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外的学生们纷纷附和着。
声音大得对面楼都听得见。
苏述学无奈的看向周硕,周硕也无奈的笑。
最后,周硕还是站了出去。
随着周硕走到教室门口,教室外嗡嗡的议论声变得越发的大了起来。
刚刚喊话的那几个女生,和旁边的人,都大声的说:“大家都退一退,让一让!给周硕让个位置出来。”
人群短暂的骚乱了一下,然后慢慢开始后退,居然真的给周硕空出了一片地方。
周硕走到空地上,扫视一周,来围观的多数都是女生,只有在外围才能看到几个少数的男生。
周硕双手合十,向大家微微躬身之后,大声说:“谢谢大家喜欢我的诗!也谢谢大家关注我!”
“其实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并不是大家所说的天才。写出这首诗也只是灵光乍现,大家千万不要因为我长得帅就带着滤镜看我。”
周硕此话一出,周围的人都是一片哄笑。
谁也不会把他的话当真,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周硕自谦的说法。
“我也和大家一样,一个头两只手,并没有三头六臂,丈二身高。”
“大家既然都看到我了,那就散了吧!堵在这里容易影响别人上下楼,这样就不美了。”
围观的人群嗡嗡了一阵,似乎不甘心就这样散去。
其中一个人大声道:“周硕,你给大家朗诵一下你刚刚写的《沁园春·雪》呗!”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对呀,朗诵一下呗!”
“朗诵一下!”
……
群众的呼声很大,周硕见拗不过,只能缓缓开口,朗诵起了《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周硕清晰明快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在楼道中间响起,围观的学生们的情绪很快就被带入了进去,一个个也跟着读了起来。
一开始是离他最近的几个在跟着读,然后传到后面,最后楼上楼下所有围观的人都跟着读了起来。
尽管这些来围观的学生刚刚才从老师口里听过这首诗,尽管这些学生还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把这首诗背下来。
但凭着短暂的记忆和周硕的领头,这些学生居然也都跟得上周硕的朗诵。
于是,一人朗诵就变成了百人齐读。
来围观周硕的至少有四五百人,四五百个人一起慷慨激昂的读一首豪放派的诗,那声音叠加起来简直恐怖如斯。
整栋高三教学楼似乎随时都有被这股音浪掀翻的风险!
……
“欲与天公试比高!
……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周硕读完了最后一句,忍不住长长呼出一口气。
挤在走廊和楼道上下围观的人,也随之安静了下来。
周硕笑着说:“大家都散了吧!”
于是,围观的人就真的散去了。
前面的人转头给后面的人传话,后面的人再传给更后面的人。上面的人往楼上走去,下面的人往楼下走去。
短短几分钟时间,刚刚还堵得水泄不通的楼道就再次通畅起来,围在教室外面和走廊上的人也走得干干净净。
就好像这些人从来没有来过一样。
……
高三教学楼的对面是高二的教学楼,左边是高一的教学楼,斜对面是实验楼。
四栋楼呈一个正方形分布在学校的左上角。
两边高一高二的学生早就发现了高三教学楼那边一大群人正在围观着什么,他们也好奇的围观着这些围观别人的人。
从对面和侧面,尤其是更高的楼层上看,他们甚至比在高三教学楼里的人看的更清楚。
从他们的视角可以很明显的看到,高三教学楼以二楼为中心,楼梯、过道走廊上都挤满了穿着校服的学生。
真可以说得上是人山人海、人流如潮。
他们看着看着,就看到原本被围的水泄不通的二楼,突然空出了一片地方。
然后就一个男生走了出来,那个男生不知道说了什么,围观他的人发出一阵欢呼。
再然后,他们就听到这群围观的人居然开始读诗。
巨大的声浪扑面而来,有的他们听懂了,有的句子他们没有听懂。
然而,那种豪迈的气象,那种巨大的冲击力,却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的。
看着几百人齐读的场面,听着对面那些同学意气风发的声音,他们被深深的震撼了。
也许这一生,他们都忘不了今天的所见所闻。
“他们读的是什么诗啊?”
“那个站在中间说话的是谁呀?”
“他们为什么要围在那里?”
……
高一高二的学生们正讨论着,就听到对面读诗的声音突然停了下来。
然后,他们又看到那个站在正中间的男生似乎说了什么,围观的人便如潮水一般,退散开来。
他们就更加好奇的想要知道,刚刚那个站在中间说话的人到底是谁?对面那些三的学生又在围观什么?
很快,他们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消息。
几个八卦之心特别浓郁的女生,高三的学姐打听得知,刚刚站在中间说话的那个人叫做周硕。
挤在楼道上的那些人也是为了围观周硕,因为据语文老师们所说,周硕今天上午在年级办公室里创作出了一首可以与李白相比肩的词,好像叫什么《沁园春》。
很快,这些消息就在高一、高二年级传开了。
“就是上次演讲那个周硕吗?”
“就是高三(七)班那个长得很帅的周硕吗?”
“那个经常在校刊上发表诗歌的周硕?”
“我最喜欢他的诗了!尤其是那首《致橡树》!”
“《长相思》写的也好呀!上个月校刊才登的!”
“那首《苔》也很棒呀!”
“听说他这次写的那首《沁园春》是现场创作的,据老师们说,这首诗甚至能和李白比肩!”
“真的假的?”
“嗳!你们有谁知道这首诗的内容吗?”
“应该只有高三那边的学长学姐知道吧!”
“这个周硕长得又帅又有才,也不知道有女朋友没有?”
“你又发春是吧?”
“肯定有啊!《致橡树》明显就是人家写给女朋友的诗!”
……
他们热烈的讨论着、赞叹着、想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