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的到来,为刘备的益州攻略注入了新的活力。
刘备令庞统与诸葛亮共同筹划入蜀事宜,二人日夜研讨,反复斟酌每一个细节。
庞统主张兵分两路,一路由刘备亲率大军,光明正大地以援助荆州为名,向益州进发;另一路则由庞统带领一支精锐奇兵,暗中抄小路突袭益州的战略要地。诸葛亮却担忧奇兵之路艰险难测,一旦有失,恐陷刘备大军于不利。
刘备权衡再三,决定先派孟达率一支先遣部队,沿小路探查地形,与沿途的势力进行联络沟通,为后续的奇兵行动做好铺垫。孟达领命而去,他深知此任务责任重大,一路上小心谨慎,尽量避开敌军的眼线。
在江东,周瑜率领的水军精锐抵达荆州后,与赵云所部进行了联合演练。
他们在长江之上摆开阵势,模拟各种战斗场景,从水战的战术配合到登陆作战的协同,都进行了细致的磨合。孙权在江东密切关注着荆州的动静,他一方面期待着刘备能够顺利取得益州,从而增强抗曹联盟的实力;另一方面,又对刘备势力的扩张心存疑虑,时刻提醒周瑜要保持警惕。
周瑜与刘备会面时,双方表面上谈笑风生,互相表达着对联盟的坚定信念,但暗地里都在揣摩对方的心思。
周瑜说道:“刘皇叔此去益州,必定马到成功。只是这荆州之地,关乎孙刘联盟的根基,还望皇叔莫要忘怀江东的支持与期望。”刘备笑道:“公瑾放心,荆州之事,备自会妥善处理。待取得益州后,孙刘两家的情谊必将更加深厚,同抗曹操,指日可待。”
曹操在许昌并未因之前的计谋失败而气馁,他召集众谋士,重新商议战略。
郭嘉提出:“主公,如今刘备一心取益州,江东又与荆州联合,我们可将战略重心转向北方,先平定辽东公孙康等势力,稳固后方,再图中原。”
曹操沉思片刻,点头道:“奉孝之言不无道理。但亦不可全然忽视南方,可令张辽等将领继续驻守边境,加强防御,同时派出间谍,密切监视孙刘的一举一动。”
于是,曹操派遣夏侯惇率领大军北上,征讨公孙康。公孙康在辽东听闻曹操来犯,心中惊恐。他深知自己的实力难以与曹操正面抗衡,便一面加强城防,一面派人向塞外的少数民族部落求救。然而,这些部落对曹操的威名亦有所忌惮,大多持观望态度。
马腾在西凉收到庞德的回报后,稍稍松了一口气。
但他明白,这只是暂时的平静,曹操的威胁依然存在。他决定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通过贸易往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马超对父亲的决策有些不解:“父亲,西域诸国多为小国,且风俗迥异,能给予我们的帮助恐怕有限。为何不全力与刘备、孙权联盟,共同对抗曹操?”
马腾耐心解释道:“超儿,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西域虽小国众多,但他们的良马、特产以及独特的军事技艺,皆可为我西凉所用。再者,多一条后路,在这乱世之中便多一份生存的保障。”
在荆州,刘备的大军终于准备完毕,即将踏上入蜀征程。他在出征前,对关羽千叮万嘱:“二弟,荆州乃我军根基,你在此地责任重大。务必坚守城池,东和孙权,北拒曹操。切不可意气用事。”关羽郑重点头:“大哥放心,关某定当全力以赴,不负大哥所托。”
刘备大军缓缓西进,一路上秋毫无犯,赢得了沿途百姓的赞誉和支持。
而孟达率领的先遣部队也传来消息,小路虽有险阻,但已与部分益州地方势力达成默契,可为大军的突袭创造条件。
庞统听闻后,向刘备建议:“主公,时机已到,可令我率奇兵出发,与孟达会合,直捣益州腹地。”刘备思索片刻,同意了庞统的计划。
庞统带领着精心挑选的奇兵,悄然潜入小路。
他们在崇山峻岭中艰难前行,克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军的小股骚扰。与此同时,刘备的大军也加快了行军速度,大张旗鼓地向益州进发,吸引了刘璋的主要注意力。
在江东,孙权收到消息,得知刘备大军顺利入蜀,心中五味杂陈。
他既希望刘备能够成功夺取益州,增强抗曹的整体力量;又担心刘备势力过大,日后对江东构成威胁。
周瑜看出了孙权的忧虑,进言道:“主公,无论刘备入蜀成败,我们都要做好两手准备。可在荆州附近暗中增兵,同时加强与曹操边境的防御,以防不测。”孙权深以为然,默默点头。
曹操在北方的战事进展顺利,夏侯惇的大军势如破竹,公孙康的防线逐渐瓦解。但曹操并未因此而放松对南方的关注,他时刻留意着刘备入蜀的消息,以及孙刘联盟的动态变化。他深知,南方的局势一旦失控,自己的统一大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各方势力在各自的轨道上缓缓前行,犹如平静水面下的暗流涌动。
每一个决策、每一次军事行动都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虽然暂时未激起惊涛骇浪,但却在悄然改变着整个局势的走向。未来的局势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这场乱世纷争的大戏,正缓缓进入下一个关键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