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秀站在吉祥乡的山坡上,望着这片熟悉的土地,心中满是感慨。这里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玉田县东北部的吉祥乡,20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3.7万勤劳的乡亲。24个行政村、77个自然村,还有那座林果场,都是她熟悉的家园。如今,这片土地正在经历一场蜕变,而她,也在这场蜕变中成长。
“阿秀,这次的项目可不简单,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可得小心。”茗乡长拍了拍阿秀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
阿秀点了点头:“乡长,您放心,我一定把情况摸清楚。”
吉祥乡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启动了,阿秀被安排负责调查摸底工作。她带着几个同事,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的想法。
“阿秀,这项目到底是个啥?我们能有啥好处?”村民老李疑惑地问。
阿秀耐心地解释:“老李叔,这个项目就是把村里闲置的、破旧的房子拆掉,把土地整理出来,变成耕地。这样不仅能增加土地,还能给大家带来一笔补偿款呢。”
“哦,那能有多少钱?”老李眼睛亮了起来。
“每亩地大概能有好几千呢。”阿秀笑着说。
老李听了,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那行,我支持!”
就这样,阿秀和同事们走遍了12个村22个自然村的29个片区,收集了大量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她把这些问题整理好,汇报给项目领导小组。
“阿秀,你做得很好!”乡长赞许地说,“有了这些第一手资料,我们就能更好地制定方案了。”
项目方案出来了,但很多村民还是不太理解。阿秀知道,要想项目顺利推进,必须让政策深入人心。
“阿秀,你来给我们讲讲这政策呗。”村里的妇女主任拉着阿秀的手说。
“好嘞,婶子,我这就去准备。”阿秀笑着说。
她和同事们在村里组织了多次讲座,详细讲解项目的政策和好处。阿秀还专门制作了宣传手册,发到每家每户。
“阿秀,这手册写得真清楚,我终于明白了。”一位大娘拿着手册高兴地说。
“大娘,您明白就好。”阿秀笑着说,“大家明白了,项目才能顺利推进。”
在阿秀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村民们对项目的理解和支持度越来越高。乡长也对阿秀竖起了大拇指:“阿秀,你这宣传工作做得太到位了!”
项目推进过程中,困难接踵而至。资金紧张、人员不足、时间紧迫……阿秀和同事们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阿秀,这活儿太难了,我怕我们做不下来。”同事小张有些沮丧地说。
“小张,别怕,困难总是有的,但我们不能退缩。”阿秀鼓励道,“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克服困难。”
阿秀和同事们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精神,日夜奋战。有一次,为了赶进度,阿秀和同事们在工地上连续工作了两天两夜。
“阿秀,你快歇歇吧,这样下去身体可受不了。”同事小李心疼地说。
“没事,小李,等项目完成了,我再好好休息。”阿秀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继续工作。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项目终于顺利推进。乡长感慨地说:“阿秀,你们真是好样的!”
阿秀深知,项目的成功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她始终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首位,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阿秀,我家的地到底能补偿多少钱?”一位村民急切地问。
阿秀拿出测量工具,仔细测量土地面积:“大叔,您放心,我们严格按照标准来,绝不会少您一分钱。”
在面积测量、性质划分、补偿标准确定等方面,阿秀和同事们制定了统一的标准,杜绝了弹性空间。村民们看到阿秀的认真和负责,都竖起了大拇指。
“阿秀,你真是个好干部!”一位大娘拉着阿秀的手说。
“大娘,这是我应该做的。”阿秀笑着说,“只要大家满意,我就放心了。”
项目完成后,吉祥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增的耕地让土地资源更加丰富,乡村环境也变得更加美丽。
“阿秀,你看,这地多平整,种庄稼肯定能丰收。”村民老王高兴地说。
“是啊,老王叔,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阿秀笑着说。
项目不仅增加了土地,还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拆迁补偿、旧料利用和荒废地再生产再利用,让村财和村民收益都增加了不少。
“阿秀,这项目真是好,我们村的人都受益了。”村支书拉着阿秀的手说。
“支书,这都是大家的功劳。”阿秀谦虚地说,“只要大家过得好,我就心满意足了。”
吉祥乡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取得了显着成效,阿秀也在这场蜕变中成长了许多。她深知,这一切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也离不开市、县国土局的精心指导。虽然过程中有困难,但实践出真知,阿秀相信,未来的吉祥乡会越来越好。