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封建王朝取士的重要途径,科举考试千百年来一直被学子们趋之若鹜”
“学子们耗尽一生心血只为夺取功名,狠狠地打一场翻身仗”
“大家都知道参加科举考试的都是男子”
“那有没有女子想象过自己也能参加科举考试的那一天呢?”
“接下来我们看看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女子参加过科举考试”
………………
“什么?女子参加科举?这怎么可能!难道是我听错了不成?”
人群之中传来一声惊呼,众人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哼!女子就该老老实实待在家中,相夫教子、侍奉公婆才是正途”
“那科举乃是男子之事,哪有女子掺和的份儿!”
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大汉粗声粗气地嚷嚷道,
他身旁的人也随声附和:
“可不是嘛!自古以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
“女人家就该守好本分,操持家务,怎可抛头露面去与男子争功名呢?”
“就是就是,哪家的正经女子会成天往男人堆里钻啊?简直是不知羞耻,毫无妇德!”
又有人跟着起哄。
“像这样不守妇道的女人,就该被休弃出门,免得辱没了家门,让家族蒙羞!”
其他人也连连点头称是:
“对对对,如果换作是我,绝对不会娶这样的女人进门!”
然而就在这时,人群中忽然传出一道清亮的声音:
“诸位怕是有些想当然了吧?即便真有女子能够参加科举,那也必然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千金小姐。”
“以她们的身份和见识,又岂会看得上你们这些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庸碌之辈?”
这番话犹如一盆冷水当头浇下,令先前那些口出狂言之人顿时哑然无声。
………………
【一直很好奇,在古代那种只有男子能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下有没有女子能参加科举考试呢?】
【当然是有的!】
【在南宋的宋淳熙元年,就有一位女童参加了童子试】
【她叫林幼玉,是一个小才女】
【因为南宋并没有明令禁止女子不可参加科举考试】
【不过不是允许女子科举,而是多年来的惯例一直都是男子科举,所以律法里就没有特别标注】
【林幼玉钻了这个空子,在九岁那年报名参加了童子试】
【因为是女子,考官故意对她加大难度,想让她知难而退】
【没想到连着找了43本经书她都回答得十分熟练】
【虽然成绩达标,但从来没有女子参加过科举】
【所以考官们只能上报】
【虽然没有获得功名,但当时的皇帝非常欣赏她的勇气】
【于是给他赐封“孺人”?】
………………
世家大族的家长们看到林幼玉成功通过科举考试后所带来的种种好处时,
他们那颗原本平静的心瞬间泛起了波澜,
这些位高权重、见多识广的家长们开始纷纷打起了小算盘,
毕竟,就算自家女儿在这场科举考试中考过之后无法直接入朝为官,
但至少能够向世人证明她们卓越的才情与学识,
而这样的证明,对于日后女儿的婚姻大事来说,
无疑将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筹码,
可以为其博得一个良好的名声,
想到这里,各位家长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
纷纷决定让自己家的千金也去参加科举考试,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一次展现家族实力和培养优秀子女的机会,
更是一条能够帮助女儿提升自身价值、增加吸引力的捷径,
于是乎,一场轰轰烈烈的“逼女赶考”运动就在各个世家大族之间迅速蔓延开来,
那些平日里娇生惯养、锦衣玉食的大小姐们突然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不管愿不愿意,她们都不得不硬着头皮投入到紧张的备考之中,
这些家长们他们满心期待地盼望着自家女儿能够在这次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因为一旦女儿考上了这童子试,
即便没有实质性的封赏,仅仅凭借这个荣誉头衔,就能让整个家族脸上有光,
自己在对外交流时也能倍感自豪,
如此一来,何乐而不为呢?
………………
【有了林幼玉的刺激,国家怕其他女子有样学样】
【无奈只能加大了考试的难度】
【哎?这回总不会有女子再不识趣的参加科举了吧?】
【没想到还真有!】
【到了宋宁宗年间,又有一位叫吴志端的八岁女孩通过了童子试】
【她还获得了国子监挑试的资格】
【这下大臣们急了,这还了得?】
【她要是通过了考试,以后给她授予什么官职呢?】
【女孩子在朝堂上露面总归是不合适的】
【最后宋宁宗取消了她的考试资格】
【虽然都没有走上仕途,但二人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武则天目光透过重重宫阙望向远方,
当她听闻后世竟然有女子参加童子试时,
心中原本平静如同一潭古井般的心瞬间泛起了丝丝涟漪,
她仿佛能看见那两名女子在求学之路上蹒跚而行的身影,
她们所面临的艰辛与困难可想而知,
这一路走来,她们定然承受了无数异样的眼光、冷嘲热讽以及种种不公的待遇,
其实,在此之前,武则天也曾有过让女子参与科举的念头,
然而,她深知这条道路布满荆棘,异常艰难,
毕竟千百年来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要打破这样的禁锢绝非易事,
望着那遥远的想象中的画面,
武则天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被深深触动…………
………………
视频结束后,天幕上…………
朱熹:此二人真是离经叛道!大胆……她们!
武则天:我倒是觉得他们勇气可嘉!
朱熹:你闭嘴!你这个篡权夺位的奸佞女子!!
李治:这位朋友,我都没意见你有意见是吗?
朱熹:当然有意见了!她就该老老实实在后宫待着!当皇后不好吗?
李治:不跟你说……你肯定没有这么完美的老婆!你嫉妒我~
李渊:我倒是颇为赞同这位朱熹的观点
武则天:别说话,老登!
乾隆:不是你这称呼错了吧,你现在不是李渊孙媳妇嘛 叫什么老登啊
乾隆:不过也对,你跟过李世民,叫他老登是对的
武则天:我怎么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什么乱七八糟的奇葩发言
………………
评论区…………
纸壳子:{武则天掌权上官婉儿才能当官}
起雾了:{所以武则天还是不够狠把江山还给姓李了}
…………
升官发财:{那两位女生有家里人的支持也太幸运了}
…………
天天发大财:{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