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的声音里透着无奈,这些日子,她看着店里的生意日渐冷清,心里别提多着急了。
她也曾想过降价,但利润本就微薄,降价后更是入不敷出,实在是左右为难。
陈东点了点头,虽然三姑看不到,但动作依然坚定有力,仿佛在给自己打气。
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说道:“三姑,我觉得咱们得换个思路。光卖小饰品确实竞争不过别人,现在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咱们得加点新东西。”
陈东的语气中充满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三姑店里重新热闹起来的场景。
他相信,只要敢于创新,就一定能找到出路。
“新东西?加什么?”三姑疑惑地问,声音里带着一丝好奇。
在认知里,饰品店就是卖饰品的,她实在想不出还能加些什么东西来吸引客人。
她经营店铺多年,一直遵循着传统的经营模式,对于新的经营理念和商品种类,了解得并不多。
陈东笑了笑,耐心地解释道:“三姑,您听说过‘拿来主义’吗?咱们可以卖些时下流行的东西,比如动画片的周边饰品。”
“现在孩子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像《黑猫警长》《葫芦兄弟》这些,要是店里有相关的周边饰品,学生们肯定喜欢。你想想,那些小家伙们看到自己喜欢的动画角色做成了饰品,肯定会忍不住买下来。”
“还有啊,咱们还可以兼卖些小吃、麻辣烫、关东煮之类的,你想想,孩子们逛着街,肚子饿了,看到店里有吃的,肯定会停下来买。再搭配点文具,现在的学生对文具可讲究了,漂亮的笔记本、可爱的铅笔,这些东西都能吸引他们。这样店里的东西多了,客人自然就多了。”
陈东一边说,一边在便签纸上写下关键词,思路愈发清晰。
他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三姑店里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
三姑听得一愣一愣的,这些想法对她来说太新奇了:“东子,这能行吗?三姑可从来没卖过这些东西啊。而且卖吃的,卫生方面怎么保证?进货渠道又该怎么找?三姑心里没底啊。”
三姑的声音里带着担忧,她担心这些新的尝试不仅不能挽救生意,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毕竟,涉足新的领域,意味着要面对更多的未知和挑战。
陈东自信地说道:“三姑,您放心,这事儿我来帮您安排。我在外面也认识一些做这些生意的朋友,到时候我可以帮您联系可靠的进货渠道。卫生方面,咱们按照规矩来,保证让客人吃得放心。等我这两天忙完了,就回老家一趟,咱们一起把店重新规划一下。您就等着瞧吧,等咱们的店改造好了,生意肯定能红火起来。”
陈东的语气中充满了信心,他相信只要用心去做,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已经在脑海中开始勾勒店铺改造后的模样,充满了期待。
三姑听了,心里踏实了不少,语气也轻松了许多:“东子,那就麻烦你了。三姑等你回来。有你帮忙,三姑心里就有底了。”
三姑的声音里满是感激,她知道,有陈东在,就有希望。
在心里,陈东就像自己的亲儿子一样,聪明能干,有他帮忙,店铺肯定能重新焕发生机。
挂断电话后,陈东靠在椅背上,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三姑的店要想重新红火起来,光靠增加商品种类还不够,还得在经营思路上有所突破。
想到这里,他拿起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开始构思具体的改造计划。
他要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从商品的陈列布局,到价格的制定,再到宣传推广的方式,他都要一一规划好,只为了让三姑的店能重新焕发生机。
他首先在纸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店铺平面图,将各个区域划分出来,饰品区、小吃区、文具区……每个区域都标注了不同的颜色,以便区分。
接着,他开始思考每个区域的商品摆放方式,怎样才能让客人一目了然,又能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
对于价格,他打算根据成本和市场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体系,既要保证利润,又要具有竞争力。
在宣传推广方面,他计划制作一些传单,在学校门口和周边街道发放,吸引学生和家长的注意。
他还想着在店铺门口张贴一些醒目的海报,展示店里的特色商品……陈东越想越投入,仿佛已经置身于三姑改造后的店铺之中,看着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几天后,暖烘烘的阳光肆意倾洒在南江县的大街小巷,给这座县城披上一层金黄的薄纱。
陈东与楚梦冉搭乘着那辆略显破旧的长途客车,一路晃晃悠悠,历经数小时的颠簸,终于抵达了这座熟悉又带着几分亲切的县城。
客车缓缓停下,车身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车门伴随着一阵“嘎吱”声缓缓打开,陈东率先迈出坚实的步伐,跨出车门。
他身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工装外套,衣角微微卷起,下身搭配着一条深蓝色的牛仔裤,膝盖处微微有些磨损,整个人看起来干练且充满活力。
楚梦冉紧随其后,她穿着一件淡绿色的碎花连衣裙,裙摆上的碎花图案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春日的故事。
裙摆随着步伐轻轻摆动,宛如一朵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的花朵,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两人一下车,便迎着县城独有的热闹与嘈杂,径直朝着三姑的小饰品店走去。
街道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各式各样的招牌错落有致地挂在店门口。
偶尔有几家店铺门口挂着彩色的塑料招牌,那鲜艳的色彩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
街边,卖冰棍的大爷推着老旧的冰棍车,嘴里吆喝着:“冰棍儿嘞,五分钱一根儿!”
不远处,三姑陈桂兰的小饰品店映入眼帘,店门口冷冷清清,只有几个背着书包的学生匆匆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