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皇宫之中,悠扬而庄重的钟声缓缓响起,那声音仿佛穿越了层层宫墙,传遍了整个京城。
这个钟声寓意着皇帝驾崩!
朝堂之上党派林立,帝党就是以王允为首的几个臣子(势微),阉党是以十常侍为首(权利滔天),世家一派是以袁隗等人为首的(隐隐约约压过阉党一派),汉室宗亲(懂得都懂)。
居住在洛阳皇城外的达官贵人们纷纷被这钟声所吸引,他们停下手中的事务,侧耳倾听。然而,每个人对于这钟声所传达的消息反应却各不相同。
有的人听闻钟声后,不禁悲从中来,泪水潸然而下。这些人或许是刘宏的心腹忠臣,深知这位皇帝的离去意味着什么;亦或是那些与刘宏有着深厚情谊之人,无法接受他的离世。
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则面露喜色,心中暗自窃喜。因为对他们来说,刘宏的驾崩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特别是那些世家大族们,他们一直渴望着能够掌控朝局,如今终于等到了这个时刻。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皇位传承皆以立长子为正统。即便刘宏生前下诏立刘协为新帝,但由于两个皇子都尚且年幼,心智尚未成熟,缺乏足够的政治经验和权谋手段,自然容易被世家大族所操纵。若能成功扶持其中一位皇子登上皇位,并将其控制在自己手中,使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那么世家大族便可借此良机大肆扩张势力,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想到此处,袁家众人更是兴奋不已。作为当时名门望族之一,袁家可谓是权倾朝野、声名显赫。他们不仅拥有“四世三公”的殊荣,而且还与杨彪所在的杨家有着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如此强大的背景和人脉资源,使得袁家在这场权力争夺的游戏中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相比之下,王允等一众忠于汉室的大臣以及部分帝党成员,则显得有些势单力薄。尽管他们心系国家社稷,但在世家大族面前,也不得不暂时低头示弱,选择隐忍观望。此刻,他们所能做的便是等待刘宏最终确定继承人选,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商讨应对之策。
如今的朝堂局势已然变得扑朔迷离,各方势力暗中较劲,明争暗斗不断。原本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已逐渐瓦解,大有向“王与马,共天下”那种混乱局面发展之势。只不过此时此刻,并非是王家与司马家平分秋色,而是袁家与刘家共同主宰这天下大势。
至于那位手握重兵的大将军何进,虽然看似位高权重,但在袁家眼中,他不过只是一头愚蠢至极的肥猪而已。只需袁家稍稍施展一些阴谋诡计,便能轻易地将其置于死地,令其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何苗(何进的弟弟)已经效忠于世家一派,只要他跳内,必定让何进凉透。
只见何进大摇大摆地手持着那道明晃晃的圣旨,脸上尽是傲慢与不屑之色。他那双眼睛斜睨着常侍们,扯开嗓子大声喊道:“尔等这些腌臜之辈!本大将军今日心情格外舒畅,不过且先容尔等多苟延残喘十日罢了!待到十日之后,便是狗东西命归黄泉之日!”
言毕,何进便头也不回地转身而去,身后紧跟着他的妹妹何灵思。而那些原本簇拥在何灵思身旁的宫女和太监们见状,也忙不迭地紧随其后,如同一群被惊扰的鱼儿般迅速涌出。一时间,整个场面显得有些混乱不堪,那些人怕走在二人前方被二人当做阉党给诛了,又怕走的太慢显得自己是阉党的人......
然而,留在原地的常侍们却如同被雷击中一般,呆立当场,一个个都傻了眼。何进刚才那一番话无疑表明,他根本没打算轻易放过他们这群人。十日之后才取他们性命,而非即刻动手,也就是说,留给他们的生命只剩下短短十天而已!想到这里,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常侍已然吓得面色惨白,甚至开始相互拥抱着低声抽泣起来。
不过,人群中的张让和赵忠两人倒是显得颇为镇定。他俩阴沉着脸,目光闪烁不定,各自在心中暗自盘算着应对之策。显然,面对何进如此咄咄逼人的态势,他们也绝非坐以待毙之人。正所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既然何进毫不留情,那么也就休怪他们不顾往日情分,使出浑身解数与之抗衡到底了!
张让此刻心情极度烦躁不堪,那程旷和夏恽两人此起彼伏的哭泣之声犹如魔音灌耳一般,令他愈发地恼火,终于忍不住怒吼起来:“都他妈给咱家别哭了!”这一声怒喝震耳欲聋,仿佛要将整个屋子都掀翻似的。
程旷与夏恽听到张让这饱含愤怒的吼声后,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虽然心有不甘,但终究还是乖乖听从了张让的命令。然而,他们不敢再放声大哭,只能强忍着悲痛,发出轻微的啜泣声。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段珪突然开口说道:“既然那何屠夫这般嚣张跋扈,目中无人,咱等为何不召集董卓率军进京呢?”他的话音刚落,张让等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他。
只见段珪面不改色,镇定自若地继续阐述自己的想法:“只要能得到强大兵马的支持,咱们还用惧怕那何进吗?”众人闻之,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紧接着,郭胜也随声附和道:“没错,在此之前,咱们必须先想办法将两位皇帝牢牢掌控在手中才行啊!”
张让一听这话,瞬间恍然大悟,眼中闪过一丝精明之色,连忙说道:“对啊!只要咱们手握皇帝,又有了董卓带来的兵马作为后盾,那还有谁能够撼动咱们的地位呢?”想到这里,张让不禁得意地笑了起来。
要知道,董卓之所以能够拥有如今的地位和权势,全赖十常侍对他的大力提拔。倘若董卓没有太大的野心,尚存忠义之心的话,面对这份知遇之恩,他又怎能知恩不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