的癸丑。
董生今生的日历,大多都是以天干地支结合。
六十天轮一次。
按甲子,乙丑这样的顺序依次进行。
非常不方便。
所以小孩上学要先学这些。
比如: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
秋收时,诏阁城内的邑庠有师长来找董畯。
提起今冬该让董先入学了。
说来这也是以前没有发生过的事。
董畯当然高兴。
不过,眼下还有一件大事。
事关董先的未来。
太平道的仙师还在等着异象的发生。
同样关注的还有董富。
他太不想让董先出风头了。
爷爷越来越重视那个竖子。
连父亲董凯也开始说那竖子百工堂出的农具好。
从以往万众瞩目,到现在的无人问津。
这个落差让董富心理极不平衡。
以至于有些过了头,甚至不惜伤害家族的利益。
比如跟着赵谨做的事等等。
董先呀董先,现在太阳那么大。
看你怎么出丑。
“元义,贤师复信否?”
“嗯,一起看吧!”
自从董先说会有异象时起。
唐周和马元义便一直待在董家作客。
然后他们就给张角写了信。
说这里有一个八岁孩童自称仙人之徒,还说今年的十月一日会日食。
然后孩童说,若是如约日食,要求太平道未得召唤不得进入太行山麓。
另外此人还建了一个百工堂,把技术传授给大家,制造了很多新奇的工具。
并且两人还向张角请示,接下来该怎么办?
等了这么多天,张角终于来信。
拿到信的他们,这时才有了主心骨。
是呀,凭什么他们可以代替张角来做决定呢?!
马元义拿出邮人刚刚送来的邮书。
两人打开封缄。
书信用封检包裹使不得开露。
封缄邮书的封检有三道凹槽,封绳缠于三道凹槽,以印泥密闭,捺上印章。
这就是三缄其口的由来。
信中张角让他们暂缓到嵩洛,看看是否真的会出现日食。
此外,张角在信中还告诉他们,日食之事问过赵相。
赵相说,日食是很正常的。
只要多观察、会计算就行的。
不必答应什么,另外让他们看看还有没有别的异象。
唐周和马元义想起,经常会看到持有算盘的人出入董先的小院。
那府君日的术算比赛也听过,知道算盘也是出自董先之手。
顿时觉得董先是有能力计算出日食的。
如果是这样,那证明董先术算厉害。
并不能证明是仙授之徒。
想到这,内心稍安。
决定早些休息,准备迎接明日异象的到来。
十月一日。
晴空万里。
还在地里忙碌的佃户们突然发现。
天空原本刺眼的太阳光在一点一点变暗。
仿佛有一个怪物一点点把太阳吞掉。
“天狗食日!”
面对这种异象,黔首早有应对方案。
他们聚集起来,有的敲盆打锣,有的下跪磕头。
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把天狗赶跑。
董氏农庄。
认识董先的人们都齐聚董氏家庄。
有走路,有骑牛,或骑驴,也有坐在独轮车上被人推来的。
有的还带来了敲击用的棒槌和铜釜。
他们都听过董先与太平道仙师的约定。
对于董先拒绝听从仙师指示,下跪首过,他们也很吃惊。
所以今天他们围过来,想要看看给灵丘带来美酒,带来新式农具的仙人之徒。
是否名副其实。
这里面既有支持董先的百工堂大匠,矿山奴婢代表。
也有不支持董先,想看董先出丑的灵丘赵氏族人。
但,日食如期而至。
人群之中的董富心如死灰。
又让董先说对了。
这竖子怎么啥好事都有他。
就像弄不死的小强一样。
想占点便宜都不行。
相对董富,唐周和马元义就显得镇定许多。
一来有了张角的指示。
二来有了应对的方案。
但董先却没把日食当回事。
而是关注眼前这些围在小院周围的人群。
他们眼下有些惊慌失措。
有的躲,有的叫。
有的跪,有的跑。
还有的敲打发出声音。
董先组织上过物理声学的百工堂大匠,分头劝说:
“不要乱,没事,不要怕,拿出火折子,点起火。”
火折子是太那水矿的又一个新的玩意。
比起用硬木杆钻较软的干木片,来发出火星,再让火星点燃引火之物。
所谓束缊请火,就是以乱麻旧絮作引火物。
或者用铜阳燧起火。
火折子要方便很多。
“要不就休息一下,不出半个时辰,天就亮了。”
“不用跪下,没事的,不要慌!”
