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有这个打算,村里一定会全力配合你。”
村里有家厂子,不管怎么说都是好事,现在是小厂,以后说不定就是大厂了,他很看好周栋。
周栋又与村长商量了一下建厂的一些细节,他准备跟村里合伙开厂,股份他占百分之六十,村里占百分之四十。
厂里的工人优先从村里招,不过也要面试一下,偷奸耍滑的人他是不会要的。
至于厂子由谁来管理,周栋决定让村长担任。
村长在村子里威望甚高,很多人都听他的,能压得住局面。
到时候他在观察一下,谁有管理方面的才能,等厂子走上正轨之后,再接替老村长。
周栋要是村里建厂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这个安静了多年的小村庄,突然热闹了起来。
周母早上一打开门,村里人都围了上来。
“周婶,周栋在家吗?他开的那个印刷厂招人有什么要求?”
“周家妹子,我儿子满十八周岁了,能进厂吗?”
“我还有个未过门的儿媳妇,能让她跟我儿子一起进厂干活吗?”
厂子还没建好,村里人就迫不及待的过来找周栋。
他们可知道当工人好处多多,虽然周栋是私人办的厂子,跟县里的那些大厂没法比。
可进了厂子就有了工资,比在村里刨那二亩三分地强多了。
再说了那些大厂子他们也进不去,还不如在周栋的印刷厂窝着,最起码每个月会给工资。
没想到他们有一天还能领上工资,看来还是上大学有出息。
没看到周栋上了大学之后,人就开了窍,都在村里开厂子了,听说他在外面也开了公司。
公司是啥他们不知道,应该跟厂子差不多吧!
周栋还没起床,就听到外面吵吵嚷嚷,不得不起床。
“大家先不要着急,现在只是刚开始商量厂子建在哪里,还没有开始建呢。”
周栋的话村里人像是没听见似的,一个个拼命的向他介绍自己的优点,想让周栋把自己招进厂里。
周栋感觉一群苍蝇在耳边叫,头疼不已。
他示意大家都闭嘴:“大家想进厂的心我是知道的,但你们也不用着急,肯定优先招咱村里的人。”
有了周栋的保证,村民们心满意足,只要先招村里人,他们就有把握进厂。
他们好胳膊好腿的,干活又卖力,周栋凭什么不招他们。
这些人走后,周母小心翼翼的说道:“儿子,你都在村里建厂了,以后肯定会常回村里吧!”
“这是当然了。”虽然村里的厂是小了点,但也要偶尔过来看看。
“既然这样我就不跟你回省城了,在那里我住的不习惯,连个跟我说话的人都没有。”
周母在村里知心人虽然不多,但不管遇到谁也能聊上两句。
可到了省城,谁都不熟悉,到外面买菜还得说普通话,说方言还没人能听懂。
她呆的实在是烦了,要不是儿子在省城,她早就回村里了。
现在儿子在村里开了厂,隔一段时间就回村一样,她觉得在村里住比在省城好。
周栋忘记了周母一个人呆在省城很孤单,于是就同意周栋回村住的要求。
“以后我会经常回来的,到时候咱娘俩也能见面。”
他算了一下,在省城的时候事情太忙了,也不能每天回家。
还不如让周母在村里呆着,种种菜,跟别的老太太聊聊天,比整天呆在那个空荡荡的房子里好太多了。
......
村长自从跟周栋商量好建厂的事情,就频繁的往公社那边跑。
这可是他们村里的大事,要是厂子没建成,村里人估计都能把他家给砸了。
“书记,今天我来跟你说的这个情况,你可一定要同意。”
建厂需要公社批一块地皮,村里人建房子娶媳妇,需要的宅基地他能批。
可建厂子的是商业用地,需要公社的同意才可以。
“建厂子是大好事啊!等厂子建好之后,咱们公社面上也有光,这块地我就给你批了。”
周栋问村长要的是一块盐碱地,那里不能种粮食。
用来建厂再合适不过了,不浪费耕地。
“这块地我给你批了,不过进厂的工人得招咱公社的。”
公社书记对村长叮嘱道,现在县里的厂都不招人,这么多待业青年都没地方去。
他们公社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些人。
“书记,周栋说想进厂的人要先报名,投简历,然后再进行面试,面试过的人才能进厂。”
投简历?
面试?
公社书记对这不大懂,但也知道这是在一步步的筛人。
“不管你们招多少人,反正咱公社的人得优先。”
“这个您放心,包在我身上。”村长一口答应下来。
他们村不就是公社下辖的一个村子,村里建的厂子肯定会优先招村里人。
看着老村长一口答应下来,公社书记放心下来。
老村长的人品、性情他是知道的,肯定不会蒙自己。
“厂子建好之后,让人通知我一下,到时候我去剪彩。”
公社建厂了,他脸上也有光,到时候找个记者过来,拍两张照片,登到报纸上面。
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他的一项政绩。
过完年后,厂子轰轰烈烈的建起来了,周栋掏钱买材料。
村里人有建房经验的都上去帮忙,后来周栋一算,这根本不用请人,村里人就够了。
不过周栋也不是喜欢占便宜的人,他让村长把这些人名字记下来。
等厂子建成之后,会给他们发工资。
把这一切安排好之后,周栋便离开村子,去了省城。
临走之前,周母不停的嘱咐他,赶紧找个对象,村里谁谁谁的孩子都会走路了。
周栋敷衍了周母,嘴上答应的好好的,可这些话没往心里去。
到了省城后,直奔陶玲的学校。
周母让他带家里做的炸货给陶玲,两人虽然没有实际婆媳关系,但多年的相处,让她们关系极好。
他推拒不得,只能按周母的吩咐做事。
陶玲过年住在学校的宿舍中,没有回家过年。
不回家过年的人不止她一个,有些学生为了省路费,决定在学校过年。
有些学生还能找些活干,一个寒假下来,也能挣点钱。
陶玲跟周栋名义上是夫妻,陶家人都默认她要跟周栋一起过年的,可周栋回村里了,她只能在学校呆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