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督察院所有人再三权衡利弊,决定还是将决定权交给自家陛下处置吧。自己只管如实上报便是。

其实若是一州知府、知州这样的地方官,御史们或许还敢操作一下,至少年底不能给自家陛下添堵,免得大家都过不好年。

可这是统辖一省的布政使啊!正八经的封疆大吏,还是隆庆帝的心腹。

御史们也不敢妄加猜测,只能将自己所见所闻如实书写奏折,同各省的弹劾一并呈上。

……

年关时节,百官忙,隆庆帝更忙。

自古以来,皇帝为了分化臣子权利,加强中央集权,会不断的扩大官僚体系,以官僚监察官僚。

如中央废丞相,分化相权,将一个人就能干的活分给三个人,甚至更多的人。

还有地方,实行三权分立,军、政、法三权互不干涉。

明明一个人就能干的活,非要分给三个人,越分越臃肿,越分下去朝廷的效率越低,百姓的负担也就越重。

道理很简单:通过不断精细化,划分地方权利,来限制地方的资源统合与行政效率,从而保持中央权利的绝对至高无上。

自汉朝以来,历朝历代官员数量一直在不断攀升,明明很多职位完全是屁用没有的,但人家就是设立,不但设立了,还弄几个副职位分权。

这就是封建社会的弊端。

官僚机构的臃肿,皇帝是知道的,但:主不在乎。

相较于家天下权利的稳定,只好再苦一苦百姓了。

华夏自宋以后地方一直就是三权分立,毕竟唐朝前车之鉴在那里。

看似分工明晰,实际上权利一直是处于一种交叉状态,地方官僚集团会自发的组团。

为了避免地方官员结党营私,结拜联姻。于是巡按御史诞生了。

可巡按御史也得有人监督啊。

于是就诞生了极度抽象的,套娃式御史制度。

中央有御史大夫,地方有巡按御史,两者之外还有专门监察御史的御史!

以御史监察官员,御史上面再设御史监察御史,直接归皇帝统领,望风而奏。

当然,这种制度不能说完全没用,只能说是望梅止渴、抱薪救火。

或许在一位明君治理之下,贪腐之事能压抑一时,一但贤明的皇帝死去,上位一个能力不强的统治者,那这样的制度,只不过是凭空加在百姓身上的又一副枷锁镣铐。

历史无数次证明了,官员监督官员,自己监督自己,纯纯是脱裤子放屁!压根没有公平可言。

甚至监察制度衍生出来的御史们,成为了凌驾于地方官员之上的特权群体,以监察权行腐败之事。

以腐败治腐败,只会引发更大的腐败。

隆庆帝因为“穷”,有幸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减缓百姓负担(主要是为了减缓朝廷财政压力,因为刚登基那会是真的没钱)

隆庆帝对监察机构进行了精简、将几个御史部门归于一个。不论中央还是地方,都由皇帝本人直接统领。

这样的好处就是,一年国家可以节约不少的俸禄,但坏处就是,隆庆帝的工作量变的更大了。

所以每年年底,对于隆庆帝而言都是非常难熬的日子。

其实对于权利的监督,华夏古代的先辈们从未断过尝试。

甚至有数次,诞生了鼓励民众监督官员的思想启蒙意识。可最后都因为生产力的限制,以及信息传递不便,而宣告失败。

最出名的便是朱元璋。

无论他的目的是什么,但确确实实,实现过了一段时间百姓监察官员的先河。

甚至朱元璋规定,倘若地方官不作为,或者为非作歹,当地百姓有权利集结青壮,抓了地方官员直接送到京城告状!路旅费用朝廷报销!

别管老朱的目的是什么,但这样的百姓凌驾于官员之上的制度思想,确确实实是华夏社会的一次巨大的进步!

百姓抓官老爷治罪?不敢想,以前从来不敢想啊!