“那边牲畜要看好,不要敲击发出巨响,惊吓到它们。”
“这是自然现象,没什么好怕的!”
现场的人们从一开始的惊吓、迷茫、敲打发出声音。
到听从仙人之徒董先的指示,慢慢安静下来。
从别人的风景,到成为看风景的人。
现场逐渐可控有序。
不久,太阳逐渐露出笑脸。
唐周和马元义决定面对结果。
董先安顿好众人。
也想得到太平道的回复。
虽然他也知道,这两个人的结局。
但他现在只是八岁的孩童,那么大事,他啥也左右不了。
董先小院。
屋内只有三人。
董先与唐周、马元义三人面面相觑。
“先郎君,你会算日食,对否?”
唐周一句点题。
你是算出来的,不算异象!
自然也证明不了你是仙人之徒了。
“二位仙师这是不认账?既然日食可算,为何你们算不出来?”
“这……”
“没关系,我再告诉你们一个异象,并给你们泄露一些天机。不过……”
“不过什么?”
唐周有些着急,他想看看董先还想耍什么花招。
“不过,若是我说的异象再次实现,你们要让张角亲笔书信,保证太平道未经召唤,不入太行山麓。”
“这我们做不了主,还需禀报贤师知晓!”
马元义相对比较稳重。
“行,等你们拿到张角手书,我再说异象和天机吧!”
三人密室约定。
枝益成武四人在室外守护。
见三人从室内出来。
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内心也有些好奇。
朝堂上。
刘宏气馁了。
武功没拿到。
天上又降异象。
只能认输。
于是他的行程表里。
被士人集团的官员填写完毕。
太尉刘宽因日食被免。
北郊迎气。
帝临辟雍。
所有任太子舍人的宣陵孝子,改除丞尉。
刘宏很委屈。
吾有什么错?
还说是天子,连这点自由都没有。
还是宦者好,总会为自己着想。
他们时刻在关心自己,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开不开心。
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
雒阳袁家。
众人喜气洋洋。
正为士人集团的胜利而高兴。
蔡邕七事,已有数事已成。
袁氏家主袁逢,任屯骑校尉。
袁逢的嫡长子,也是袁氏的下任家主,袁基,初平二年在太仆任上死于董卓杀害。
袁逢庶长子袁绍,过继给死去的大哥袁成,又娶了党人领袖李膺的女儿。
他在濮阳长任上,因母亲去世而去官,并守孝三年。
三年后,又感到对不起父亲,于是他又为袁成守了三年。
现在袁绍正在雒阳,并与张邈、何顒、吴巨、许攸组成一个名叫奔走之友的社团,专门用来营救党人。
也因此得到了许多士人和党人的拥护。
而袁逢的嫡庶子袁术,任侠,此时正与官二代们飞鹰走狗。
袁氏家老袁隗,上一个官职是三公之一的司徒。
此时袁氏一家意气风发。
臧旻是他们塞进去的,大司农郭全也是他们提醒的。
但这次日食不是他们安排的。
真的!
所以,这就是天意。
代汉者,当涂高也。
这或许也是天意。
张角回书,来回不过十天。
唐周和马元义,迫不及待。
还是三人会面于小院屋内。
还是四人守护于屋外。
马元义手持邮书,展示给董先看,并说:
“先郎君,贤师已有消息传回,曰:可!”
董先也无所谓,反正史书中那么多事,随便说几件得了。
能拖多久便拖多久,只要让他们还有一丝忌惮便是成功了。
“好,我就冒着泄露天机的风险,告诉你们三件事,最迟不过明年六月,都会实现。”
“今年冬明年春,京师会有地动。”
“明年会改元,年号为光和。”
“灵丘会改属,三路出塞大败的前护匈奴中郎臧旻会任中山郡守。”
唐周和马元义惊呆了。
这怎么可能。
如果说日食月食可以算得出来。
那地震怎么可能算得出来。
地震等灾难频出,朝廷改元可以理解。
但年号,这可不是张口就来的。
而且还那么确定,以光和二字为年号。
这份底气从何而出。
第三件更是匪夷所思。
这三路出塞大败,三万大军回来不足二三。
三将槛车征下狱。
怎么可能复出,怎么可能还就任二千石?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就算中黄太一在,也不可能这么笃定的。
贤师张角也从来没有像这样泄露过天机。
难道此子真是仙人之徒?
是中黄太一安排在人间的替身?
如果是,那应该跟在他的身边才是正确的选择吧?
