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6 章 师徒情深
元宵节当晚,京城一片灯火辉煌,热闹非凡。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五彩的花灯挂满了枝头,宛如繁星坠落人间。
空气中弥漫着元宵的香甜气息,还有孩童们的欢声笑语。
柳禹琛身着一袭月白色锦袍,袍角绣着墨竹,腰间束一条青色丝绦,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儒雅俊逸。
经过了刚刚救人的小插曲后,他手中提着那盒精心准备的果脯,脚步匆匆,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前往方大儒的府邸。
方大儒的府邸在一条幽静的巷子里,远离了外面的喧嚣。
朱红色的大门紧闭,柳禹琛抬手叩响门环。
不一会儿,管家打开门,见是柳禹琛,脸上露出和善的笑容:“柳公子,您来了,老爷正在书房呢,快请进。”
柳禹琛随着管家穿过清幽雅致的庭院,几株海棠在月色下影影绰绰,微风拂过,送来淡淡的花香。
书房内烛火摇曳,方大儒正坐在书案前,翻阅着古籍。
他虽已年逾古稀,头发斑白,但眼神依旧矍铄。
看到柳禹琛进来,方大儒放下手中的书,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却故作嗔怪道:“禹琛啊,今日可是元宵节,外面如此热闹,你怎不在外头赏灯游玩,反倒跑来我这老头子这儿?
如今正是备考的关键时候,你可得把心思多放在科举上。”
柳禹琛微微欠身,恭敬地说道:“恩师对我恩重如山,听闻老师食欲不振,心中实在挂念。
这科举再重要,也比不上来探望恩师重要。
这点时间,学生还是有的。”
说着,他将手中的果脯呈上,“这是家姐特意从临安寄来的果脯,口味独特,健脾开胃,您尝尝。”
方大儒接过果脯,打开盒子,轻轻嗅了嗅,笑道:“你这孩子,总是这么有心。”
他拿起一块果脯放入口中,原本平静的脸上顿时闪过一丝惊喜,眼睛也亮了起来,“嗯,这味道倒是新奇,酸甜可口,很是开胃。”
柳禹琛看着方大儒吃得津津有味,心中也感到一丝宽慰。
只见方大儒又接连吃了几块,脸上渐渐有了血色,竟开口吩咐下人:“去,准备些易消化的瘦肉丸来,这果脯倒是勾起了我的食欲。”
不一会儿,瘦肉丸端了上来。方大儒坐在雕花梨木椅上,拿起汤匙,轻轻舀起一个肉丸送入口中。
他细嚼慢咽,不一会儿,半碗瘦肉丸便下了肚。
柳禹琛见此,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暗自思忖:只要能进食,恩师的身体便不会有大碍。
想到此处,他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方大儒吃饱喝足,精神气明显好了许多。
他靠在椅背上,微微眯着眼,缓了缓神,而后招手示意柳禹琛坐到旁边的椅子上。
“禹琛啊,”方大儒神色认真,目光中透着关切,“这届科举,最有可能担任考官的,便是礼部尚书赵大人和翰林院大学士孙大人。
赵大人喜好文章辞藻华丽,对仗工整;
孙大人则更看重文章的思想深度和见解独到。
你答卷的时候,可要多费些心思。”
柳禹琛连忙点头,从袖中掏出纸笔,认真地记录着,边写边说道:“多亏恩师提点,不然学生还真不知其中门道,定会盲目作答。”
方大儒继续说道:“还有,到了殿试环节,你一切都要向圣心靠拢。
当今圣上,自幼受我教导,我虽不能妄加揣测圣意,但有些习性我还是了解的。
圣上最看重的,便是考生的忠心和治国安邦的见解。
你答题时,言语要稳重,切不可锋芒太露。”
柳禹琛听得极为专注,时不时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方大儒,应声道:“学生定当牢记恩师教诲,不负恩师期望。”
不知不觉,外面的鞭炮声渐渐稀疏,夜已深了。
方大儒说着说着,不自觉地打了个哈欠。
柳禹琛见状,心中既温暖又内疚。
他起身,恭敬地对方大儒说道:“恩师,您劳累了许久,早些歇息吧。
学生告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方大儒摆了摆手,脸上带着疲惫的笑意,说道:“去吧,回去好好准备。
有什么疑惑,随时来问我。”
柳禹琛再次欠身行礼,转身轻轻退出了书房。
他走出府邸,融入那片灯火阑珊之中,迈向未来的科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