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早早就有人过来除草种菜了,夜间的露水还没被太阳晒干,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村长和李老头到了山脚下,这里一眼望去全是荒地,全长满了茅草,家里没稻草都会来这里割茅草回去引火。
“正志啊,你打算在哪开始划地啊?”村长问李老头。
李老头转头就问一旁的华姬,“小华儿,你想在哪盖新房子啊”
华姬认认真真的看过后,骑黄金跑了几百米,圈了两亩地。
李老头看过以后也觉得好,前面不远就是从山里流下来的溪水,没有挨着林子,离山脚下不远不近。
村长见了都不由得赞了一句,“你这女娃还真会挑地方!”
因为是村里的荒地,一亩一两银子,李老头在华姬圈的两亩基础之上又加了一亩。
孙子也大了,建房是大事,这次建了新后,往后很多年都不会再建房了。
李老头这边回去给了钱后,村长这几天就能帮着去落户办理地契。
跟着两个老头回到村里,华姬骑着黄金扭头又往山脚下跑去。
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快,刚才在量地的时候,她山里有点不对劲,“黄金你也感觉到了对吧!”
“旺……”
华姬顺着那道气息骑着黄金跑山里的两里地远,直到在一个盆地感受不到那股气息了,她才停下来。
她想不明白,这里怎么会有魔气,调动体内的灵气再次感受整片山林,确认那股气息没了之后他才往山下跑。
黄山镇,黄员外家。
黄志明自从知道他与李家亲事黄了之后,内心就十分的烦躁,书也看不进去了。
“明儿!”门外传来林氏的声音。
黄志明起身开门,“娘!”侧身让林氏进了书房。
“明儿,那田家村田秀才的孙女,你确定不认识?”林氏是清楚自家儿子的品性,但有些事还得要问清楚。
黄志明听到她娘再次提起这个人,一脸厌恶,“不认识!”
“既然不认识,就让你爹把人给打发了,这一个多月以来来了好几趟,要不是看你在书院读书不好打扰你,早就差人去问你了。”
黄志明诧异,“娘,你说他们经常找上门来?”
“可不是嘛!”林氏对那一家人也是十分不喜,要不是这一家人,他们也不会错过一个好儿媳。
刘媒婆是她娘家那边的婶子,历来走得近,她都说好的姑娘自然是不会差。
可发生了这样的事,他们也不好再厚着脸再把这门亲事给续上。
黄志明得知他们还找到家里来了,心里的厌恶压都压不住。
一个多月以前,他正满心欢喜在银楼买了一支簪子,打算在下聘之时送过去,却在转角之时与对面之人差点撞上了。
还好他反应快,只是肩角的衣服碰到了,并没有过多的肢体接接触,他也没有多想,转身就回了家。
没想到第二次,那女子就带着一家人找上门来了,要他负责。
他当时就觉得这事荒唐,居然被这么一家人给讹上了。
他爹差人去打听过了,这还是一个秀才的孙女,居然做出这种事。
在他们家正打算去李家行六礼之时,却被他们堵在了门口,直接误了吉时。
不得已黄家人才让刘媒婆去通知李家人,他也清楚这门亲事算是被这一家子给毁了。
“娘,你让爹把人给打发了吧,即使与李家人的亲事不成了,我也不可能娶这种人家的姑娘,即使是秀才的孙女又如何!”
“你安心读书,这事你爹会处理了!”
偏厅。
田文光坐在椅子上,茶水喝了一盏又一盏,也没见黄员外出来见他。
原本觉得十拿九稳的事,现在心里不由得也开始慌了起来。
“来人啊!”田文光大声喊道。
“不知田老爷有何吩咐?”外面走进来一个婆子,面无表情。
“黄老爷可是回来了?”
“不曾。”
……
李家三房修房子的事定下来了,李博宽要去镇上定青砖瓦片,乔老太则带着几个儿媳到镇上买些面料做衣服。
他们家以前没钱一直不舍得做新衣服,衣服都是改了又改,棉衣都是穿了很多年的,早就不保暖了。
天气已开始慢慢转凉,这个时候去买棉花价格上还能便宜一些。
婆媳几人商量着要去镇上买棉花的事,被从外面溜达回来的华姬听了一个正着,眼睛瞪得溜圆。
一手趴在堂屋的门框上,身体坐在黄金的身上,“我也要去!”
“小华儿要去哪啊?”刘氏笑道逗华姬。
“买棉花!”
乔老太向华姬招了招手,“过来!”
黄金见状直接趴下好让华姬的小短腿好下地。
花氏知道乔老太不会丢下他们母子后,整个人的气息都变了,家里就李婉儿了一个女孩子,她又不可能再生了,对突然收养的小姑子很是喜欢。
“给小华儿做新衣服穿!”
“都做!”华姬声音奶奶的,让人听了欢喜极了。
乔老太乐呵呵,“好好,都做!”
乔老太也不是哄着他们,第二天一大早就跟村长家借了牛车,除了李老头,一家人全都去了镇上。
华姬还是第一次走出双桥村,对什么都好奇,窝在乔老太的怀里,眼睛咕噜转。
因为黄金体型太大了,怕吓到镇上的人,被留在了家里看家。
小短腿的华姬只能被几人轮流抱着。
看到小贩在卖糖葫芦,小嘴巴滋溜了下。
许氏笑着说道:“小华儿可是想要吃?”
华姬懂事地摇头,她不知道家里有多少钱,够不够盖房子,果断把头扭到另一边。
花氏上前刮了下她的小鼻子,再走到小贩那里买了四串糖葫芦。
乔老太要给钱,花氏拒绝了,她身上还有这前的一两银子,买几串糖葫芦完全买得起。
华姬接过糖葫芦,呲着小米牙,奶声奶声道:“谢谢大嫂!去看侄儿们!”
乔老太见花氏手里的糖葫芦,觉得这样一直拿着也不方便,便同意先去私塾看看几个孙子。
李凡他们就读的私塾距离镇中心不远,走路就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