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
孙志高自认不是一个好人。
可对于欧阳旭这样恬不知耻的做派,还是感到佩服。
“欧阳旭!”
“在下去岁之时,在扬州参加乡试之际,却是同你有些交集。”
“并且引为知己,月下共饮。”
“可如今,正如刚才那位李兄所言,直呼在下本名即可。”
“大可不必表现的如此亲近。”
“在下,从未见过如同你这般厚颜无耻之人。”
对于欧阳旭不惜给赵盼儿泼脏水,来为自己进行狡辩的行为。
孙志高并不在意。
也没有进一步做出证实,没有这个必要。
只需要对其进行道德谴责就足够了。
作为大宋士林公认的小文公,虽然孙志刚不是很喜欢这个名头。
但是,它真的好用。
只要他的态度摆在这里,那欧阳旭就已经百口莫辩了。
“住口!”
“败类!”
“小文公何等人物,岂会遭人蒙蔽,还能冤枉了你不成?”
“小文工说的没错,悔不当初居然将你视为至交。”
“唉~”
“我李勿才是遭你蒙蔽苦矣!今日就在此同你割袍断义。”
李勿再次站了出来。
对于孙志高能够提及自己的名字,心中感到格外的振奋。
当即开始表现。
直接冲到场中,来到欧阳旭的面前,扯起起自己的袍子。
从腰间摸出一把匕首,刺啦一声,割掉了一大块。
眼含热泪。
“好!”
“好啊!”
“李兄说的对!这种无耻之尤,不配同我等读书人为伍。”
“李兄!”
“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为这样的一个人,不值得。”
李勿的举动引起了大片称赞。
“……”
孙志高也是眉头微微挑起。
这不知道哪里来的显眼包,当真是个人才啊!
不过,这饱含热泪的样子,不像是演的啊!
啧……
不得不说!这欧阳旭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不光是能骗得女人掏心掏肺,居然连男人也能骗成这个样子。
这是男女通吃啊!
不过……
这家伙能紧跟着自己出来拆欧阳旭的台,当真能是个如此重情重义之人吗?
孙志高心中对其佩服的同时,心中有数有些狐疑。
“多谢诸位兄台宽慰。”
“我没事的!”
而只有李勿知道,自己此时的心究竟有多痛。
嘶!
玛德,心疼啊!
多好的一件袍子啊!这可都是钱啊!
“?”
欧阳旭人都傻了。
他本以为,孙志高肯定拿不出证据来,自己的名声算是保住了。
不会坏的那么彻底。
可谁承想?这家伙根本不按常理出牌啊!没有证据就能平白诬陷人吗?
“我……”
面对群情激愤的众人,欧阳旭简直要被气的吐血。
不是?
你们都讲不讲道理呀?
此时的欧阳旭体会到了深深的无力感,还有浓浓的不甘心。
可是却又无可奈何。
“凭什么?”
“他孙志高说的就是真的吗?”
“他也不过是一面之词。”
“早在钱塘的时候,我就见孙志高同那贱人眉来眼去。”
“他们说不定早就勾搭在一起了。”
恼羞成怒的欧阳旭,眼神赤红一片,直接化身成了疯狗开始乱咬人。
“嗯?”
孙志高眼神一冷。
好好好!
居然让你小子给说对了,可那又如何?
随着官职不断擢升,孙志高确实有了些不一样的想法。
虽然现在同赵盼儿还清清白白的,只是合作入股的关系。
可孙志高确实有真正入股对方的想法存在。
“大胆!”
“居然凭空污蔑本官?”
“当时在钱塘之际,你同那赵娘子未婚夫妇的关系人尽皆知。”
“如今矢口否认不说,还敢攀咬本官,真是好大的胆子。”
虽然大家都是来参加诗会的,可却不代表就是同样的身份。
在场众人当中除了欧阳修,孙志高度支使的官职,自然可以是傲视全场。
现在动起怒来,完全可以让欧阳修站起来,说一句全场都是垃圾。
“我……”
对上孙志高的眼神,欧阳旭直接就萎了。
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庶吉士。
就算是高家也不会为了一个赘婿,得罪此时已经如日中天的孙志高。
“孙兄恕罪!”
“刚才是在下口不择言,还请孙兄见谅。”
纵然心中极度愤恨,欧阳旭也只能把牙齿打碎了肚子里咽。
声名狼藉还有翻身的机会。
可要是彻底得罪了孙志高,那他真就看不到丁点希望了。
寒窗苦读十年,更是背弃未婚妻。
为的不就是出人头地?
“可是!”
“在下当真不曾同那赵盼儿有婚约在身啊!”
欧阳旭就是抵死不认。
“呵呵!”
“无论你同钱塘那位赵娘子有无婚约,总归是背弃了心爱之人。”
“而且,据我所知!”
“早年,你科举不中投河寻死,乃是那赵娘子救你于危难之中。”
“在你最落魄时伸出援手!”
“拿出房屋给你居住,花费钱财给你治病养伤。”
“而后,你二人生出了感情,在赵娘子的鼓励下,你重新准备参加科举。”
“而为了供你读书!”
“那赵娘子不惜不惜从商,开了赵氏茶铺,以赚取你吃穿用度,以及的科举费用。”
“在进京赶考时更是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钱财,为你提供一路的盘缠。”
“而你呢?”
“科举及第过后,为了攀附权贵,竟然选择悔婚,抛弃了对方。”
“在对方不远千里迢迢,来汴京寻你之际,更是使了钱财拉人去游街。”
“要不是被我恰巧撞见,你是不是还要直接杀人灭口啊?”
“呵呵!”
“本来这件事同我没有关系,可不巧的是被我撞见了。”
“当初,我在杭州府参加乡试之时,那赵娘子将房屋低价租赁给我。”
“这份情分孙某不得不还!”
“还是那句话,我孙志高此生从未见过如你这般厚颜无耻之人。”
“就你这样的人,简直丢尽天下读书人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