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姓又是一个比较罕见的姓氏,目前人口只有大约十三万左右。
昝姓其实是没文化真可怕的写错了,最初应该是朁(can)。直到汉朝时候,才被写成了昝。再后来因为虽然发现了错误,但很多典籍,很多人已经用习惯了,只能将错就错。
昝姓最早的出处,是商朝初期一个大臣叫朁单,负责管理商王朝的土地等事务,叫土正。这一支,源出子姓。
姬姓的源头,则是晋国一个叫做舅犯的大臣。
古人这名字实在搞不懂,搞的跟舅舅犯了罪似的。
舅犯这个人心机比较深沉,那真是眼珠子一转就是一个主意。说好听点叫聪明睿智,不好听的话,那是拔了毛比猴子都精啊!哦,人进化到春秋时候,不用拔,也没多少毛了。
不过舅犯这个人,又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人家聪明归聪明,全用在正地方。
说起来舅犯可能很多朋友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其实他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叫狐偃,也就是晋文公重耳的舅舅。
想当年重耳四处流浪,周游列国,真正对重耳有过很大帮助且不离不弃的,只有狐偃、介子推、赵衰等几个人。
重耳的流亡之路确实危险重重。
先是他的爸爸晋献公,派出一个叫勃鞮的宦官追杀。等后来晋惠公上位,又派这个勃鞮还追着不放,两次都差点命丧他手。
有一次跑的匆忙,带的盘缠本来就不多。结果一天夜里众人都睡着后,负责管理财政的头须,竟然来了个卷包会。这下可好,兜里比脸都干净,只能要饭往前走。被一帮农民拿土坷垃羞辱,就发生在这时候。
一路上,出主意的并且坚定不移支持重耳的,首推狐偃。
狐偃,就是昝姓的源头之一。
此外在今天的浙江杭州临安区,有个于潜镇。战国时期,这地方叫于朁国,大多时候归越国管辖。后来越国灭亡,这里的人自称于朁氏,再后来简化为于氏和朁氏。也是由于笔误,写作了昝,后来也就不愿意改了。
昝姓当然还有别的出处,只不过昝姓人口基数少,又没有特别精彩的名人轶事,所以这里就约略提一下,不多说。
******
管姓。
管姓最早来源,是出自姬姓。
这就又回到了三监之乱时候,周武王灭商成功,为了防止商朝遗民吃饱了没事找事,就安排了三个弟弟,在周边监视。其中就有管叔姬鲜,封地在今天的河南郑州,成立管国。
这个管国,就是郑州人吹嘘的都城之一,到现在郑州还有个管城区。只不过管国存在仅仅几年,就被周公旦平定。管叔姬鲜由于造反积极,属于主谋,被周公旦诛杀。霍叔蔡叔流放,贬为庶人。
姬鲜的后代,多有以管为姓的。
河南人说话,一般离不开中。而在商丘以及安徽的亳州,人家用‘管’代替‘中’。具体他们为什么这么说,管是怎么来的,回头我研究明白了,再告诉您各位。或者哪位知道,不妨给大家科普一下。
到了周穆王姬满执政,他的一个庶出儿子,又被封在管地。这一支后来出了个大名鼎鼎的名人,管仲!所以后来管家族人觉得管叔姬鲜名声不太好,就认了管仲做祖先。不管怎么说,这支管姓是一家人,被大多数管氏认为是正宗。
同样在周朝,皇宫里有个专门管钥匙的小官吏,叫管钥。由于他们大多是平民百姓上的位,很多人没有姓氏,就以前人的官职为姓。
管仲名叫管夷吾,是正宗的周穆王后裔。
管仲的父亲本来还挺不错,在齐国出任大夫,好歹也算中央核心机构中的一员。
具体他们家什么时候从现在的郑州,搬到了今天的安徽颍上,又怎么跑到齐国做官?我还真没查那么多资料。毕竟咱是拣有趣的故事聊,没必要把人家的祖宗八代都挨个扒拉一遍。
反正管仲小时候,爹就死了。家里顶梁柱一倒,日子可就不那么好过。
得亏一个发小叫鲍叔牙,他家里有钱。但是鲍叔牙知道管仲好面子,也明白他属于暂时蛰伏,将来肯定能一飞冲天。所以鲍叔牙并不是直接周济他,而是主动提出来合伙做生意。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管仲没本钱,只能鲍叔牙投资,俩人还平分利润,这不就是发救济粮嘛!
这个管仲有点不讲武德,你没投一分钱,人家肯和你刀切账平分就很不错了。不说感恩戴德吧,最起码账目得弄清楚吧。
结果管仲经常搞小动作,本来一人该分五十,他非得拿六十或者七十。一来二去,鲍叔牙那边的人不干了,在鲍叔牙跟前没少嚼舌头。
鲍叔牙一笑,说管仲日子不好过,我又不在乎钱,多给他点也没啥。
话是这么说,生意却做不下去了。俩人一合计,干脆到部队锻炼锻炼吧。
可是这位管仲还怕死,人家一听到冲锋号,都往前冲。他可好,嘴里喊着冲啊杀啊,脚底下却往后退。
战友们嘲笑管仲,又是鲍叔牙站出来替他解释,说管仲家里有老母需要照顾,他不能死。
看这话说的,好像别的战友都不是人生父母养的,人家那命都不值钱,就他管仲有父母需要照顾。
就是因为贪生怕死,管仲想做官,肯定没那个可能。所以俩人一合计,在部队混不出样子来,那就回去教书吧。
有学问什么时候都受人尊敬,管仲和鲍叔牙一人教一个公子。
齐僖公翘辫子后,大儿子姜诸儿上位,是为齐襄公。
齐襄公跟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私通,被带着文姜来走亲戚的鲁桓公捉奸在床。齐襄公安排手下一个叫彭生的,弄死了鲁桓公。这段在《酒海钩沉》有详细叙述,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管仲觉得齐国马上要出大事,便跟鲍叔牙商量,俩人一个保着公子纠跑鲁国,一个保着公子小白跑莒国。
不久齐国内乱,齐襄公被公孙无知和管至父等人杀死。后来公孙无知又被杀,齐国算是没了领导。
于是齐国派人通知鲁国和莒国,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俩人谁先到临淄,谁就是国君。
管仲跟公子纠说了计划,提前在莒国到临淄的必经之路等着。
鲍叔牙也不傻,当看到管仲,第一反应就是保护公子小白。
结果还是被管仲冷不防的一箭射来,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掉下车来。
管仲想着公子小白肯定被射死,即便不死,最起码得住院治疗一段时间,于是拨转马头,和公子纠慢悠悠的往临淄走。
他哪知道,公子小白是咬破舌头,装作中箭麻痹了管仲。等管仲和公子纠到了临淄,公子小白已经是齐桓公了。
随后鲍叔牙力荐,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使齐国国力逐渐强大。
通过管仲的一系列改革,采取尊王攘夷的策略,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不过齐桓公也没得好死,管仲鲍叔牙生前就提醒他,结果还是被竖刁易牙等饿死在宫中。
管仲的才能,被后世一直推崇,就连诸葛亮自夸,都说自比管仲乐毅。
管姓人口约一百二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