朱元璋以前百姓状告官员的成本之大无法想象,更是经常发生堂下何人状告本官的荒唐事。

朱元璋担心地方官员官官相护,阻挠百姓进京申冤,于是设下了各种刑法。

阻拦者杀头、剥皮实草,情节严重者,甚至可以诛九族。

当然,古代的交通和生产力限制下,百姓能进京告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而且地方百姓除了宗族外,团结性不是那么高。相较于出一时之气,百姓更善于忍气吞声,关注吃饭问题。

就比如之前状告孔府的那位,虽然隆庆帝下旨命太医全力养护,但还是因为油尽灯枯去世了。

万幸的是,这位蒙受冤屈之人,亲眼看到了孔府满门尽灭的下场,这或许是唯一的告慰了。

但不管如何,这种制度是先进的,是跨越时代眼光的。朱元璋看到了属于百姓的力量。这是华夏社会文明的又一次伟大尝试。

隆庆帝将桌子上最后一本奏折朱批完毕后,看着一旁堆积如山的奏折,一股满满的成就感涌上心头。

朕好强啊!!!

可下一刻,十几个小太监源源不断的将新的一批奏折搬到了隆庆帝的桌子上。

隆庆帝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心里一阵发狂:朕不要加班!朕要找梓潼!(?﹏?)

可再埋怨,活还得干不是。

隆庆帝闭目歇息片刻后,一头扎进书山图海,继续和奏折搏斗。

而那本巡按御史为难的折子,就在这堆奏折其中。

……

当天晌午,薛虹的折子被送到了太子府,下午太子就召集官员拿出来了章程。

第一,立刻准备材料、粮食,搭设粥棚,与此同时下令顺天知府立刻查清京畿地区受灾情况。

第二,设立救济所,暂供无家可归的流民百姓安身,以免冻毙。

第三,以朝廷的名义号召官员捐献粮食,以供粥棚。凡参与捐献者,会由朝廷立碑,记录捐献数目以及身份,供百姓瞻仰。

第四,为了避免有人浑水摸鱼,冒充流民占便宜,太子还安排了专门的人,去负责检查。

若有发现贪便宜者,刺字罚银,昭告乡邻。鼓励邻里举报,奖励粮食。

最后,太子根据薛虹的建议,征召流民乞丐,以工代赈,负责配合官府清理积雪、救灾、灾后重建等等事宜。

当朝太子亲自下令,次日一早,粥棚便已经有十几处支了起来。

而京郊的破庙也被工部大刀阔斧的开始进行改造。

薛虹又请太子下教,命京城四周的道馆庙宇伸出援手,帮助朝廷赈灾。(皇帝下令称敕、太子王爷下令称教。)

京畿地区道馆庙宇无不响应太子的命令,开门施粥,救济百姓。

这场大雪一下便是三日,但在官员和百姓的共同努力之下,反而冻死的人数比往年要少了些。

一时间朝野上下,纷纷称颂太子贤名。

而薛府林府只不过响应太子的号召,参与救助百姓。

但宫里的赏赐与皇后娘娘传召黛玉的次数,不知不觉又变得频繁了。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暴君总想生三胎红楼梦之庶子贾环重生之金枝庶叶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穿越大乾当王爷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召唤三国:我的武将有点多大唐二愣子穿越南宋当皇帝功高震主逼我走,亡国你哭啥?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贤王传幽默化三国演义最强战魂重生人皇吕奉先大明朱棣:我刚穿龙袍,老爹来了意外唐朝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军旅:说好体验生活,你成将军了我真不是暴君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北魏遗史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水浒:抓捕好汉就变强大周皇朝之乱世风云大唐妙手回春捡到一只始皇帝孤才不要做太子唐砖大姑爷小书生明末皇太子霍去病战神记男配自有女配疼夺嫡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潜伏从伪装者开始三国群英传血色帝王路异能战兵北宋穿越指南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一拳打死李元霸,你管这叫流民?回到明末虐大清永不解封的档案将军好凶猛无错字精校版她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魂穿汉末:朕要让何皇后生二胎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锦衣当国苏宋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不退婚后,我儒圣的身份曝光了!原始人也网购补天前传三国之我是吸血鬼太监也懂扶龙术,女帝直呼求带飞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