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诬陷父亲?”李彦看着陈荣,“你是说儿子好好的荣华富贵不要了,来诬陷自己的父亲?”
陈荣硬着头皮说道:“说不定陈跃有什么把柄有些人抓在了手里,被人指使!有些人就是坏到流油!”
陈荣就差两只眼睛盯着刘文静骂了。
刘文静转身对陈跃说道:“陈翰林说你诬陷你父亲,这可是大罪哦!”
陈跃耷拉着脑袋,惊恐地说道:“学生这里有证据,有一些书信。”
陈荣大怒,指着陈跃道:“诬陷自己的父亲,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吗!”
“陈翰林,若最后证明不是诬陷,是不是说明你也有嫌疑?”
“这……陛下,臣一片忠心,日月可鉴!
“好了,事情不需要闹得如此复杂,陈跃提供证据就可以了,是奸臣还是忠臣,它变不了!朕今日就是要看看,到底有没有人在背后阻止朝廷的新政!”
大殿内瞬间陷入一片死寂,大臣们都低着头,大气不敢出一个。
“朝廷的新政,富国富民,有些人既不想富国,更不想富民,只想富了自己和自己的家族!只想着把钱吸到自己的口袋!”
李彦环视一周,他的语气虽然平静,但那股压迫感却笼罩在大殿内,让人有一股窒息感。
“陈匀。”
“臣在。”
“你说是不是?”
“陛下圣明……”
“朕要听的不是圣明不是圣明,朕是否圣明,朕心中有数!”
“陛下教诲得是。”
“朕问你,你的儿子说的到底是不是事实?”
陈匀额头冷汗直冒,跪在那里一声不吭。
“陛下恕罪!”陈匀声音颤抖起来,“臣不想让银行扩散,也是为了大夏……”
“住口!到了现在还敢狡辩!”李彦怒道,“为了大夏?为了你宣府陈氏吧!陈氏在宣府民间的高利贷放的好啊!怕银行去宣府抢你的买卖?”
“陛下,绝对不是!”
“到现在这一刻,还要狡辩,看来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啊!来人!将陈匀打入死牢!”
“陛下!看在臣对大夏有功劳的份上……”
“你对大夏有什么功劳,朕怎么不知道!”
禁卫军进来抓住陈匀向往拖。
“陛下,陛下……”
陈匀被拖出去,陈跃被带走。
大殿内瞬间再次陷入死静。
保守派的大臣们一个个噤若寒蝉。
尤其是陈荣和杨茂,站在那里瑟瑟发抖。
“陛下,臣认为,这件事背后一定还有其他人!”杨宁这个时候站出来,“应该对陈匀严加审问,将所有参与者全部抓起来。”
杨宁此话一出,气氛更加紧张,例如杨茂,眼睛都不敢眨一下了。
“这件事以后再议。”李彦摆了摆手。
杨宁愣了一下,识趣地退下。
他意识到,皇帝似乎不想在这个案子上扩大。
保守派的大臣们见皇帝没有应杨宁的提议,心中这才松了一口气。
“众卿可还有其他事?”
沉默片刻,沈彬站出来说道:“陛下,长源县那件事,臣看了汇报,根据长源县县令梁欢招供,长源县民间存在大量高利贷,年息最少一倍,第二年都是息转本。此时正是江南之民北上,填补三镇的关键时期。如果这种事放任下去,恐怕江南之民不敢再北上,三镇必后继无力。”
“臣赞同沈太府所言。”公孙赞说道,“朝廷在徐州南部设立的特区,并且进行了农业和商业的免税,这是陛下做出的让步。可这民间的高利贷却丝毫没有让步,若不严加整顿,谁还敢去特区?若特区发展不起来,徐州后勤如何保证?”
“宰相呢?”
宋濂出列道:“自然是要严加整顿,臣听有人说银行将来会取代民间借贷,臣认为这种说法不准确,银行借贷无法取代民间借贷。民间借贷需求广泛存在,而银行的设立是有限的。朝廷需要做的是规范民间借贷。”
“如何规范?”
“从两点去规范,一是严格管控民间借贷月息。本朝对民间借贷有过规定,月息不得超过百五,但现在看来,还是高了一些,银行月息是百一,臣认为民间月息不得超过百三。若是月息超过三的月息,在律法层面,被判借贷无效,视为违法,借贷者可以不用偿还。二是可以酌情增加一些地方私人银行,以满足需求,这样更利于借贷的管控。”
宋濂提到第二点之后,朝堂上立刻引起了热议。
沈彬说道:“臣赞同宋相公所言,仅仅只是依靠朝廷开设银行,是肯定无法满足民间借贷的,既然民间有大量借贷需求,而朝廷的银行分身乏术。与其坐看民间乱来,不如在各地严格筛选,制定规则。朝廷无法做到有效管控无数个人借贷,但可以有效管控州郡县的银行。”
陈荣等人一听银行部分私人化,这下就不困了。
但杨宁却说道:“既然可以有效管控各州郡县银行,为何不由朝廷自己设立?”
“一是设立过程复杂,时间过长,耽误了进程。二是投入大,需要的人员多,银行是高风险的,一旦出问题,都需要朝廷承担。部分地方交给民间,让民间自负盈亏,朝廷设立规则,派人定时审查即可。”
“那民间银行的纸钞从何而来?”
李彦说道:“可以从京师的官方银行兑换。”
杨宁思忖片刻,对李彦说道:“银行关乎重大,臣只是担心民间有人掌握银行,恐怕做出不利之事。例如有些人将钱存到这些私人银行后,取不出来了。”
“能否取得出来,并非取决于是否是私人银行,而是取决于朝廷,取决于地方官府。”皇帝说道,“百姓将钱存到私人银行,取不出来,私人银行违法,地方官府依法办案,该抓的抓,该罚的罚。朕知道诸位担心地方压着,瞒而不报。这是司法的问题,不是银行的问题,是官府的问题,朝廷的问题!需要从司法层面完善。依朕看,刑部和大理寺可以完善相关律法,例如地方官府和地方银行上级对地方银行监察不利,轻则罢官,重则问斩!”
“至于刚才右相说的放一部分银行到民间,是一种疏导。民间的借贷就像无数条没有任何规划的河流,时而就泛滥,造成民生的灾难。现在郡县准许设立一批民间银行,就是疏导的过程。朕认为右相的这个提议没有问题,但需要在审核资格层面严格把控,风险层面做到有效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