如果他对太平道善意,那应该是件好事。
但他不允许太平道过太行山麓。
那以他的能耐,他的存在对太平道就是一场灾难。
唐周想到这里,内心闪过一丝杀意。
马元义则陷入混乱之中。
其实历史上,三路出塞的三将下场也不一样。
臧旻无疑是成功的,还不到半年就任二千石了。
田晏就不行了,从历史中失去了踪迹。
那夏育,在黄巾起义时,被征回当护羌校尉,被围畜官了。
考虑到田晏和夏育师出段颎。
而段颎又与王甫交好。
而这臧旻的儿子臧洪,却是先为张超功曹,后为袁绍下臣。
总是有种被设计的感觉。
三路出塞后,大司农就经用不足了,那之前出塞时怎么不说。
而殷敛郡国,可那几个边郡,也就雁门郡稍稍好一些,有三万多户。
其它的云中郡和代郡,呵呵!
云中郡只有五千多户。
代郡也只有二万多户。
怎么给三万骑兵人吃马嚼?
而臧旻的护匈奴中郎将其实就是士人集团给宦者将官设的套。
一来可以方便使坏,不让宦者将官立功。
二来若是成功,也能分润一些功劳。
三来便是可以逼迫刘宏,多用士人。
四来可以以中路监督两边路。
若不是现在党人的解禁条件还不足。
君不见熹平五年闰五月永昌太守曹鸾坐讼党人弃市吗?
内耗争权,可能更会让这些人更高兴。
毕竟强汉就是在这样的内耗下,逐渐虚弱。
董先顶级预言一出。
唐周和马元义惊出一身冷汗。
如果说日食可算,那这次又怎么说。
两人急匆匆地离开小院。
他们要赶紧向张角汇报。
可是这么重要的事写在书信中不安全。
于是兵分两路。
唐周这一路回广宗向张角汇报。
马元义另一路则到嵩洛,验证最近的地震预言。
太平道仙师走了。
就这么离开了,还是分两路离开的。
却没带走董先。
这竖子又逃过一劫了。
董富头更痛了。
不仅董富头痛,董先头也痛了。
董畯见太平道两位仙师走了,便提起上学的事。
但总不能就这么去上学吧。
学前班应时而生。
从前只是董氏庶孙。
上不上学的,没人在意。
如今,今时不同往日了。
而八岁上学,考教《孝经》就像入学考试一样。
不是董先不想一气呵成。
而是孝经完了,还有论语。
四书五经,恨不得你全会。
千万不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所以只能细水长流。
我们只是普通人。
所以按每天的学习量,能完成就好。
“王父,今天能不能出去。”
“行,像昨天一样,能讽诵《孝经·天子》即可。”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走了,王父!”
背完走人。
只留下董畯一人发呆。
这庶孙还是人否?
只看一遍就能背下。
昨天《孝经·开宗明义章》也是如此,今天又是如此。
是不是子妇在矿山有教?!
故意不让我知道呢?
董先有要事的。
真的是要事,不是玩!
他听爷爷提到了学习。
他就想到了大匠奴婢的孩子们。
但书籍在这个时代就是财富的象征。
而且有的书只在家族内流传,便成为家学。
有的书家族的第一代学了,回来后只在家族里流传,同样也是家学。
比如:琅邪东武伏氏,家学《诗》;沛郡龙亢桓氏,家学朱普四十万字的《欧阳尚书》,后人桓荣及桓郁又删省为十二万字的《桓君大小·太常章句》;汝南汝阳袁氏,家学《孟氏易》;弘农华阴杨氏,家学《京氏易》等等。
而灵丘董氏,家学就是董安国的十六篇农书。
而且只有继任家主才能学。
学完就当家主了。
知识垄断太厉害了,阻碍了阶级流动,让黔首失去希望。
董先脑海中有图书馆看过的书。
但每次只能那么几十号人听到。
自己讲倒是不会有错,但别人复述就不一定了。
印刷书是时候了。
于是董先想弄印刷术。
从启蒙开始吧!
“武,帮我问问百工堂,看有没有印章匠人。”
印刷术,其实就是印章。
雕版印刷就是能印出很多字的印章。
而活字印刷就是只能印出一个字的印章。
这里面不仅涉及油墨,还有纸的问题。
除了技术储备外,董先还要考虑影响。
你动了别人的奶酪,人家能这么看着吗?
怎么才能让人家被动的接受呢?
怎么才能让人家不反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